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作者:肖相如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31046
  • 条形码:9787513231046 ; 978-7-5132-310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内容简介

1本书详细讲解了《伤寒论》的特异方证,即与证对应的特异性的方。作者认为,特异方证的运用没有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因为证与方的关系已经确定,临床运用的时候可以省略辨证论治的过程,因而才使特异方证具备了准确、快捷、高效的优势。
作者认为,学《伤寒论》主要是学张仲景已经确立的特异方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拓展特异性方证。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目录

绪论
一、《伤寒论》沿革
二、学术渊源和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四、六经
五、伤寒的传变
六、伤寒的治则

**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病发于阴、病发于阳
四、辨太阳病传变
五、辨寒热真假
六、辨汗下先后
七、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中风
二、太阳伤寒
三、表郁轻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热证
三、虚证
四、水气证
五、蓄血证
六、结胸
七、脏结
八、痞
九、上热下寒证
十、火逆变证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第五节 欲愈候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四、阳明病欲解时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热证
二、阳明实证
三、阳明寒证、虚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
二、血热证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治禁
三、少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热入血室
三、小柴胡汤禁例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柴胡桂枝汤证
二、大柴胡汤证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四、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节 少阳病变证治则
第五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二、太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一、太阴兼表
二、太阴腹痛证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少阴病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病治禁
三、少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一、少阴兼表证
二、热移膀胱证
三、伤津动血证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一、吴茱萸汤证
二、四逆散证
第五节 少阴咽痛证
一、猪肤汤证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三、苦酒汤证
四、半夏散及汤证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欲愈证
二、阳回可治证
三、正衰危重证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病提纲
二、厥阴病欲解时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一、热厥
二、寒厥
第三节 厥阴病类似证
一、脏厥与蛔厥
二、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三、血虚寒凝致厥
四、痰厥
五、水厥
六、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厥
七、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致厥
八、气郁致厥
第四节 厥阴病预后
一、热厥预后
二、寒厥预后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霍乱病脉证
第二节 霍乱证治
一、霍乱与伤寒异同
二、霍乱证治
第三节 愈后调理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概说
**节 阴阳易证治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治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二、小柴胡汤证
三、牡蛎泽泻散证
四、理中丸证
五、竹叶石膏汤证
六、饮食调理

后记
展开全部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节选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太阳病是伤寒初期的表证阶段  太阳包括手、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太阳的原始意义就是日。太者,大也。太阳,就是阳气盛大之义。王冰说:“阳气盛大,故日太阳。”又称“巨阳”“老阳”“三阳”。在十二正经中,足太阳的经脉*长,与其他经脉的联系*广,所有的俞穴都在膀胱经上。太阳经脉分布于背部,与督脉并行,阳气*旺盛。《素问·热论》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太阳经脉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能防止虚邪贼风的侵袭。《灵枢·九宫八风》曰:“从其冲后来为虚风……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灵枢·本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膀胱为津液之腑,即水腑。内与水脏肾相合,外应腠理毫毛。外邪侵袭人体,卫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是太阳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太阳病是伤寒初期的表证阶段。此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病理阶段是初期,即伤寒的开始阶段;二是证候性质属于表证。  太阳病的病因是寒邪;病机是寒邪袭表,营卫失调,进而影响津液代谢。我对太阳病病因的认识,与以往的学说有区别.这是基于对《伤寒论》原文的理解,具体的解释详见对太阳病提纲证的解释。  张仲景把太阳表证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人体体质有强弱,腠理有疏密,外邪有轻重,故其病情、病机亦有所别,因而太阳病有不同的证候类型。主要有三种:其一,以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寒、脉浮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外感寒邪,腠理疏松,营卫不调,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称为太阳中风证。其二,以恶风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身体骨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寒邪外束,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称为太阳伤寒证。其三,表郁轻证,即表证较久,邪气渐轻,然因无汗或汗出不彻而留连不解,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头痛、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表邪轻证。  太阳表证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若表邪不解又兼有其他证候,称为太阳病兼证,如小青龙汤证是太阳伤寒兼水气内停等;若因误治失治出现变证,即太阳病没有痊愈,也不是传人他经,其证候表现不属于六经病的范围,如结胸证、痞证等。这一部分内容占了太阳病篇的主要篇幅,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将太阳病变证和从太阳病而致的其他经病证结合起来理解,就是伤寒从太阳开始以后的主要变化规律。  此外,某些病证如十枣汤证、瓜蒂散证、风湿证等,它们本属杂病,但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的表现,故称为太阳病类似证,这些病的实质也不是太阳病,而是为了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  对太阳本证的治疗用汗法,其中太阳中风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太阳伤寒证治以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对表郁轻证的治疗仍宜发汗散寒,但宜减轻剂量,方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而太阳兼证、变证、疑似证的治法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太阳病的转归有三:即痊愈、传经、变证。大多数太阳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痊愈,或者可以自愈;若太阳病失治、误治,或者因为体质因素,使病邪传人他经,而成为其他经病则为传经;若是失治、误治后疾病的变化不能归人六经病的范围,就是太阳变证了。  《伤寒论》讨论的是外感病,外感病的治病关键是初期阶段,如果在初期阶段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不会有传变。再者,从治疗的效果和成本来看,初期阶段的效果*好,成本*低。比如,伤寒的**天是麻黄汤证,用麻黄汤往往一服汗出病瘥;若失治误治,则有可能变成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用大青龙汤也还可以汗出热清烦止,但治疗风险已然增加很多,从大青龙汤的禁忌和误用以后的变证已经可以看出;如果继续延误治疗,可能就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虽然可以治好,但治疗风险、治疗成本、治疗周期都已显著增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就是《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为什么占了将近二分之一篇幅的原因。这也是学习《伤寒论》要首先建立的概念。每个医生都要问自己,我能治好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吗?  ……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作者简介

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教授。1987年6月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肾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1984年考入湖北中医学院跟随李培生、梅国强先生攻读《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跟随时振声先生攻读肾病学博士研究生。曾在湖北省沔阳县毛嘴公社卫生院、沔阳县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