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悲惨世界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512
中 图 价:¥24.1(4.3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悲惨世界 版权信息

悲惨世界 本书特色

1.青少年成长优选书目:本书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品读物,孩子们一定要读的经典作品。 2.一流翻译家打造,版本精良:本书为我国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的翻译作品,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老一辈专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准确地将原著展现给读者,同时文笔的优美和行文的流畅性无可比拟。 3.名家导读精确讲解作品思想:本书由译者本人,根据该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创作导读,全面解读本书的精神内核。 4.名师导学、导读内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读懂名著:邀请一线语文教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学习需求,归纳阅读要点、难点、知识点,以及作者的写作价值所在。内容板块如“章前导读”+“章后总结”+“提升思考”+“精彩解读”+“阅读感受”+“考点设计”等板块设计,让孩子真正做到精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5.精美封面+世界名画彩插提升阅读氛围:本书邀请知名设计师,装帧设计不仅仅考虑到名著作品的“经典感”,同时根据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色彩和美观度上,更加“时尚”和“轻灵”。同时本书中加入“读名著,赏名画”的栏目,加入一定数量的彩色插图,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

悲惨世界 内容简介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品,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贫困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27岁时为了抚养姐姐的7个孩子而偷窃面包,被判苦役19年。出狱后,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而成为一个善人,化名马德兰,通过改善当地的经营方式,成功致富,也当上了市长。期间,他乐善好施,满怀仁爱之心,在机缘巧合之下收养了孤女珂赛特。由于遭到通缉,到处飘泊,受尽不白之冤,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晚年,临终时才得到亲友的谅解。 作品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人道主义精神,在生活中练就博大的胸怀,将道德与公正献给善良的世人、献给社会、献给世界和全人类,在不懈的奋斗中,创造出更光明的人生。

悲惨世界 目录

**部 芳汀

002 / **卷 沉沦

052 / 第二卷 一八一七年

065 / 第三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075 / 第四卷 下坡路

103 / 第五卷 沙威

109 / 第六卷 尚马秋案件

119 / 第七卷 祸及

第二部 珂赛特

130 / **卷 奥里翁战舰

136 / 第二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147 / 第三卷 戈尔博老屋

153 / 第四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177 / 第五卷 墓地来者不拒

第三部 马吕斯

208 / **卷 大绅士

212 / 第二卷 外祖和外孙

227 / 第三卷 苦难的妙处

233 / 第四卷 双星会

249 / 第五卷 坏穷人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待史诗

282 / **卷 爱波妮

289 / 第二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299 / 第三卷 结局不像开端

308 / 第四卷 销魂与忧伤

318 / 第五卷 他们去哪里

323 / 第六卷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336 / 第七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341 / 第八卷 绝望的壮举

354 / 第九卷 武人街

第五部 冉·阿让

364 / **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397 / 第二卷 出污泥而不染

429 / 第三卷 沙威出了轨

436 / 第四卷 祖孙俩

444 / 第五卷 不眠之夜

448 / 第六卷 *后一口苦酒

459 / 第七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468 / 第八卷 *终的黑暗,*终的曙光

487 / 模拟考点

489 /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悲惨世界 节选

**部??芳汀 **卷??沉沦 章前导读 这一天,衣着破败的冉·阿让来到迪涅城,想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可是,因为他的不堪过去,**间豪华旅馆拒绝了他,第二间大众旅馆也拒绝了他。这还不是*糟糕的,他到平民百姓家借宿失败了、想进监狱睡一觉被回绝了、甚至想占个狗窝都被拒之门外。绝望之际,主教收留了他,而对现实失望的冉·阿让却反咬一口,盗走了主教的银器。这一次,被再次抓捕的冉·阿让,终于让主教用宽容敲开了他的心门。 [一]??一天行程的傍晚 一八一五年十月初,约莫日落的前一小时,有位旅客走进小小的迪涅城。在这种时候,只有寥寥无几的居民还站在窗口或门口,他们望见这个旅客,心中隐隐感到不安。很难遇见比他衣衫更褴褛的行人了。此人中等个头儿,身体粗壮,正当壮年,看样子有四十六岁至四十八岁。头戴一顶皮檐鸭舌帽,遮去流汗的、风吹日晒黑了的半张脸。身穿黄色粗布衫,领口搭了一个小银锚扣,露出毛茸茸的胸膛,领带皱巴巴的像根绳子;蓝色棉布裤已经很旧,一个膝头磨白,另一个膝头磨出窟窿;外罩灰色外套十分破旧,一个袖肘上用粗线补了一块绿呢布;背上有一个崭新的军用袋,装得满满的,袋口紧紧扎住;他手里拿一根多节的粗棍,脚下没有袜子,直接穿一双打了铁掌的鞋;他的头发短短的,胡须长得很长。 他浑身破烂不堪,再加上汗水、热气、风尘仆仆,给他增添一种说不出来的肮脏。 他推成平头,但是头发又开始长了,都竖起来,仿佛有一段时间没理了。 谁也不认识他,显然只是一个过路人。他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南边来的,也可能是从海边来的。因为,他进迪涅城所走的街道,正是七个月前拿破仑皇帝从戛纳 前往巴黎的路线。这个人肯定走了一整天,样子十分疲惫。城南老镇的一些妇女,看见他停在加桑迪大街的树下,并在林荫道尽头的水泉中喝水。他一定渴极了,因为在后边跟随的那些孩子,看见他走了二百步远,到了集市广场又停下,对着水泉喝水。 他走到普瓦什维街口,便朝左手拐去,径直走向市政厅,进去之后,过了一刻钟又出来。一名宪警坐在门旁的石凳上——三月四日,德鲁奥将军正是站在那个石凳上,向惊慌失措的迪涅居民宣读瑞安海湾宣言 。那汉子摘下帽子,冲那宪警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那宪警没有回礼,只是定睛注视他,目送了一程,便走进市政厅。 且说那汉子走向当地*好的“柯耳巴十字架”旅馆,进入临街的厨房,只见所有炉灶都生了火,壁炉里的火很旺。老板同时也是掌勺的厨师,他正在炉灶和炒锅之间忙碌,给车老板准备丰盛的晚餐,隔壁就传来那些车老板谈笑的喧哗声。凡是旅行过的人都知道,谁也没有车老板吃得好。一根长铁钎上插着几只白竹鸡和雄山雉,中间插着一只肥肥的土拨鼠,正在火上转动烧烤;炉子上则炖着两条洛泽湖的大鲤鱼和一条阿洛兹湖的鳟鱼。 店主听到门打开,走进一位新客,没有从炉灶抬起眼睛就问道: “先生要什么?” “吃饭睡觉。”那人答道。 “再容易不过了。”店主又说道。这时,他回过头来,从头到脚打量一下旅客,便补充一句,“……交现钱。” 那人从外套兜里掏出一个大皮钱包,答道: “我有钱。” “那好,这就伺候您。” 那人把钱包放回兜里,卸下行囊,撂在靠门的地上,手里还拿着棍子,走到炉火旁,坐到一张矮凳上。迪涅城位于山区,十月的夜晚很冷。 这工夫,店主来回走动,总是打量旅客。 “很快就能吃上吗?”那人问道。 “稍等一会儿。”店主答道。 这时,新来的客人转过背去烤火,可敬的店主雅甘·拉巴尔则从兜里掏出一支铅笔,又从靠窗放的小桌上的旧报纸上撕下一角,在白边上写了一两行字,再折起来,但是没有封上,交给一个看样子是给他又当厨役又当小厮的孩子,还对着其耳朵吩咐了一句,于是,那孩子便朝市政厅的方向跑去。 那男人一点也没有看见他们做的事。 他又问了一声: “很快就能吃上吗?” “稍等一会儿。”店主答道。 那孩子回来,又带回那张字条。店主急忙打开,就好像等候回音似的。他仔细看了一遍,接着摇了摇头,沉吟了片刻。那旅客心神不宁,似乎在想事儿。店主终于跨上前一步,说道:“先生,我不能接待您。” 那人在座位上猛然一挺身子。 “怎么!您怕我不付钱吗?您要我先付钱吗?跟您说,我有钱。” “不是这个缘故。” “那是为什么?” “您有钱……” “不错。”那人答道。 “可是我,”店主却说,“我没有客房了。” 那人平静地又说道:“那就把我安顿在马棚里吧。” “不行。” “为什么?” “地方全让马匹占了。” “好吧,”那人又说,“阁楼有个角落也行,放上一捆草。这事儿吃了饭再说吧。” “我也不能供给您饭吃。” 这种表示,虽然说得慢条斯理,但是语气很坚定,那旅客感到事情严重了,立刻站起身。 “哼,算啦!我可饿得要死。太阳一出来我就赶路,走了十二法里 。我付钱嘛。我要吃饭。” “什么吃的也没有。”店主说道。 那人放声大笑,身子转向壁炉和炉灶。 “什么也没有!这些食物呢?” “这些全是定做的。” “谁定的?” “那些车老板先生。” “他们有多少人?” “十二人。” “这里的食物够二十人吃的。” “他们全定下了,预先付了钱。” 那人重又坐下,还以原来的声调说:“我来到旅店,肚子饿了,我不走。” 这时,店主俯下身,对着他的耳朵,用一种令他惊抖的口吻说:“走开。” 那男人正弯下腰,用他棍子的包铁头往火里拨弄几块炭,他听见这话,猛地转过身,正要开口反驳,可店主却盯着看他,又低声说道: “喂,别废话了。要我说出您的姓名吗?您叫冉·阿让。现在,要我说您是什么人吗?我看见您进来,就觉得有点不对头,于是派人去市政厅问一问,这就是给我的回答。您识字吗?” 店主说着,就把打开的字条递给旅客。那张字条刚从旅馆传到市政厅,又从市政厅传回旅馆了。那人朝字条上瞥了一眼。 店主沉默片刻,接着又说道:“我一向对所有人都客客气气。走开。” 那人低下头,拾起撂在地上的行囊,便离去了。 他上了大街,漫无目的地走去,而且溜着墙根儿,如同一个丢了面子而伤心的人。他一次也没有回头。他若是回头,就会看见“柯耳巴十字架”旅馆老板站在门口,被所有旅客和街上行人围着,正用手指着他高声谈话,而且,从那众人惊疑的眼神里,他就能猜出他刚一到达,就闹得满城风雨了。 整个场面,他一点也没有瞧见。失魂落魄的人是不朝身后看的,他们十分清楚,追随他们的是厄运。 他就这样走了一阵,一直朝前走,穿过一条条他不认识的街道,忘记了疲劳,正像人在伤心时常有的那样。突然,他感到饥肠辘辘 。天快黑了。他四下张望,看看能否发现一处可以过夜的地方。 那家华丽的旅馆拒不接待他,那么,他就找一家大众酒馆,找一家下等酒吧。 正巧街那端点亮一盏灯,悬挂在直角形铁架上的一根松枝,映现在暮晚的白色天空上。于是,他朝那里走去。 那的确是一家酒馆。在沙佛街开的一家酒馆。 那旅客停了一会儿,隔着玻璃窗朝里望望,只见顶棚低矮的餐厅,被桌上一盏小灯和壁炉里的旺火照亮。有几个人正在喝酒,老板在烤火。一口挂在吊钩上的铁锅在火上烧得哗哗作响。 这家酒馆也兼客店,有两个门出入。一扇通街,另一扇门对着满是粪土的小院。 那男人不敢从临街的前门进去,溜到院子里,又停了一会儿,这才小心翼翼地拉起门闩 ,将门推开。 “谁在那儿?”老板问道。 “一个要吃饭和过夜的人。” “好哇。这里可以吃饭过夜。” 于是,他走进来。喝酒的人全都扭头看,他一侧有灯光,另一侧有火光照着。在他卸行囊的工夫,大家打量了他好一会儿。 老板对他说:“这儿有火。锅里煮着晚饭。过来烤烤火吧,伙计。” 他走过去,坐到炉灶旁边,将走远路磨破的双脚伸到火前,闻着锅里飘出的香味儿。他的帽子仍然压得低低的,露出半张脸;从脸上能隐约看出一种舒适的表情,但是掺杂着饱受苦难所具有的凄然神态。 不过,他的侧影显得坚强有力,也显得忧伤。他这相貌的组合非常奇特:乍看上去低下谦卑,同时又呈现出一副凛然正色。眼睛在眉毛下炯炯发亮,犹如荆丛里的火堆。 且说围着餐桌喝酒的人中间,有一个马贩子,他先去将马拴到拉巴尔的马棚里,然后才进沙佛街这家酒馆。也是碰巧,当天早晨,从布拉-达斯村到……(地名我忘了,想必是埃库布龙)的路上,他遇见这个一副狼狈相的男人。路上遇见时,这人看样子已经疲惫不堪,还求过他让坐到马后臀捎一段路。马贩子没有回答,催马加快了脚步。半小时之前,这个马贩子也在围着雅甘·拉巴尔的那堆人中间,他还对“柯耳巴十字架”旅馆的那帮顾客,亲口叙述了他早上那次不愉快的相遇。现在,他从座位上偷偷向店主使了个眼色。店主走过去,二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刚来的旅客重又陷入沉思。 老板回到壁炉前,一只手突然按在那人肩上,对他说道: “你给我从这儿走开。” 那旅客转过身来,口气温和地回答: “唔!您知道啦?” “是的。” “另一家旅馆把我赶出来了。” “也同样把你从这里赶走。” “您要我去哪儿呢?” “别的地方去。” 那人拾起他的棍子和行囊,便离去了。 几个孩子从“柯耳巴十字架”跟来,守在这儿等着他,见他出了酒馆,就朝他扔石块。他气愤地回身走几步,举起棍子威胁,吓得

悲惨世界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李玉民,著名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法语翻译专家,从事法国文学翻译四十余年,译作上百种,字数2500万字以上,代表译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许多法国文学都是他首次翻译到中国。译作曾获国家图书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