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一生只为哲学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2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46.6(7.8折) 定价  ¥1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生只为哲学想 版权信息

一生只为哲学想 内容简介

叶秀山先生是当代中国有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其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集包含了学术界对其逝世的哀悼、纪念和对其学术思想的评论。

一生只为哲学想 目录

**部分 纪念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暨《叶秀山全集》发布会发言
他的思想就是对这片土地*珍贵的祝福
怀念与感谢
怀念叶秀山先生
读书人的趣味
思想性之书是永久性的存在
愉快地学与思
中西哲学兼通的丰碑
哲学作为通学
一生只为哲学想
纯粹、自由、理性:叶秀山先生的教诲
和叶秀山先生一起读老庄
叶秀山先生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格局
叶秀山先生的思想风格与西方哲学的本土化
哲思的毅力
希望之后的哲学:叶秀山先生的哲学遗产
问题在哪里,叶先生就在哪里
历史性地做哲学
为真理和自由写作
世界哲学的希望在中国
三面之缘与一生之憾
学者的生命就活在著作中
不止一种语言,不止一种哲学——写在《叶秀山全集》新书发布会之际
纪念叶先生
愉快的思,爱智的果
叶秀山的智慧人生
……

第二部分 学术思想评论
第三部分 哀悼与纪念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一生只为哲学想 节选

  《一生只为哲学想: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文集》: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学友,我也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参加纪念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和《叶秀山全集》发布会。我是搞中国哲学的,虽然我在后来和叶先生的交往不多,但是我想起在我们北大读书和北大毕业以后,因为我搞过一段中国气论,尤其是先秦气论的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之中,我非常认真地读过叶先生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为什么当时读这《一生只为哲学想-(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文集)》?我是把它当作一个经典来读,我觉得要弄清楚中国气论的起源在先秦的发展,它的特色,尤其为什么中国的气论能够长足发展,这是我当时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认为气都是由气凝聚而成,西方认为是由原子构成。所以我当时主要引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包括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其中一本重要的就是叶先生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我是把它作为一个经典读的,后来在我写的书里面经常能够罗列下来的亚里士多德怎么说,黑格尔怎么说,罗素如何说,叶秀山先生如何说,在我的书里面这种引文有几处,后来我发现有的抄我这《一生只为哲学想-(叶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文集)》的就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都是同一句话,黑格尔怎么说、罗素怎么说都是同一句话,后面把叶先生怎么说变成他自己说。我认为中国先秦的气论和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包括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他们是相通的。当时我写了四点,一个是无形,一个是连续,它存在是连续的,还有一个是阴阳。在伊奥尼亚哲学里说的是寒冷、干湿、温热。还有一个就是聚散,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古希腊哲学讲凝聚化和疏散化,李约瑟曾经说过这是中西哲学不约而同发明的概念。  我认为中国先秦的气论,后来因为长足发展一直这样延续的,应该是和伊奥尼亚学派相通的。这里面一个过程就是为什么在古希腊出现了原子论,我经过看叶秀山先生的哲学研究,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爱利亚学派对之前的伊奥尼亚学派进行了逻辑的批判,如果没有那个逻辑的批判就出现不了原子论。和爱利亚学派相近的列出矛盾的就是惠施,“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也”,等等,它已经接触到爱利亚学派像芝诺分析的那些问题,以至说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等。原子论是经过了爱利亚学派的形式逻辑的批判之后才出现的,所以我昨天拿到叶先生12本书之后特地把**卷,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那部分,关于原子论研究的部分又翻了翻,叶先生在原子论里面讲一个是留基伯是芝诺的学生,出自爱利亚学派,还有一句说阿那克萨戈拉是从外部否定了爱利亚学派,留基伯是从内部改造了爱利亚学派,这些我现在翻到了,而且当时读的时候肯定给我很大的启发。  关于气论的研究给我的体会,只有通过中西比较把它内在的机理搞清楚,才会对气论有一个真正的理解。我们知道后来有中国现代物理学等,我曾经搞过中国的气论没有经过那样一个逻辑的批判,所以能够长足发展下去,其中像“至精无形”,至精因为是一个很小的粒子,但是无形又不是粒子,所以这里面牵扯到二重性的问题。莱布尼茨曾经说人类有两个迷宫,断裂性与连续性的迷宫,还有恶的起源的迷宫。中国在善恶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断裂性和连续性接触到了,但是中国没有把这个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里面表明对逻辑的不重视,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长,但是也包含着它的缺陷,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兴起,没有形式逻辑的批判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而且传承有可能是不可能的。  ……

一生只为哲学想 作者简介

  宋继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主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