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2.8(6.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208025
  • 条形码:9787512208025 ; 978-7-5122-080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内容简介

  历时近三年,彼得·内斯特鲁克的首本中文著作《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终于要出版了。这是英国文化学者彼得先生在中国的首本著作,探讨了黑白摄影在中国的历史流变,创造性地引入了时间性、空间性以及人性的哲学命题,全面地总结了黑白摄影作品成为“经典”的种种可能,把我们常见的黑白摄影作品引入到了理论层面,作者的阐幽发微丰富了我们观看、解读作品的视野,也为黑白摄影体裁的创作提供了学术的支撑。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由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翻译。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目录

引言
导言:为什么是黑白摄影?
唤起对过去的联想:是什么使一张黑白照片成为“经典”?
塑造当下:塑造历史(当下的历史)黑白纪实摄影影像
从“无时间性”到“时间之外”:拍摄崇高
梦境与梦魇:作为仪式僭越的摄影
另一种梦境:异象、预言与焦虑
尾声:黑白摄影的未来
Prelude
Why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An Introduction
Evoking the Past: What makes a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a 'Classic'?
Making Present: Making History(Making Present History). TheDocumentary Image in Black and White
From 'Being Timeless' to the 'Outside of Time': Photographing the Sublime
Dreams and Nightmares: Photography as RitualTransgression
Another Kind of Dream: Visions, Prophecies and Anxieties
Conclusion: The Future of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后记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节选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在黑白摄影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了很久之后,它*完美的——其“经典的”——实现早已过去了,这一摄影类型为何仍然兴旺。为什么?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力量容许或激励着它在我们这个彩色摄影和数字摄影日臻完美的时代继续存在呢?本书提出的建议,将使其魅力和力量的存在或者继续存在,部分是由于黑白摄影的敏感性,这是一种暗示了与时间和暂时性密切联系的意义。就像艺术史上,意义所产生的很多作用可以追溯到画家对时间或时间的修辞的利用,当然,还有蓄意地、策略性地把空间与时间相混淆,摄影史也是一样的[1]。照片也参与了为表述时间而挪用空间,这是我们的时间感的产物,也是我们生活在时间当中的产物(这个时间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在我们由于某物、某地、“时间以外”(outside of time)(永恒的辞藻或对于一个绝对“外在”的指向)而以某种方式存在的感觉中。  我们只需要补充一个模糊的、“中间性的”梦境,从而完善这份列表。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的意义始终是人类的时间体验应用于图像领域的产物。黑白照片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对于描绘人类理解时间的不同模式而言尤为敏感。诚然如我们将看到的,时间性过去、现在和超现实的(梦境的)形式,显然与黑白照片有着特别的类同关系——这对于黑白摄影经久不衰的盛名而言,实为关键。  所有照片都与过去有着特殊的关系,这就是照片制作的时间,记录图像的时间(它们与现实有一定关系,是指涉物的记录),这也许可以称之为其**层意义:不过我们在这里关心的是第二层意义,即它们提供给我们这些观众的时间感,它们运用时间的修辞来造成一种影响力,一种效果。图像的意义就在于这种第二层的、比喻的意义。  为什么黑白照片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仍占特殊地位,以其诱惑力而获永生?迄今在西方传统中亦复如是,不论是默许亦或常态,一如人们所预期,黑白照片的效果全在于我们应称之为“经典”的审美效果的程度,传达出一种来自久远过去的天赐的感觉,这并不是学术的、哲学的定义,更非纯粹“形式”的定义:这个定义强烈地反映了普通人对于优秀的黑白照片应该是怎样的所抱的预期。任何一张黑白照片潜在的过去性(pastness),都是由它在时间当中所处位置的暗示所承载的(即它同再现历史的关系,以及与所描绘的事件的关系),而且又因为与彩色图像和彩色摄影的比照而得以巩固(标志特有的时间元素的在场相对缺失)。**个对过去的暗示在于历史,在于摄影传统中所承载的这一类型的历史时期;在用技术手段记录和复制图像的历史中,黑白摄影是早期的一个舞台。第二个暗示就在于摄影活动本身实实在在的过去性;在于它作为对特定时间的特定记录的历史(这种活动及其记录业已发生,这就成了一个假定:我们是在目睹过去)。  ……

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作者简介

  彼得·内斯特鲁克,自2012年以来一直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几所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任教。在前往中国之前,他在欧洲是一位研究院和大学讲师,曾任教于曼彻斯特大学(之前也任教于诺丁汉、莱斯特、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以及法国梅斯,也在罗马和维也纳从事研究工作)。  彼得获得了英语语言文学一级学位,并在诺丁汉大学获得批评理论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主题是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是其他研究者仍在研究的课题。  彼得的研究领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传统和现代艺术、摄影(重点是黑白摄影)、建筑以及传统园林、文学理论和历史,戏剧和表演理论等等,关注的领域从其出版物中即有所反映。  撰写的文章包括:《主观性与邪恶: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徒自我塑造的技巧》;《僭越的转机: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美国写作》;《阐释建筑:纽约1900-1940年》;《埃米莉·狄金森的诸多死亡》;《美国写作中的乱伦主题:一种文学母题的两百年生命》;《当下政治剧中的仪式、牺牲与身份》;《当空间成为时间:永恒的修辞——中世纪末和文艺复兴艺术中的层次结构与叙事》;《20世纪美国戏剧中的仪式与身份》;《光与时间:视觉、影像与其他》;《黑白摄影在中国:时间的修辞艺术作为一种文艺流派的定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