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5098957
  • 条形码:9787205098957 ; 978-7-205-09895-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内容简介

本书本书作者先后入学中国**所师范学校, 作为一代中师 (大专) 生, 作者的“芳华”长期绽放在基础教育的**线, 对孩子和课堂充满感情, 对教育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有了孩子以后, 常常就家庭教育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乐此不疲。本书直面早期亲子教育的诸多热点问题, 不避矛盾, 不唱高调, 不炒玄论, 用200多篇日记生动阐述了何谓育儿之本、教育之基、父母之道。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目录

前言/帮孩子打牢“五根桩子”——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根桩
身体
习武
登山
远足
巧技
衣食
安全

第二根桩
品行
自理
自立
诚实
礼貌
周到
主动
益善
良习
爱心

第三根桩
意志
从容
豁达
坚韧
勇敢
耐心
执着
自主
自控
自控

第四根桩
见识
好奇
观察
比较
尝试
辩证
行旅
中文
数学
英语
艺术
中文
数学

第五根桩
交往
沟通
理解
尊重
体谅
克制
协同
担当
关切
防卫
大气
担当
关切
附录/中国孩子学业负担为什么减不下来? 潘杨华
后记
展开全部

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 节选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季羡林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讲他家境差,整年只能吃“红的”,以至于“谈红色变”。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拾麦穗”,才能偶尔换来一点“白的”,吃起来的感觉仿如“龙肝凤髓”。也有时候自己这个“不到三块豆腐高的孩子”,去二大爷田里劈高粱叶,背着一大捆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把叶子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好不容易能蹭上一顿“黄的”。看似简单不过的“红的”“白的”“黄的”,写尽了解放前底层百姓家里的窘迫与困顿。  不要说解放前,就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很多农村地区依然相当贫穷。孩子爸爸出生在苏中某地,小时候家里虽然不能说一贫如洗,也属于室无长物。记忆中吃得很差,素食为主,很少开荤,米饭中时常要添些粗粮,土豆白菜不能保证数量。读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中午放学前常有“饥肠辘辘’,的感觉。过年时会蒸很多“酵条”(馒头条),晒干切片后存放到春夏季节作为“点心”,每天限量带几片去学校。但是同学中还有比孩子爸爸家更穷的,看见了就来“讨要”,孩子爸爸每次都要分一些给他。经常盼着家里来客人。因为只有来客人,才能改善伙食,蹭一点花生米、煮鸡蛋吃。还有就是盼着过年过节,因为只有过年过节,才有麻饼、桃酥或者月饼吃。中秋节的一块月饼不是一次吃完,而是分成八块,藏在壁橱里,每天放学回来吃一点,确实感觉如龙肝凤髓。  虽然这些情况异常真实,仿佛就在昨天,但是距离现在的孩子已经十分遥远,很难通过“忆苦思甜”让他们增加“胃口”,因此简单说教并不奏效。我们家庭能够做的,一方面提高饭菜质量,尽量烧得可口一些吸引孩子,另一方面是巧妙做“思想工作”,提高“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是有一条原则:坚决“不开小灶”,不让孩子吃独食。不知道等孩子再大一些。了解人类艰辛的生存发展史后,能不能更加深入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其中萧何居功至伟,刘邦一开始准备封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可是萧何坚决不接受,相反要了贫瘠的次田。刘邦不解,萧何说次田可以督促子孙自食其力、勤于耕作、懂得节俭,防止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果然,当时被分封的很多功臣家族很快没落下去,而萧何家却长期兴旺不衰。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也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曾氏一族绵延百余年,人才辈出,与曾国藩的治家理念不无关系。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不少家庭属于“421”结构,信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对孩子过度溺爱,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让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本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现在中国已经出现“全民富二代”的可怕现象,以至于“熊孩子”报道频出。其实,无论是家境优渥,还是家徒四壁,作为父母都应当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质观、金钱观和价值观。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宜简单、片面地谈“穷养”“富养”,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地“教养”上面,倡导衣食简朴,防止物质至上。  孩子把饭泼出来,我们没有过多责怪他,主要责怪的是他做了错事,自己不想担责任,所以才有后来的冲突。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到底”,而且父母思想上要高度一致。父母之间没有分歧,即使家里老人有所“包庇”,也不会有大碍。另外,孩子小的时候,做事情“毛手毛脚”,容易泼饭、泼牛奶、泼水,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小孩的手指肌肉未发育完全,动作精细度不够,大人的要求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因此,对待孩子泼奶、泼饭,既不能一味“纵容”,也不宜一味“谴责”。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把瓷碗、瓷杯换成塑料碗杯,不怕摔,另一方面要带孩子多练习拍球、跳绳、手工,提高动作的精细度。任何时候,要靠方法而不是靠情绪解决问题。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