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作者:曹清华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4cm 页数: 20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8.7(2.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7.4(5.5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版权信息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村老年社会救助需求与供给状况的实地调研, 在调研所得结果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我国当前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供需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 当前我国农村老年社会救助领域存在较大程度的供需不一致问题, 主要是供给总量不足, 也存在供非所需问题。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农村老年贫困的规模与特征研究
(二)农村贫困老年人的救助需求研究
(三)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供给问题研究
(四)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制度机制研究
(五)国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一)“贫困”与“老年贫困”
(二)农村老年社会救助
(三)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
二、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贫困生命周期理论
(二)“新三农”问题理论
(三)“老有所养”与老年社会救助
(四)公共产品理论
(五)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优化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促进代际和睦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反老年贫困功效
(三)有利于促进城乡老年救助的一体化
四、小结
……

第二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当代发展与机制现状
第四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供需的调查设计及结果
第五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供需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老年社会救助制度的国际实践与启示
第七章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路径的政策建议

附录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节选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社会组织能够利用其“非民而近民”的天然优势,深入有效地了解民众对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专业化评估,且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救助服务。Coady等通过对48个国家社会救助实践的研究发现,拥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社会组织的社会瞄准机制能够提供更加适宜的需求标准。另外,礼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还可以积极影响救助对象,激发其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并促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恢复与增长。  (3)救助对象退出的人性化疏通。由于没有“济贫法”传统,我国民众缺乏西方社会的福利耻辱感,很多人把“救助”作为一种小占白不占的便宜,社会救助领域存在比较突出的道德风险问题。根据民政部门渊查数据及相关研究显示,“低保”退出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主动退保的很少、被动清退的占绝大多数,而且被动清退退保的信访矛盾比较突…。面对此种情况,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凭借其对弱势群体开展社会工作的广泛经历与丰富经验,去宣传、评估、设计、管理和协调救助对象退出的政策、途径及方式等,发挥其专业化、人性化的疏通功能,提高救助对象退出机制的效率并减少救助T作中的社会矛盾。  (4)救助政策的创议性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迁,贫困者的致贫原因和救助需求很可能发生变化,社会救助政策也应该随之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人户访谈、问卷调查、社区活动等方式,了解救助政策对救助对象的真实影响,充分了解民众现实的、潜在的救助需求,并对需求进行专业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真实客观地反映弱势群体权利诉求,倡导社会救助政策的改善,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现代化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2014-2018年连续五年社会组织数量增幅平均达到近10%,而且直接从事扶贫与发展的社会组织数量与资源亦在逐年增长,并推动了农村扶贫方式的创新以及扶贫效率的提高。但总体而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救助的力量仍然比较有限,尤其在农村老年社会救助领域的投入不足,且其参与的方式基本以提供资金和物品为主,精神支持、护理照料、社工服务等精神和软服务方面的帮助以及资产建设项目支持还很缺乏,鲜见参与农村老年社会救助的资格审查以及服务递送。由此可见,社会组织还没有发挥出它们在农村老年社会救助领域应有的社会性、补充性和灵活性等优势。  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成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实践。1994年,乌兹别克斯坦计划由当地传统的基层自治组织马哈拉来实施社会救助的瞄准,并由马哈拉直接设定生活水平衡量指标。有研究者通过档案研究及实际调研发现,马哈拉计划的援助资源更多的是提供给了生存状况不佳的家庭,而且家庭提出申请救助的概率随家庭收入的增长而迅速下降。20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政府实施安全网计划,目的是帮助没有收入的城市家庭或土地很少的农村家庭摆脱贫困,该计划由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来决定哪个家庭可以获得救助及其实际获得的补助金水平。有关评估研究表明,阿尔巴尼亚*贫穷的20%人口获得了50%的救助金,瞄准效率很高。  ……

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 作者简介

  曹清华,女,江西都昌人,管婵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上后,硕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保障。近十年在《中国行政管理》、《社会主义研究》、《德国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二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农村老年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研究”(编弓:14BCL102),主持巾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同一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责任的分析与评估”(编号:2015M571980),主持省部级课题近十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同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编教材一部;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两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