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洋钩沉

北洋钩沉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21×10cm 页数: 102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4(7.2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北洋钩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860304
  • 条形码:9787561860304 ; 978-7-5618-603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洋钩沉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并选取了30个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上少为人知的知名校友 —— 王宠佑、王劭廉、齐璧亭、赵天麟、曾仰丰、贾文范、张太雷、徐志摩、陈范有等相关的经历、故事, 他们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北洋钩沉 目录

锑王藏书逾万册 捐资地质携后学(王宠佑篇)
治校严明学问渊 优良校风奠基人(王劭廉篇)
师出北洋系名门 女子师范开山祖(齐璧亭篇)
天麟掌校传嘉誉 求是文脉入心髓(赵天麟篇)
土木学子执盐政 裕国利民解时亟(曾仰丰篇)
一部丰碑《罗马法》 北洋学子首译本(贾文范篇)
共产理想主义真 取义成仁化惊雷(张太雷篇)
灵动诗人新月派 志摩回家首北洋(徐志摩篇)
实业救国选北洋 特种水泥开先河(陈范有篇)
一滴汽油一滴血 出关人道泪不干(孙越崎篇)
合金钢铁显身手 兵工国防建奇功(周志宏篇)
治淮导淮勤耕辍 禹之传人志豪迈(林平一篇)
深埋尘埃无人知 后世记他万年情(邹岳生篇)
家承武学授形意 武术教员传国粹(李耀亭篇)
坚守气象**线 誓死忠烈民族义(吴树德篇)
俯身躬行常求败 力克制碱扬国威(侯德榜篇)
壮士歌中气如虹 开国大典显身手(林治远篇)
平生波折心未改 公路专家创新途(曾威篇)
救国要务萦心间 斧钺在前守初衷(黄诚篇)
投身建设事躬亲 传道解惑一生严(吴炳焜篇)
战火纷飞入北洋 纺织先驱竭尽瘁(王传钰篇)
西北育人独匠心 精尖领域具擅场(李恒德篇)
提案冠军工程师 北洋精神勇传承(罗宗英篇)
低调为人克攻坚 严谨创新北洋人(林裕材篇)
飞鸽传信十三封 陈胡一段忘年交(陈之藩篇)
小泉无声惜细流 浩瀚北洋党团兴(沙小泉篇)
工理学科添一翼 守望国学苦心诣(郑炳勋篇)
北洋校友掌津沽 院系调整并母校(张国藩篇)
光纤事业开创者 赤子情怀燃生命(杨恩泽篇)
展开全部

北洋钩沉 节选

  《北洋钩沉》: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天大的毕业生依旧受到就业单位的欢迎。很多人接触天大的毕业生,都会感受到天大学子的特点——“实”,而很多校友在回顾母校给自己的财富时,都会提到四个字——“实事求是”,这是天大的校训,也是天大人为人、为学的根本原则。  在《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卷)中有一段话: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年)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从该书的描述可以体会到北洋大学自1895年创建至1914年近二十年的办学经历已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使得北洋大学声名鹊起。这与掌校人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世纪末,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秋。为了强国救国,时任津海关道的盛宣怀在天津创办了北洋大学堂,之后几经易名,统称为北洋大学,即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盛宣怀亲任学堂督办,实际掌管学校的总教习——美籍教育家丁家立执掌教学11年;之后接任丁家立的就是王劭廉,执掌教学9年。1906年,王劭廉接任丁家立总教习一职,不久改称为教务提调,这是北洋大学治校办学之权由外国人归于中国人之始,开创了中国人管理近代新式大学的先河,对于北洋大学来说,二人坚持的原则、风气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树立了优良的校风。  王劭廉,字少荃,天津人,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王劭廉任职期间,社会环境比丁家立任职时期更加复杂,历经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但王劭廉在如此动荡的历史时期中,仍维持甚至开创了北洋大学的新局面,其在北洋大学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北洋大学另一位校长李书田曾在《北洋大学之过去》一文中,对王劭廉高度评价:“王氏学问渊博,治校严明,校章所定,贯彻始终,不维学生敬畏如神明,外籍教授莫不心悦诚服,不稍迟误。北洋功课以森严闻世,望门墙者愈多,良风所播,直迄今兹。”由此可知,王劭廉是北洋大学早期优良校风的奠基人。  王劭廉治学严谨。在接掌北洋大学教务之前,王劭廉曾任教于威海水师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数学、英语等课程教习,此时就已逐步形成了其严格的教学方法。这一时期他教授的学生,在英语、数学学科上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管理北洋大学期间,他一再言明“作一件事,务须脚踏实地去作”,无论作任何事,若自觉学识未足,即以全力预备,永不走所谓捷径。对于学校所规定的规章制度,王劭廉一抓到底,严格执行,以身作则,贯彻始终。他从不迟到早退,且亲自听课,办事认真。他责人从不疾言厉色,不苟言,不苟笑,态度郑重,气度宏伟,人皆由敬而畏。他经常听外籍教习讲课,纠正了当时有些外籍教习上课迟到的旧习。针对外籍教习的缺点,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几次这样的事例一改当时有些人只会恭维洋人的习气,使中外教员更为敬服,学生更为敬佩,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王劭廉治学严格的轶事不胫而走,流传于天津社会各界。其教学风尚、所制成规和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对北洋大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被继任掌校人所发扬。赵天麟校长任职期间,于1914-1920年总结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传承至今,形成了天津大学的优良传统。  王劭廉深知大学必有大师,在延聘教师上要求学行优长者,不准徇私情,不准以个人好恶决定是否延聘,对于教师严格考核,凡未经请假随意旷课者,有意紊乱规则者,不能胜任者,据实查明,予以辞退。北洋大学早期延聘的教师均是有真才实学的中外鸿儒,如汉文教习吴稚晖、徐德源,教育学教习日籍学者渡边龙胜,与爱因斯坦过往甚密的化学教习美籍学者福拉尔博士等。这些教师任职任教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而讲述内容尽属新学,持民主精神,教授认真,教学方法先进,形成了严谨的教学风格。  王劭廉曾被派赴英国深造,对欧洲的先进科技十分了解,深感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对兴国的重要性。接任教务提调后,王劭廉非常重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1907年由他选派第四班学生马寅初、冯熙运等14人到国外留学,1908年和1914年又先后选派了9名学生出国留学,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在选派出国的留学生中,他依据每人资质,选其深造的学科,使其成为著名学者和高级科技人才。如马寅初为著名经济学家,刘景山为著名铁路专家,齐璧亭、李建勋为著名师范教育家,冯熙运为著名文史学家等,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