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悦读:奔跑如风

悦读:奔跑如风

作者:鲁求平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3
中 图 价:¥16.2(6.0折) 定价  ¥2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悦读:奔跑如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8762754
  • 条形码:9787538762754 ; 978-7-5387-6275-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悦读:奔跑如风 本书特色

遴选中考高考阅读范本,培养写作阅读综合能力。 附赠中高考阅读真题和提分秘笈。

悦读:奔跑如风 内容简介

本书是鲁求平的个人散文作品集。全书共分为六辑,分别为“时光往事”“依依深情”“岁月留痕”“教育散记”“成长况味”“凡尘有感”。其中既有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趣事,又有作者作为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和对职业的感悟。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成长用文字来救赎,既是向外扩展,亦是向内延伸。感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平实,文章耐人寻味。

悦读:奔跑如风 目录

辑一 时光往事

小河夏日情 . . . 002

小河冬日情 . . . 005

少年的梦 . . . 008

六月的雨 . . . 011

玩在少年 . . . 014

春风吹过池塘 . . . 017

雪天,对一只兔子的回忆 . . . 020

听评书的快乐时光 . . . 023

时间去哪儿了 . . . 026

尝一口老冰棍 . . . 029

蒸团子 . . . 032

打切糖 . . . 035

稻草屋 . . . 038 辑二 依依深情

阳光洒在父亲的手上 . . . 042

母亲的地踏菜 . . . 045

爱如山 . . . 048

姑妈 . . . 051

父亲节,我的父亲很不开心 . . . 054

新桃换旧符 . . . 057

送殡 . . . 060

温爱如初 . . . 063

祝福父亲 . . . 066

致逝者 . . . 069

珍惜相处 . . . 072

辑三 岁月留痕

五月天,桑葚熟了 . . . 076

智慧的诺维斯基 . . . 079

喜酒也纠结 . . . 082

喜欢《成都》. . . 085

早春垂钓像初恋般浪漫 . . . 088

冠军德国队 . . . 091

开车要趁早 . . . 094

钓个秋高气爽 . . . 097

输给身体 . . . 100 一笔画水墨,一抹徽州色 . . . 103

我与无为高铁站有个约会 . . . 108

辑四 教育散记

小议教育奖惩 . . . 112

贺卡 . . . 115

叫停作业签字不应一刀切 . . . 117

家住山中 . . . 119

等待 . . . 122

家长,你希望孩子在学校拿什么奖 . . . 124

教育均衡发展应落到实处 . . . 126

颇不宁静的一天 . . . 128

一颗黑痣 . . . 131

由《风筝的心》想到的 . . . 133

我怕失去一名学生 . . . 135

补课大战何时休 . . . 138

辑五 成长况味

奔跑如风 . . . 142

停电的日子也温馨 . . . 145

愿灿烂的笑容永驻你脸上 . . . 148

一言难尽说小偷 . . . 152

有车一族 . . . 156 总有一场雨在那儿等着你 . . . 159

我,一直在路上 . . . 162

小朱的夹克 . . . 165

我的新家 . . . 168

在书香中安静 . . . 171

友情似火 . . . 174

完整的海洋 . . . 177

师兄的书法梦 . . . 179

辑六 凡尘有感

朋友家的电视 . . . 184

错位竞争 . . . 187

人生没有如果 . . . 189

预防溺水需堵疏并重 . . . 192

像科比打球般演戏 . . . 194

相见不如怀念 . . . 197

我们为什么要坚守 . . . 200

微信红包你抢了吗 . . . 203


展开全部

悦读:奔跑如风 节选

小河夏日情 多少年来,门前的小河默默地流,带走了乡亲们岁月的艰辛,也记住了两岸人的欢声笑语。 夏日,河水上涨,大人们并不开心,而小孩子却欢呼雀跃,白天泡在水中,像鱼儿一样翻腾,一洗就是大半天,家长呼喊不上岸。晚饭过后,节目就更丰富了,小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走向河堤,月光下,三三两两,男男女女,乘凉聊天唱歌散步,就像逛庙会一样,开始在本村晃来晃去,后来有胆大的竟然跑到邻村甚至到河对岸去折腾,岁数大的青年们已经是醉翁之意心有所想了,好几对就这样喜结良缘。河水清亮,月色溶溶,见证着这些浪漫的农村版恋爱故事。 也有不爱闲逛的,便去捕虾,找几片土布,*好是白色的,裁成方块,四角穿线用一根半长竹竿挑着,这样虾网就做好了,形似春天小孩郊外放飞的纸鹞,往往一做就是很多张,用芝麻炒米面做诱饵。提着马灯,来到河边,每隔三五步插一只虾网,下网时别忘了放一块断砖或碎瓦,便于沉底,那河虾特别多,站在水中它就咬你腿,轮番起网,一晚能捕数斤。虾白如雪,晶莹通透,味道鲜美,价钱也不低,三四角一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小的就自家吃,吃不掉就晒干,留着冬天大人下酒。 终于,七月初的雨季来了,昼夜下个不停,家中泥巴墙角湿漉漉的,长了一层毛,河面越长越高,水流湍急,站在河堤上都能够洗脚了。大人们在公社的组织下早防汛了,来往的船只在河里行驶的速度过快是要被训斥的,怕浪大影响河堤。小孩子把树枝插入水中,天天测量河水的升降,并把结果告知大人,密切关注着水情,其实大人早有自己的测量标志,他们没日没夜地外出防汛,却把焦急放在心底。 老天不因为人的担忧就停下它肆虐的脚步,雨一直在下,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河水继续上涨。防汛民工们夜以继日地干活,一条土埂在河堤上垒起,不宽却有半人高,后面打着撑子,粗大的木桩正好堵住了大门,住在河堤上的人家进出很不方便,但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忧心忡忡地盯着河水。 空河堤上搭满了帐篷,一个挨一个,那是圩心低洼处的人家,田野里早已一浪白,老屋也淹了,只好搬到河堤上临时将就一下。1983年的江北农村,当时那个穷啊,没什么家具,一个帐篷里支两张破床就是全部的家当。这时有谁在河堤上闲逛瞎唱是要被挨骂的,巡逻更加紧了,公社干部半夜来查岗,手中都拿着棍棒,其实谁也睡不着,民工们累了就在屋檐下靠一会儿,饿了吃点儿干粮,坚守着岗位,护卫着家园。 坏消息不停地传来,某个圩堤破了,淹死了好多人。大人们便偷偷地把老人小孩送到山里的亲戚家,早跟亲戚讲好一旦破圩,**时间过来帮忙抢稻子,涨水时稻子还没有熟,圩破了就不管了,能抢多少是多少。又听说本圩一处排灌站遇险,很多人去了,有人下到管道里把水堵住了,险排除了,可人再也没有出来,一时间人心惶惶,情况糟透了! 好几天没有下雨了,云层很厚,天阴阴的,好像余怒未消的样子。太阳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脸,河水几天没涨了。可防汛依然在继续,干部依然半夜进村查岗。 河水在下落,一寸两寸,田里的稻子也露头了,喜讯频传,大人们的眉头开始舒展了,空河堤上有人散步了,人们看到了希望。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孩子从山里陆续被接回,空河堤上的帐篷也拆掉了。后来也下了几场雨,大家却不像先前那样紧张了。 空河堤上又传来嘹亮的歌声,月光依然美丽,只是天气开始转凉了。河堤上的土埂在冬修时被加宽了,人们心里更踏实了。 小河冬日情 家门口的那条小河,充满了沧桑感,如要追溯它的过往,就连村子里几位*年长的老者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儿时的我总觉得小河很宽,一个猛子都扎不过去;很长,不知道上通哪儿下连何处,那河水总是永不停息地流着。这条小河承载着我儿时*快乐的时光。 冬季的小河,就像是被人从河底下把水抽走了一样,河水枯落,远远看去像一条细长的白练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河滩暴露得坦坦荡荡,靠近水边松软的泥土上,不知哪个小孩留下的一串串歪歪斜斜的小脚印清晰可见,空气中似乎还回荡着孩子们玩耍时银铃般的笑声。河堤上一簇簇的狗尾巴草已经枯黄,在寒风中摇摆。 家乡的村庄都傍河而建,用来固堤防水的柳树长在河堤半腰上,黑而浓的柳树根任性地裸露在地面,它似乎在无声地提醒人们夏季的洪水是怎样的波涛汹涌、惊心动魄。 那时,每至假日,我总会邀几个小伙伴来到河滩上,一边赛着打水漂,一边在河滩上搜寻着“奇珍异宝”。到了河滩边,就会有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少时的我,对水有着一种近乎天然的亲近感,拿起一块瓦片,甩一个水漂,那快乐就像水花四面荡开。运气不错时,隔着小河,看到对岸的同学。几天不见,有话要说,你一句,我一句,水漂就扔得格外带劲,漂过水面,飞奔对岸,捡起来就扔了回去。太阳挂在天空,隔着河有一群少年,水漂在窄窄的河面滑行,这样的聊天何等惬意。 也有不爱玩水漂的,便去捕鸟。捕的是翠鸟,记得当年小学课文《翠鸟》上写道:“翠鸟为防敌人把洞安在陡峭之处。枯水的冬季,对岸陡峭的河堤上就有这样的洞。三两个顽皮的孩子带着工具出发了,来到目的地,架起人梯,体重*轻的站在上面,接近洞口时,拿出一片丝网将它蒙住,再用一根竹棍穿过网眼插进去,胡乱地搅几下,便抽出来,两手紧按住丝网,静待奇迹发生,果然,翠鸟迅速向外蹿来,一头撞进网中,在大家兴奋的呼喊声中,毛孩子手抓翠鸟缓缓下落。当然,这样好的运气并不多,大多数的洞里面都是空的。” 抓住翠鸟后立刻要捕鱼,希望课本上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可那腿上系着长线的翠鸟只是无精打采地站着,一点儿捕鱼的欲望都没有。有人说可能是饿了,便捕鱼喂它,可那鸟不解风情,一点儿也不给面子。一天天过去,依然如故,鸟也好像瘦了,毛孩们的耐心一点点被剥落了,有人提议放了,大伙儿虽不甘,也只能如此。没有了羁绊的翠鸟,瞬间箭一般飞走了,与先前的懒洋洋判若两“鸟”。 现在想来,鸟儿如此这般,应是自由的动力。 终于,进入深冬,农闲了。江北水乡家家都支起了草包机,用稻草织草包搞创收。织草包,可坐在高凳上织,也可站着织。站着织,步子时左时右,一手臂尽量伸直,像跳交谊舞。上绳、递草、压板一气呵成,草包便像挂面一样冉冉下垂。户户传来的是一长一短的吱呀声,清晨响到深夜,那是生产的号角、动听的音乐。 大人织,小孩也有任务——搓草绳。领了任务,谁也不愿在家中干活(家里冷,还受监督)。阳光下的河滩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愿意去的地方。就着河边柳树干起个头、打个结,把一束稻草夹在两腿之间。于是,两手之间的草绳变魔术一般,源源不断,越来越长。不比赛,就很悠闲,甚至还能谈天说地。一旦比赛就比较激烈,个个憋足劲儿,两手不停搓,快速向前移,有时旁边还有啦啦队亲友团,搓草声、呐喊声、助威声,声声入耳,赢得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也放慢速度鼓掌喝彩,那场景之热烈和壮阔一如农村版的奥运会。比赛结束,回头一看竟有三四百米长,不论胜败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将绳子团起来,绳穗子一层层加大,直到沉甸甸的,像成熟的仙桃。 河滩上留下的是孩子们快乐的足迹。 稍微长大后才知道,家门口的这条河叫西大河,上连无为凤凰颈大闸,下穿无城,过巢湖玉溪闸,流进长江。1988年小河在南都圩段的两端筑起了坝子,在南都圩中间穿过一条人工河,据说,是因为原先小河弯道太多,水运不安全,并时常闹水患。从此,小河的水不再流淌,夏不涨,冬不落,满满的就是那么多。后来每隔几里就筑一个坝子,农民养起了鱼蟹。 鱼蟹的饲养,给家乡人带来了不少的实惠;坝子的修建,让交通便利了,结束了两岸自古以来天然阻隔的局面。但每当冬日来临,我依然常常念起儿时的那条小河,那裸露的河滩,悠悠的水漂,打仗似的搓绳,曾给儿时的我带来几多欢乐、几多遐想。 少年的梦 小时候读书转学转得比较频繁,小学阶段就换了四所学校。 说是学校,有时就是老师的家。堂屋中间放几排课桌,学生从自家中带来板凳,墙上钉上钉子,挂块小黑板,这样就完成了教室的布置。 小学三年级的时光就在邻村的潘老师家中度过的。课间休息时,潘老师就安排午饭,调皮的同学竟折纸飞机扔向老师的厨房,飞机落在锅盖上,老师也不生气。胆大的同学趁老师不在时,溜进灶房,偷窥锅里的饭菜,甚至顺手牵羊还尝一口。 放学回家,需穿过一条很窄的塘埂。潘老师就要求学生排队行进,由班长维持纪律,经过某个同学的家时,这个同学才能离开队伍,这样队伍始终不乱。开始大家都能遵守,后来就不干了,一旦穿过危险地域来到大河埂时,大家就作鸟兽散了。 不管怎样,还就没有出现什么重大事故。现在想来,那位年轻的潘老师比较重视安全教育,很有方法也很有见地。 四年级来到一所比较正规的学校。三间草屋,山墙隔开,中间是教师办公室,两边是教室,采用的是复式教学,一三年级,二四年级。草屋后面有个厕所,还分着男女。以前读书只有十几名同学,现在竟有三四十名同学,特高兴,下课时就在操场上玩耍,还看到小女孩和男生讲话、打闹,简直不可思议。 只是这所学校离家远了点儿,隔了好几个村子,远点儿其实也不算啥,本村就有好几位一道,*难以忍受的却是另外一个事。 班上人很多(其实一共也不过二十多人,是教室太小了),我的座位与教师是平行的,甚至比讲台更靠前,看黑板需要把脖子扭过去,再扭过去,很难受。 不敢跟老师讲,回家和妈妈讲,妈妈虽不识一字,但办事果断,第二学期便毫不犹豫地把我转到对河的一所学校——夹河学校。 在当时的农村,夹河学校可以说是贵族化的豪华学校。三栋砖墙瓦顶的校舍加一道围墙,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春天里绿草如茵,夏日树荫凉风吹,秋天里有菊香弥漫,冬日做体操取暖。校园外就是一个“巨大”的运动场,早操时数百名同学奔向操场齐刷刷站立,那声势确实浩大。墙外拐角处有三个乒乓球台,乒乓球爱好者可以在那儿大显 身手。 对我来说,*好玩的地方则是学校后面一望无垠的田野。同学阿豆就是住在学校附近,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经常带我和阿坤攻村拔寨、漫步田野,一去就是数里,也不知找寻什么,只觉得那儿有无穷的奥秘、无穷的乐趣。哪怕,夏天水田里的一个黄鳝洞,秋天给枯草来一把火,冬天里躺在阳光下的衰草上小憩一下,都是那样地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只有急促的铃声才让我们止住前行的脚步,匆匆返回,老师早瞪着眼站立在门口。 夹河学校,当时从一年级到初三,后来到初二,再后来就变成只有小学几个年级了。 那儿,留下我四年的美好记忆。 二十多年过去了,偶然一次回到母校,心中竟有一种怯怯的感觉,近了近了,看到围墙了,大洞小孔,破败的样子,好像多年未修了。那校舍还是多年前的模样,只是更破旧了,球台也不知去处,不敢想象那给我留下很多欢乐和梦想的校园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止住了脚步,怕打碎心中那个美丽的梦,不想被现实的尘埃遮住了双眼。 一道去的是妻,她进去找老师办事,我就在校园外的操场上逗留了一会儿。 回去的路上,妻似乎明白我的心思,说:“学校就要迁址了,所以才这样破烂不堪。” 我回过头去,校园后面,依然是那一望无垠的田野。

悦读:奔跑如风 作者简介

鲁求平,安徽省无为市人,初中教师,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多见于省市级报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