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瓦尔登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瓦尔登湖 版权信息

瓦尔登湖 本书特色

自然文学不朽之作 诗人食指首推译本自然文学不朽之作 诗人食指首推译本1.自然文学不朽之作2.诗人食指首推译本3.经典译文二十年精编修订版4.抚慰心灵、回归自我的孤独之书

瓦尔登湖 内容简介

1845年初春,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走来了一位年近三十的男子。他手持一把斧头走进森林,用白松木为自己建造了一间简单但实用的小屋,然后在那里住下来,离群索居、自由自在,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他用很少的时间凭借双手维持生计,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使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又两个月,把亲身体验和感悟写进了这部《瓦尔登湖》,为人类留下一部自然文学的不朽之作。

瓦尔登湖 目录

译者序

经济

补充诗篇

我生活的地方,为什么生活

读书

寂寞

客人

种豆

村庄

贝克农庄

更高的原则

与动物为邻

室内取暖

旧居民,冬天的客人

冬日里的动物

冬日的湖

春天

结束语


展开全部

瓦尔登湖 节选

为什么恰恰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构成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人对于他的邻居来说只是这样一群动物,似乎只有老鼠才能填满他们之间的裂痕?我以为皮尔佩公司的寓言绝妙地运用了这些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用它们的行为表达了我们人的部分思想。 在我的小屋里跑来跑去的老鼠并非普通种类,而是在村庄里找不到的土生土长的野鼠。普通的老鼠据说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我把屋里的一只老鼠送给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我建造这个小屋时,一只老鼠在屋下安了家,当时我尚未盖起顶楼,还未来得及清除刨花。每到午餐时,它会准时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在我的脚下吞食面包屑。它或许从未见过什么人,因而我们很快便熟悉起来,它会在我的衣服上和鞋上爬来爬去。它会像松鼠一样轻轻一跃便爬上墙壁,动作极其相似。后来,有一天我正把胳膊靠在板凳上,它便沿着衣服爬到我的胳膊上,围着我手中的晚餐打转。我便把手中用纸包着的晚餐推来拉去地逗着它玩。*后,我把吃剩的一片奶酪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它就索性坐到我掌中叼食,吃完便像苍蝇似的洗洗脸和爪子,转身跑走了。 过了不久,一只知更鸟在我的屋檐下做了窝,一只知更鸟在屋对面的松树上寻到了庇护所。六月份,怕羞的母鹧鸪带着她的宝宝们飞过我的窗前,她从屋后的树林里绕到屋前,咯咯地呼唤着她的孩子们。就其行为而言,她真像只林中的母鸡。当你悄悄地走近,只要妈妈发出一个信号,雏鸟们便立刻一哄而散,恰似一阵秋风扫过。这种鸟的颜色酷似干枯的树叶,游客们常常会把脚踏到幼鸟中间,那时母鹧鸪便会一边焦虑地尖声叫着一边飞上天空,拍动着翅膀去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对它们的邻居却毫不提防。小鸟的父母们有时会毫无顾忌地在你面前翻滚打转,把羽毛弄得蓬乱不堪,令你一时间认不出它们是什么动物。此时小鸟们却静静地趴在一边,常常将头埋在树叶下面,除了母亲从远处发出的召唤外,它们什么都不加理会,即使你走近也不会飞走。有时即使脚踩到了,或是用眼睛盯着看,你也发现不了它们。我曾经将幼鸟置于自己的掌中,它们就趴在那儿,既不害怕也不发抖,因为它们有的只是服从母亲的召唤和本能。它们的本能非常完美。有一次我把抓到的鸟放回到树枝上去,它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可十分钟之后,我发现它和其他的鸟儿一起一动不动地待在掉下去的地方。鹧鸪的幼鸟与大多数不长羽毛的幼鸟不同,其羽翼非常丰满,甚至比小鸡还要茂密。它们那睁得大大的无邪的眼睛,透着一种成熟而天真的表情,令人难以忘怀。它们所有的灵气似乎都通过眼睛表现了出来。眼睛不仅代表着幼鸟的纯洁,而且表现了从经验中获得的智慧。鹧鸪如此美妙的眼睛并非与生俱来,其美是得之于眼睛所反映的天空。像这眼睛一般美丽的宝石,在树林里再也寻不到第二块。然而游客们难得注意到鹧鸪清澈如井水般的眼睛,无知而鲁莽的猎人常常在这一时刻杀死了它们的父母,使天真无助的幼鸟成为飞禽走兽的腹中餐,或者慢慢地与和它们极其相似的枯叶混杂在一起,*后腐烂消失。据说鹧鸪的雏鸟若是由母鸡孵出,受到惊吓后便会四处逃散,再也聚不到一起,因为它们听不到母亲的召唤。这些鸟便是我的母鸡和小鸡。 令人惊异的是,在树林中虽隐秘但自由自在地生长着这么多野生动物,尽管就在城市的边缘,但除了猎人并无人知晓。水獭在这里的生活是何等悠闲啊!它长到足有四英尺长,已像个小孩一般大,却从未被人类瞥见过一眼。我在房后的树林里还曾见到过浣熊,夜晚或许还能听到它们的叫声。中午,我通常于锄地和午餐之后在树荫下休息一两个小时,在泉水旁读一会儿书。这泉水从距我的田地半英里处的布里斯特山脚下涌出,形成了一片沼泽和一道小溪。到源头去,需穿过一片片野草丛生、长满油松的洼地,然后走进沼泽边上的一片更大的树林。在林中的一个幽静、阴凉的去处有棵枝叶繁茂的白松,树下有一片干净、坚实的草地可以就座。我挖开泉眼,就地造了一口井,井水是那种透明的灰色。即使将水桶投入井中,水也不会变浑。于是仲夏季节我便每日去井中取水,因为那时湖边甚热。山鹬也领着她的孩子们来到泉边,在泥土里翻找虫子。幼鸟们在地下列队奔跑着,母山鹬则在离它们约一英尺的上方飞翔。她终于发现了我,于是便撇下幼鸟,绕着我盘旋。她越飞越近,到了离我仅有四五英尺的距离时,便装出翅膀和腿折断的样子,以吸引我的注意力,为的是让幼鸟们逃生。这时幼鸟们已遵从母亲的指令而排作一行,一边发出细微的叫声,一边穿过沼泽向远方飞去。还有的时候,我虽听到幼鸟的尖叫声,却看不到它们的父母。斑鸠也在泉边安了家,在我头上柔软的白松枝上跳来跳去。还有那红松鼠,从*近的松枝上窜下来。它*为好奇,也与我*为亲熟。在林间,你只要于一片景色优美的地方坐得够久,便会看到林中的居民轮番亮相,表演自己。 我亦目睹过不那么平和的景象。一天,我去林中取我的木料,或者说是树根,忽然看到两只大蚂蚁在恶斗——一只是红色,另一只为黑色,后者比前者要大得多,将近半英寸长。两只蚂蚁扭在一起,互不放手,在木块上滚在一起挣扎着、厮杀着。再往远看,我惊奇地发现木块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这样的战士,看来这绝不是一场一对一的决斗,而是两类蚂蚁之间的一场战争。红蚂蚁在奋力抵抗着黑蚂蚁,通常是两个敌一个。我的木料堆上上下下都布满了密尔弥冬军团,死伤的蚂蚁遍地皆是,红的黑的两者都有。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唯一的一场蚂蚁战争,亦是我在激战之时唯一涉足的战场。这是一场悲壮的战争,一方是红色的共和派,另一方是黑色的帝国派,双方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然而我却听不到任何声响。人类的士兵作战从不会如此奋不顾身。在一小片阳光照耀的空地上,我眼见一对蚂蚁死死地扭在一起。那时是正午,而它们准备一直战斗到日落,或生命终止之时。那身体较小的红色勇士,像钳子般地紧紧地夹住了它的敌人,虽不停地在地上翻滚,却紧咬着敌人的触角根,一刻也不放松;敌人的另一只触角已然被它咬断。那只身体较强壮的黑蚁,则抱着红蚁摔来摔去,待我近前一看,发现红蚁的肢体已有好几处残缺。它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比相斗的狗犬更壮烈,双方都毫无退却之意。它们的战斗口号一定是“宁战死、不偷生”。正在此时,从高处跑来了一只红蚂蚁,它显得很兴奋,不是刚解决了一个敌人,便是根本就未参加战斗。后一种情况更为可能,因为它的身体仍十分完整。它的母亲或许告诫过它,能胜则胜、不胜则退。也许它是阿喀琉斯一样的人物,此刻已忘却了前嫌与愤怒,正赶来营救朋友帕特洛克罗斯或者为他复仇。它从远处望到了这场力量悬殊的搏斗——黑蚁的身体几乎有红蚁的两倍大,急忙赶上前去,在离它们半英寸的地方摆好了架势。它瞅准一个机会,便奋不顾身地扑到黑蚁身上,一口咬住敌人的右前腿死死不放,任凭敌人在自己身上的任何部位反击。就这样,三只蚂蚁紧紧地咬在一起搏斗着,就如同被一种新的引力吸在一起,任何锁链、水泥都望尘莫及。若是在高处的木块上发现两军各自的军乐队,奏起国歌为气馁的战士鼓气、为阵亡者哀悼,我丝毫不会感到奇怪。我为它们所深深地感动,就好像它们是人类。我想得越多,越发现人蚁之间并无什么区别。就参战人数和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而言,即使在美国历史中曾经有过可与之相比的时刻,至少在康科德的历史中并无这样的战争记载。就参战人数之多、伤亡之惨重而言,这场蚂蚁之战完全可以与奥斯特里茨和德累斯顿之战相媲美。康科德之战又算得了什么!爱国者方面阵亡两人,卢瑟??布兰查德负伤!在这里,每一只蚂蚁都像巴特里克一样高呼着:“开枪!为了上帝而战!”成千上万只蚂蚁都如同戴维斯和霍斯默一样献出了生命。这里的战士都是自愿参战,并无一名雇佣兵。我坚信,它们是在为某种原则而战,正如我们的祖先一样,而不是为逃避三分钱的茶叶税。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于那些相关者说来,至少会像邦克山之战一样至关重要、永志难忘。 我捡起那段木块——上面爬着我特意描写的三只正在进行殊死搏斗的蚂蚁,将它带回屋去。为了便于观察,我把它置于窗框间,并罩上了一个玻璃杯。把放大镜对准那只*先提到的红蚂蚁,我看到,它虽已咬断了敌人剩下的那根触角,而且还在攻击敌人的左前腿,但是它的胸部已被撕掉,五脏六腑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口舌之下,而后者的胸甲对于它来说显然过于厚重,难以攻克;这位受难者深红色的眼睛里露出了一道残忍的目光,这是唯有战争才能够激发出来的。它们在玻璃杯下又继续搏斗了半个小时。当我再次观看时,黑色战士已经使敌人们的头颅和身体分了家,两颗仍然活着的头颅好似挂在马鞍旁的战利品,但还是紧咬着它们的敌人不放;而黑蚁的两根触角都已被咬断,腿也仅剩下一只,身上布满了数不清的伤痕,现在正用残余的微弱力量努力地摆脱那两只头颅。但又过了半个小时,它才得以成功。我打开玻璃杯,它便一瘸一拐地走出窗框,至于它是否能活到战争结束,在“英雄之家”度过它的余生,便不得而知了。不过我觉得它此后不会起多大作用了。我并不知道谁是战争的胜利者,也不知道战争的起因。然而在目睹了这场凶残、伤亡惨重的战争之后,在当天的其余时间里我都感到非常激动、悲伤,就好像在自家门口目睹了一场人类战争一样。

瓦尔登湖 作者简介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 年) 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哲学家。16岁即进入哈佛大学就学,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梭罗45岁时因患肺结核去世,他在世时并未引起世人关注,死后凭借《瓦尔登湖》蜚声世界文坛。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