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作者:黄源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514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30838
  • 条形码:9787559830838 ; 978-7-5598-308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本书特色

全新增订,权威版本!凝聚逾40年心血,深入探寻两汉春秋断狱与《唐律》思想的儒家法学,中国法制史研究首屈一指的必读经典!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内容简介

在两千多年漫漫的中国法制长河中,汉、唐是两个相当关键的时代,其之于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形塑与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深刻历史意涵。 作者深耕细犁中华法史四十余载,融冶史学、经学、律学于一体,凝萃成书。书中主要以儒家传统之礼贯通脉络,总分二部,上篇专研两汉经义折狱,下篇探究《唐律》立法原理。本书结构坚实,考案缜密,兼重实例,间援当代法学观念作诠释,有发明古今之效;而论证严谨,晰理至明,孤诣独照,勾勒出汉唐法律文化的绝代风华。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目录

序一

序二

增订本序

原序

导言

上篇 经义折狱与儒家法学

**章 春秋折狱的当代诠释

第二章 两汉春秋折狱案例探微

第三章 春秋折狱的方法论与法理观

第四章 春秋折狱“原心定罪”的刑法理论

下篇 《唐律》法意与儒家伦理

第五章 《唐律》中的礼刑思想

第六章 《唐律》中的“不应得为”罪

第七章 《唐律》责任能力的规范与理论

第八章 《唐律》“轻重相举”条的法理及其运用

第九章 《唐律》中的“错误”规范及其法理

第十章 《唐律》与《龙筋凤髓判》

结论

本书各章论著初出一览表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节选

增订本序 一切缘起,缘起一切。蓦然回首,从“学问的生命”到“生命的学问”之路,原来也是一个因缘交错的寻道过程。 本书繁体初版成于2009年季春,问世以来,蒙诸多识与不识的读友,或奖掖、或点评,十分受益。此次改以简体版刊行,为维持原著风貌与当年写作的心路历程,除增订《〈唐律〉中的“错误”规范及其法理》一章,另稍作些许删误补正外,全书仍分为两大部分,上篇论两汉经义折狱与儒家法学,下篇谈《唐律》法意与儒家伦理。 有关“春秋折狱”此一课题的探讨,截至目前为止,深刻论著仍不多见,世人论断春秋折狱常有两极化的倾向,且以负面评价居多。经多年的潜心摸索,从刑法理论史及法学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写成《春秋折狱的当代诠释》《两汉春秋折狱案例探微》《春秋折狱的方法论与法理观》《春秋折狱“原心定罪”的刑法理论》等四篇文字,追本溯源,例举实证,作另一侧面的阐释。表面上,春秋折狱的运用类型大致可粗分为二:一为董仲舒的春秋折狱案例,另一为董仲舒以外文法吏的引经决狱实例;其中,又可再细分为关涉政治性的案件与非关政治确信的寻常刑案。实际上,春秋折狱仿效《公羊春秋》褒贬的笔削法,迂回地以善因恶果、恶因善果、恶因未果、恶因恶果等类型,作为定罪量刑的理论根据,且以之为推阐律意的方法。而究其实,整个问题的关键在司谳者的证据如何取得,证据力的强弱及其虚实如何权衡。本书深入其间,层层推进,*终得出本其事、原其志的“正常春秋折狱”与借名专断、引喻失义的“不正常春秋折狱”两面评价,是否有当,留给世人评说。 法史学本质上系科际整合之学,它既是史学,也是法学,史学与法学需兼顾得宜,盖史学重史料、史实,在客观地详其本末,而法史学讲过去的法文化现象,贵能借重史实,运用主观的价值判断,去发现、分析问题,然后,归纳经验,论断得失。作为中华法系经典之作的《唐律》,其相关的研究虽海内外论述已多,我选择了平日较少为人关注的几个面向,诸如礼与刑的本用关系、“不应得为”条与罪刑法定的虚与实、责任能力的本质与理论、“轻重相举”与法的确定性、“错误”与刑法主观主义的犯罪理论、《龙筋凤髓判》中的案例析解与评价等六篇书稿,希望能在前人既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刻耕耘,而有新颖观点再现。 以上凡分十个篇章,近三十万言,纵横汉唐两代的法规范、法制度、法思想乃至法意识,并以儒家传统贯穿其间,尤其是礼,兼重案例、实例,并适时以当代法学做诠释,试图结合经学、史学与法学,既重视历史脉络中的纵论,也探讨特定时空中横向的经验事实。虽各章撰写的时空不同,却也一脉相连。此次再版,承亦师亦友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高明士教授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陈景良教授赐序,*是春风殷勤相惜,启我良多,温厚至深! 依稀记得年少时,课余之暇常随父亲下田,初学犁耕时,毫无章法,父亲开示:“犁头要抓稳,犁尾要犁深深、深深犁!”当时,不懂什么叫“犁深深、深深犁”,及至中壮之年,诵读《心经》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照见”,刹那间似有所悟。出世间法如此!犁田如此!世间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之后,乃将书房以“犁斋”为名,出版的几本论著也以“犁斋法史研究”系列称之。 学生时代,读张心斋的《幽梦影》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似懂非懂,而流光潺潺,倏忽已临初老之境,终渐能体悟其中况味。一如既往,还是喜欢踽踽于内双溪亲山步道,溪涧闲云、林间落叶,时兴“世间多少兴废事,未曾富贵未曾穷”的感喟,却也换得大千悲喜依旧流转的低回! 是为增订本序。 2020年岁次庚子初夏 于外双溪犁斋

犁斋法史文丛: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精装) 作者简介

黄源盛,1955年生于台湾云林。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先后供职于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教研机构,现任福州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研究专长为法史学与刑法学。著有《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想》《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中国法史导论》《晚清民国刑法春秋》及《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等书;纂辑有《大理院民事判例辑存》《大理院刑事判例辑存》《晚清民国民法史料辑注》《晚清民国刑法史料辑注》等法制史料。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