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江苏沿岸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江苏沿岸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7.2(7.9折) 定价  ¥1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江苏沿岸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39707
  • 条形码:9787030639707 ; 978-7-03-06397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江苏沿岸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内容简介

随着沿岸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方法论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书所用基本上为常规方法、或者是改进的常规方法,但也用到了一些近期新发展的理论与工具。在书中很后的附录部分,我们要向读者介绍一个很近发展的、在各种学科中都有着大量应用的工具,即时序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显然这里不可能对它作详尽的介绍,我们只是希望读者仅凭阅读本章即能针对各自领域的具体问题将这种分析工具运用自如。

江苏沿岸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目录

前言
第1章 长江冲淡水扩展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长江冲淡水的过往研究
1.3 数值模型
1.4 模型验证
1.4.1 月平均盐度场验证
1.4.2 航次调查验证
1.5 潮汐对长江冲淡水北向扩展的抑制
1.5.1 没有潮汐作用下的长江冲淡水
1.5.2 潮汐对长江冲淡水北向扩展的抑制作用
1.5.3 潮汐作用下的长江冲淡水形态
1.5.4 风和陆架环流作用下潮汐对长江冲淡水的调整
1.5.5 风向的作用
1.6 实际应力作用下的长江冲淡水特征
1.7 长江冲淡水扩展至江苏近岸
1.7.1 进入苏北海域的淡水通量
1.7.2 余流对风和潮汐的响应
1.8 重大工程的影响
1.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沿岸拦获波及江苏外海低频拦获模态的气候变化
2.1 引言
2.2 沿岸拦获波理论简介
2.2.1 控制方程
2.2.2 特征值问题
2.2.3 沿岸拦获波的激发
2.3 沿岸拦获波数值解法
2.4 苏北外海沿岸拦获波
2.4.1 背景场
2.4.2 特征值和特征模
2.5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苏北外海沿岸拦获波波速的变化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黄海夏季表层冷水斑及其成因
3.1 引言
3.2 黄海夏季表层冷水斑的季节演化
3.3 模式设置和验证
3.3.1 数值模式
3.3.2 模式验证
3.4 黄海夏季表层冷水斑的大小潮循环
3.4.1 苏北冷水斑
3.4.2 山东外海冷水斑
3.4.3 木浦冷水斑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卫星高度计数据的黄海、东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
4.1 引言
4.2 数据和方法
4.2.1 验潮站数据
4.2.2 卫星高度计数据
4.2.3 经验模态分解
4.3 黄海、东海海平面变化的区域相关性
4.3.1 卫星高度计MSLA在黄海、东海适用性的验证
4.3.2 月平均黄海、东海MSLA与验潮站数据的相关性
4.4 黄海、东海海平面年度变化趋势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江苏外海海表盐度的季节内变化
5.1 引言
5.2 数据和方法
5.2.1 SMAP卫星数据
5.2.2 现场观测资料
5.2.3 长江径流量数据
5.3 长江口附近海域SMAP卫星数据与CTD观测数据对比
5.4 江苏近海表层盐度年平均及年较差分布
5.5 长江河口海表盐度季节变化
5.6 长江河口海表盐度与大通站径流量的关系
5.7 长江河口冲淡水扩散特征
5.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江苏近海低频流和潮汐之间的正则传输与相互作用
6.1 引言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
6.2.2 方法
6.3 低频流和潮汐子空间能量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
6.4 低频流和潮汐子空间正则传输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江苏近海海洋生态灾害及其物理控制机制
7.1 海洋生态灾害
7.1.1 富营养化
7.1.2 研究内容
7.2 观测和研究方法
7.2.1 水动力和气象数据
7.2.2 漂流瓶与卫星跟踪浮标
7.2.3 数值模型
7.3 主要结果
7.3.1 长江冲淡水对东海和黄海藻华分布的控制作用
7.3.2 浒苔从南向北漂移的直接动力学证据
7.3.3 浒苔在苏北区域的漂流
7.3.4 浒苔时空分布的物理控制机制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应用SAR与光学的复合数据估算浑浊水体叶绿素浓度
8.1 概述
8.2 数据和方法
8.2.1 研究领域
8.2.2 现场测量和卫星数据
8.2.3 方法
8.2.4 精度评估
8.3 结果与讨论
8.3.1 光学数据下叶绿素a浓度的估计
8.3.2 光学和极化SAR数据下叶绿素a浓度的估计
8.3.3 使用不同数据集来进行叶绿素a浓度估计的比较
8.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合成孔径雷达海面溢油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9.1 引言
9.2 基本理论及方法
9.2.1 SAR海面散射理论
9.2.2 极化SAR特征
9.2.3 海面溢油监督分类
9.3 实验和分析
9.3.1 极化特征分析
9.3.2 海面溢油检测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福岛核泄漏对江苏沿岸海域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模式设置
10.3 137Cs背景浓度同化
10.4 模式验证
10.4.1 外区域的海表温度和环流
10.4.2 东中国海的海表面温度与环流
10.4.3 同化与不同化137Cs浓度时模拟的137Cs浓度分布
10.5 对东中国海的影响
10.5.1 137Cs通量
10.5.2 近岸分布
10.5.3 季节变化
10.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江苏沿岸登陆台风动力学成因-以2012年10号台风“达维”为例
11.1 引言
11.2 方法
11.3 数据
11.4 MS-EVA设置
11.5 多尺度子空间重构
11.5.1 大尺度流场
11.5.2 气旋尺度环流
11.6 正则传输和多尺度能量
11.6.1 生成
11.6.2 维持和快速发展
11.6.3 衰亡
11.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基于GLDAS资料的江苏省土壤湿度演变特征分析
12.1 引言
12.2 研究区域、资料和方法
12.3 结果分析
12.3.1 江苏省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12.3.2 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的联系
12.3.3 降水和气温对土壤湿度影响的定量关系
1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中国东部沿海海表温度对江苏夏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13.1 引言
13.2 资料与方法
13.2.1 数据资料
13.2.2 计算及分析方法
13.3 结果
13.3.1 海表温度长期变化特征
13.3.2 江苏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13.3.3 影响江苏省夏季降水的海表温度信号
13.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应用格点逼近方法对江苏近岸海表风场的动力降尺度研究
14.1 引言
14.2 方法与资料
14.2.1 模式设置及试验设计
14.2.2 数据资料与统计分析方法
14.3 结果与讨论
14.3.1 模拟风场与观测站点资料的比较分析
14.3.2 风场的模拟评估
1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滨海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分析-以连云港为例
15.1 引言
15.2 研究区域和数据
15.2.1 研究区域
15.2.2 研究数据
15.3 研究方法
15.3.1 影像预处理
15.3.2 V-I-S模型与NDVI
15.3.3 MNDWI与非监督分类
15.4 结果与讨论
15.4.1 精度验证
15.4.2 基于V-I-S模型与NDVI初步提取不透水面
15.4.3 基于MNDWI与非监督分类的水体提取与掩膜
15.4.4 不透水面定量估算
15.4.5 连云港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分析
1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利用遥感数据评估快速发展城市的热岛效应
16.1 介绍
16.2 方法
16.2.1 数据收集
16.2.2 图像准备
16.2.3 方法选择
16.3 SCA
16.3.1 SCA通用方程
16.3.2 地表发射率
16.3.3 传感器辐射
16.3.4 传感器亮温
16.3.5 大气参数
16.4 结果和讨论
16.4.1 杭州地表温度分布
16.4.2 UTFVI
16.4.3 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
16.4.4 城市热岛响应机制
16.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定量因果分析简介
附录2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正则传输理论和局地多尺度能量学
作者索引(按字母排序)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