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57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83.9(5.6折) 定价  ¥1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450517
  • 条形码:9787559450517 ; 978-7-5594-505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罗伯特·M.奇蒂诺为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委员会(the Histor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主席,“国防军三部曲”确定了他在“德国战争方式”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该系列第二部荣获纽约军事事务研讨会(New York Military Affairs Symposium)2012年度“亚瑟·古德泽特”奖(Arthur Goodzeit Award)、美国军事历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2013年度“杰出图书”奖(Distinguished Book Award)●非传统视角的战史著作,审视德军高层决策过程的戏剧性及前线的艰苦事件,透彻剖析“运动战”的得与失、成与败●德国国防军为何成也运动战,败也运动战?从科尔孙到柏林,面对越来越绝望的局势,国防军为何继续苦苦支撑? 主广告语:德国战争方式研究泰斗奠定学术地位之作,美国军事历史学会“杰出图书”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内容简介

《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分析了德国国防军的“死亡之旅”,从1944年1月在安齐奥和乌克兰的战役,到1945年5月国防军在战场上的崩溃,以及苏联对柏林的猛攻。奇蒂诺在广泛阅读德语文献之后,通过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文字,着重阐述了德国人对这些战役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与盟军的观点大相径庭,比现有的任何观点更能让人对德国国防军尾声阶段的战役产生更细致、深刻的理解。作为“国防军三部曲”的第三本,《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讲述了二战中的德国军队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是如何将“困兽犹斗”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的。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目录

前言

1.深陷重围:科尔孙包围圈之战

2.崇山峻岭:争夺意大利

3.喋血滩头:诺曼底登陆及其背景

4.第四章 中间突破:中央战线的崩溃

5.西线风云:鏖战法兰西

6.一溃千里:东线

7.一溃千里:西线

8.*后一战

9.午夜之后的五分钟

10.垂死挣扎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节选

有个德国人对盟军这场作战的评价是“非常强烈地关注安全性”,他似乎说得很中肯。56 但*终“鹅卵石行动”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卢卡斯,而是因为德军大胆、迅速而坚决地做出了反应。几个世纪以来,普鲁士—德意志指挥官一向为拥有这些本领而自豪:认清战争所固有的不确定性,接受命运的突然转变,在几个小时内凭借有限的资源制定出应急解决方案。事实上,德国式的高速作战似乎总是在大败与大胜之间走钢丝:特别是腓特烈大帝,他在霍恩弗里德贝格(1745年)和罗斯巴赫(1757 年)等地就是靠着这种打法闯出了一番事业。此时,凯塞林这个巴伐利亚人也看到了自己转败为胜和青史留名的机会。盟军想通过安齐奥登陆来恢复运动战,但他们的对手恰恰就是发明了这种战法的人。对于西南战区总司令凯塞林和C 集团军群参谋部来说,临阵磨枪的时候来了。 于是他们便开始临阵磨枪了。盟军是在凌晨2点登陆安齐奥—内图诺的。不到一个小时,集团军群的作战参谋(Ia)迪特里希·贝利茨上校(Colonel Dietrich Beelitz)就带着盟军登陆的消息叫醒了参谋长韦斯特法尔。德军早已制定了针对“罗马附近的大规模登陆”的应急计划,此时韦斯特法尔只需发出暗语“里夏德”即可。等到韦斯特法尔在早晨5点叫醒凯塞林并向他汇报情况时,德军的战争机器已经在隆隆运转了。凯塞林首先采取了局部的应对措施,他命令德国空军负责罗马防空的马克西米利安·里特尔·冯·波尔将军(General Maximilian Ritter von Pohl)把能找到的每一门88毫米炮都部署到罗马以南,形成一道火力网,以防盟军装甲部队从桥头堡出发进军意大利首都。波尔的火力网截至中午时分已经部署到位。 另一方面,来自意大利各个角落的部队已经在源源不断地向安齐奥桥头堡进发。首先调动的部队来自当时把守古斯塔夫防线的第10集团军:第71师,它新年时还位于伊斯特里亚(Istria),此时正在部署到卡西诺前线;第3装甲掷弹兵师主力,它前不久刚接到从罗马开赴古斯塔夫前线的命令,此时已调转了前进方向。到了1月23日上午(“鹅卵石行动”的第2天),这两个师有部分人马已到达桥头堡。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些支援部队:两个野战炮兵营、一个重炮营、一个重坦克歼击(Panzerj??ger)营、第26装甲师侦察营,以及第1伞兵师的两个营。它们将在1月23日白天陆续抵达。到了夜里,又有更多部队赶到:“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的一个加强团、属于第15装甲掷弹兵师的另一个团,一个摩托化工兵营和一个高射炮营。菲廷霍夫将军已经在他的第10集团军指挥所接到了将第26装甲师从英国第8集团军当面撤下并派往安齐奥的命令,不久后他又接到了给第76装甲军指挥部的同一命令。 由于赶往桥头堡的部队组成是如此的复杂,而且“每一寸土地都很重要”,所以凯塞林特别重视指挥与控制。他首先命令所有可参战部队统一服从恩斯特·施莱默将军(General Ernst Schlemmer)的战术指挥—此人是德国空军的一名参谋军官,当时正在罗马,他在接到命令后就匆忙组建了一个小参谋班子。不到一天,施莱默集群就投入了战斗。在1月23日,以阿尔弗雷德·施勒姆将军为首的第1伞兵军军部接管了当地防务。施勒姆一直指挥到1月25日,然后将指挥权移交给从意大利北方赶来的以马肯森将军为首的第14集团军司令部,后者是三天内在安齐奥上任的第三位德军指挥官。 与此同时,各路部队也纷纷从意大利北方赶到安齐奥:尚在组建中的第4伞兵旅从特尔尼(Terni)—斯波莱托(Spoleto)地区赶来;第65师从热那亚(Genoa)赶来;第362师从里米尼(Rimini)赶来;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党卫队全国领袖”也提供了两个加强团。国防军总司令部(OKW)也派出了援军,包括从法国南部的西部战区总司令部(OB-West)抽调的第715摩托化师和从巴尔干地区的东南战区总司令部(OB-Südost)抽调的第114猎兵师。此外,还有德国本土的后备军(Ersatzheer):步兵教导团(一支由希特勒亲自掌握的,声名显赫的样板部队)、第1027和第1028装甲掷弹兵团,以及一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营。德军表现出的计划和应变能力令人赞叹,考虑到盟军早已牢牢控制了意大利的天空,这就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了。由于公路和铁路运输必然会招来低飞攻击的盟军战斗轰炸机,几乎所有开赴受威胁地区的机动都是在夜间进行的。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周密的组织是成功的关键,而另一个秘诀则是尽量使用意大利造的卡车,至少会使盟军飞行员对自己轰炸的目标产生一点怀疑。*终德军以大大出乎盟军意料的速度在安齐奥建立起了一条稳固的防线。例如,盟军预计第65和第362步兵师要花两个星期才能完成部署,但是德军在“鹅卵石行动”发起的第5天(1月26日)就将它们部署到位:第65师到达罗马以南,第362师在台伯河(Tiber)入海口以北的沿海地区展开。 ……

战略战术文库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 作者简介

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 Citino),军事历史作家,“德国战争方式”研究领域的泰斗人物,在研究二战与德国作战方式对现代作战理论的影响方面有杰出成就。曾在西点军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美国陆军战争学院(the 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等高校担任学术职位,现任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委员会(the Histor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主席。 他的作品获得了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美国军事历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和纽约军事研讨会(New York Military Affairs Symposium)的认可,《历史演讲》(Historical speeches)将他描述为“洞察力超群的当代军事历史学家之一”。作品有《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Blitzkrieg to Desert Storm: The Evolution of Operational Warfare)、《国防军:第一部.折戟沉沙,1942年德军历次战役》(Death of the Wehrmacht:The German Campaigns of 1942)、《国防军:第二部.节节败退,1943年失败的战争》(The Wehrmacht Retreats: Fighting a Lost War, 1943)、《国防军:第三部.垂死挣扎,1944—1945年德军历次战役》(The Wehrmacht's Last Stand: The German Campaigns of 1944-1945)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