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54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96.0(7.5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版权信息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本书特色

赫勒给我们的启发在于:莎剧的舞台不是一个,而是四个。个人的、历史的、政治的、生存的,四个舞台彼此交织、重叠、转换,使莎剧拥有了万花筒般几乎永远挖掘不尽的意蕴。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戏剧深涉人世政治问题的底蕴,尤其是王者问题,一再激发后人去掂量人性和人世幽微,为我们探究何为优良政制及慎思政制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我们对莎剧的政治哲学理解尚未起步。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目录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莎士比亚绎读

刘小枫 甘阳 主编

[匈牙利]阿格尼斯 · 赫勒Agnes Heller◎著

脱 节 的 时 代

——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Shakespeare as Philosopher of History

吴亚蓉 ◎译



“莎士比亚绎读”出版说明

据译界前辈戈宝权查考,1856年,英籍传教士慕威廉翻译出版《大英国志》(上海墨海书院印行),国人首次得知西域有个名叫“舌克斯

毕”的伊丽莎白皇朝文人——“莎士比亚”这个译名则*早见于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国甲午战败之后不久,英籍传教士艾约瑟

编译的《西学略述》(1896年,上海著易堂书局版)详细介绍了莎士比

亚——其时中国已经面临巨大的改制压力。清末新政时期,林纾与魏

易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出版(1904,收入“说部丛书”**集);革命党人推翻帝制行民主共和之后不久,初版的《辞源》(1915)已列入“莎士比”词条;随后不久,林纾出版了以文言小说

体翻译的莎剧四卷(1916)……“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翻译莎剧成

为我国新派文人的*爱,1930年,经胡适之倡议,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

事会编辑委员会成立了“莎剧全集翻译会”……据统计,自三十年代

以来,莎士比亚在汉译西方文学经典中一直位居榜首,有的剧作译本达上百种之多——第二共和前期(1949—1960)出版的莎剧译本已达44

种,印数44 万余册。

不过,我国学界对莎士比亚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绝世名优,长

于诗词”的层次,距离林纾所谓莎氏“立义遣辞往往托象于神怪”的看法相去并不太远。莎士比亚不仅是*伟大的英语诗人,也是西方思想大传统中伟大的政治哲人之一。在西方文教传统谱系中,不断有学人


2 脱节的时代

将莎士比亚与柏拉图并举:莎士比亚戏剧以历史舞台为背景,深涉人世政治问题的底蕴,尤其是王者问题,一再激发后人掂量人性和人世的幽微,为后世探究何谓优良政制、审慎思考政制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不仅如此,与柏拉图的戏剧作品一样,作为政治哲人的莎士比亚没有学说,他的政治哲学思考无不隐含在笔下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谋篇之中。百年来,我们一直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从帝制到民主共和的政制转变,却鲜有人看到,莎剧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政治哲学财富。晚近三十年,我们的莎剧全译本有了令人欣喜的臻进,但我们对莎剧的政治哲学理解仍然没有起步。

西方学界对莎剧的政治哲学解读很多,绝非无书可译。“莎士比亚绎读”系列或采译西人专著和相关文集,或委托青年才俊编译专题文萃,以期增进汉语学界对莎剧的政治哲学品质的认识。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西方经典编译部甲组

2010年6月


纪念雷纳 · 舒尔曼



目 录

导 言 / 1

**部分 脱节的时代 / 19

— 何谓自然?何谓自然的? / 21

二 我是谁?盛装打扮与衣不蔽体 / 46

三 扮演、表演与假装、伪装 / 81

四 绝对的外邦人 / 107

五 人性的评判:背叛与遭人背叛 / 127

六 爱情、两性、颠覆:政治剧与家庭剧 / 140

七 时间女妖斯芬克斯 / 165

八 善与恶:罪过、善良与邪恶 / 201

第二部分 历史剧 / 227

九 《理查二世》/ 229

十 《亨利六世》/ 269

十一 《理查三世》/ 363


2 脱节的时代

第三部分 三部罗马剧 / 403

十二 《科利奥兰纳斯》/ 408

十三 《裘力斯 · 凯撒》/ 451

十四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490

后记 史学真实与诗性真实 / 538


展开全部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节选

克莉奥佩特拉与屋大维【试读】 克莉奥佩特拉有时会被人演成一个有着法国风情的轻佻女人,但她绝不是那样的,她是埃及女王,她代表着埃及(安东尼就经常叫她“埃及”)。她生下了好几个儿女,其中一个儿子是与凯撒所生。她想为她的儿子保住埃及王位。她与罗马存在着权力争夺的关系。她手握一些权力,却又不得不在罗马锐不可当的势力下委曲求全。由于凯撒、安东尼以及屋大维都是罗马政治家,所以她与他们的关系自然不可能是纯粹私人性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必定关乎王朝兴衰。她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在恋爱中以及追求爱情时,都极会利用女人的诱惑力。此时她正陷入热恋,但她也想利用这份爱情实现振兴埃及王朝的目的。我们很难将莎士比亚笔下作为女王的克莉奥佩特拉与作为女人的克莉奥佩特拉区分开来,若说她是女人,她更重要的身份却是女王,但若说她是女王,她本质上仍是个女人。 罗马政治家安东尼先离开了克莉奥佩特拉去往罗马,谁知后来又回到她身边。莎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没有在爱情与责任中间难以抉择(像高乃依[Corneille]和拉辛[Racine]剧作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样),更没有在两个爱人中间左右为难,但他要面临爱情与野心的艰难抉择。然而,在克莉奥佩特拉看来,安东尼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她也同样在忠于安东尼(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他)与做埃及女王的野心之间犹豫不定。[353]在安东尼的运势颓败之后(对此她脱不了干系),她不得不寻求屋大维的庇护。莎士比亚从未告诉我们关于克莉奥佩特拉的“真相”,她是真准备向屋大维出卖安东尼还是假意如此,她这样做是为了争取时间还是真心想与屋大维和解,我们都无从知晓。 我们之所以无法得知,不仅是因为这一真相到*后成了虚妄,更是因为压根儿就不存在这样的真相。克莉奥佩特拉身上总是融合着两种特质,即便有时她作为女王的野心、对王朝利益的关切以及她的精明算计占据上风,作为爱人的她也从未消失,后一种特质只会暂时地退隐黯淡,但下次却会迸发*耀眼的光芒。正因为如此,她和屋大维不相配,甚至也不会成为他的附庸,这并不是因为她比他年长许多,失去了吸引他的魅力。即便她正值芳龄,她也魅惑不了屋大维,而哪怕她魅惑成功,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莎士比亚笔下的屋大维冷漠无趣,对外邦或异族的风俗习惯丝毫不感兴趣。他总带着怀疑而非好奇的目光审视他者,也总是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屋大维的偏见正是罗马人对他者的偏见。这部剧的前几句台词表达得很明确,例如,他说安东尼搧凉“一个吉卜赛女人的欲焰”(1.1.9),还说“这世界上三大柱石之一,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娼妇的弄人了”(1.1.12 - 13)。克莉奥佩特拉(以及她的朋友们)反过来也鄙夷以屋大维为典型代表的罗马风俗。对克莉奥佩特拉来说,屋大维(以及安东尼的妻子富尔维娅和奥克泰维娅)代表着外邦的、极具威胁性的他者。 克莉奥佩特拉与屋大维的关系映照出两种文明间的互不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文明之间也有细微的活动。安东尼就真正地兜转其间,对两种文明都大为赞赏。此外,剧末的克莉奥佩特拉虽身着东方的华服,却践行了罗马人的死法。 克莉奥佩特拉一开始坚决拒斥罗马,她骂屋大维“乳臭未干”(1.1.22),为安东尼感到担心。紧接着,东方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克莉奥佩特拉在侍女和随从的陪同下隆重出场。他们的用语和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于罗马人。查米恩先说:“艾勒克萨斯大人,可爱的艾勒克萨斯,什么都是顶好的艾勒克萨斯,顶顶顶好的艾勒克萨斯,你在娘娘面前竭力推荐的那个算命的呢?(1.2.1 - 3)哪有罗马女人会像这样说话?她的话里满是随意和浮夸,但也不失格调和精巧。这是个别具一格、礼节繁缛,但又极具感官诱惑的美妙世界。这样的世界只对安东尼有吸引力,它吸引不了屋大维。 克莉奥佩特拉深爱着安东尼,不过,她是埃及女王,如果安东尼能保证对她忠诚并回到埃及,她也乐意看到他与屋大维重修旧好。但让她恼火的是,屋大维让安东尼要么选择罗马和他的好意,要么选择她克莉奥佩特拉,二者只能择其一。她本想将爱情与王朝利益协调起来,如果安东尼以凯撒朋友的身份回到她身边,那便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354]因此,当从罗马回来的使者奏报时(2.5),她原以为会听到好消息。我想补充的是,使者奏报时,克莉奥佩特拉不仅表现得像个善妒的女人,还像个东方的暴君。难道说所有情绪激动、醋意大发的女人在内心深处都恨不得成为东方暴君?她大骂使者:“我很想在你没有开口以前先把你捶一顿;可是你要是说安东尼没有死,很平安,屋大维待他很好,没有把他监禁起来,我就把金子像暴雨一般淋在你头上,把珍珠像冰雹一样撒在你身上。”(2.5.42 - 46)使者这时才不得不说出安东尼与奥克泰维娅联姻的消息,这是安东尼与屋大维“交好”而获得的赏赐。克莉奥佩特拉气得拔出了刀子。 我们*先从屋大维口中得知了安东尼回到克莉奥佩特拉身边的消息。他正希望事态如此发展,这不仅是他准确的猜测,更出自他精心的谋划。这样,他就可以用捏造的或确凿的指控来暗算安东尼。他劝妹妹与安东尼离婚,说是因为疼惜她,却毫不理会她对安东尼的维护。他对安东尼表现出了他能表现出的*大的嫉恨,这种嫉恨与两性、文化以及政治有关,他说:“这件事,还有其他种种,都是他为了表示对于罗马的轻蔑而在亚历山大里亚干的;那情形是这样的:在市场上筑起了一座白银铺地的高坛,上面设着两个黄金的宝座,克莉奥佩特拉跟他两人公然升座;我的义父的儿子,他们替他取名为凯撒里昂的,还有他们两人通奸所生的一群儿女,都列坐在他们的脚下;于是他宣布以克莉奥佩特拉为埃及帝国的女皇,全权统辖下叙利亚、塞浦路斯和吕底亚各处领土。”(3.6.1 - 11)虽然他心满意足地发现自己的精心预谋很快就能实现,但他确实也对安东尼怀着嫉恨。我们随后来到了阿克兴海岬附近,这场戏对于克莉奥佩特拉和爱诺巴勃斯来说都至关重要。 爱诺巴勃斯劝她远离这场战争,说道:“人家已经在批评他的行动轻率了,在罗马他们都说这一次的军事,都是一个名叫福的纳斯的太监和您的几个侍女们作的主张。”(3.7.13 - 14)我们不要忘了,爱诺巴勃斯只是个副将,是安东尼的部下,他竟敢这样对埃及女王说话!克莉奥佩特拉回答他:“让罗马沉下海里去,让那些诽谤我们的舌头一起烂掉!我是一国的君主,必须像一个男子一般负起主持战局的责任。”(15 - 18)这句话混杂了她对罗马的仇恨以及作为女王的骄傲。克莉奥佩特拉之所以提出错误的战术(在海上作战),是为了派用自己的舰船,好让她的国家在与罗马的对决中取得胜利。我们已经知晓了战事的结局。克莉奥佩特拉的船转舵逃跑,安东尼竟随她而去,这场仗以惨败告终。 这次败仗后,屋大维与克莉奥佩特拉的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安东尼的部下这时陆续弃他而去,爱诺巴勃斯也动了背叛他的念头。这也是真理揭开的时刻。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的使者向屋大维传达了这样的意思:安东尼想要住在埃及,如这个要求不被应允,他只愿能在雅典做个平民。使者说:“克莉奥佩特拉也承认你的伟大的权力,愿意听从你的支配;她恳求你慷慨开恩。”(3.12.16 - 19)[355]克莉奥佩特拉这样做是背叛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克莉奥佩特拉并没有说要背弃安东尼,她只是希望她的后嗣能继续统治埃及王朝,为亚力山大里亚争取一定的独立性。她没有多少选择。屋大维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敏。他此前一直对克莉奥佩特拉大加痛骂,指责安东尼竟拜倒在她的东方魅力之下。现在他则想彻底铲除安东尼,为此,他想将克莉奥佩特拉纳入自己的阵营,他说:“对于安东尼,他的任何要求我一概置之不理。女王要是愿意来见我,或是向我有什么请求,我都可以答应,只要她能够把她那名誉扫地的朋友逐出埃及境外,或者就在当地结果他的性命;要是她做得到这一件事,她的要求一定可以得到我的垂听。”(3.12.19 - 24) 屋大维的要求很明确:克莉奥佩特拉不但要出卖她的爱人,*好还要将他杀死,这样,她的要求才会得到垂听(当然,我们对屋大维已经很是了解,他设了个陷阱。即便她做了这件恶事,得好处的也不是她,而是屋大维,他自己总能撇清干系)。这又是一次精明的算计。屋大维一点儿也不在乎道德原则,因此,他派赛琉斯( Thidias)作为使者向克莉奥佩特拉传达消息,语带狡黠和轻蔑:“现在是试验你的口才的时候了;快去替我从安东尼手里把克莉奥佩特拉夺来;无论她有什么要求,你都用我的名义答应她;另外你再可以照你的意思向她提出一些优厚的条件。女人在*幸福的环境里,也往往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一旦到了困穷无告的时候,一尘不染的贞女也会失足堕落。尽量运用你的手段,赛琉斯。”(3.12.26 - 31) 随后( 3.13),安东尼和他的使者来到克莉奥佩特拉的王宫。安东尼已经知道他的合理请求被屋大维拒绝了,他也知道屋大维给克莉奥佩特拉开出了一些条件。安东尼愤恨地说:“让她知道他的意思。把这颗鬓发苍苍的头颅送给凯撒那小子,他就会满足你的愿望,赏给你许多采邑领土。”(3.13.15 - 18) 赛琉斯对克莉奥佩特拉也是这样说的。屋大维没有用他年轻的肉体诱惑她,而是对她进行胁迫。赛琉斯想与克莉奥佩特拉单独谈话,却遭她拒绝,她甚至乐意让爱诺巴勃斯陪伴在侧(尽管他总是对她抱有敌意)。赛琉斯迂回地说,克莉奥佩特拉并不爱安东尼,所以才会心甘情愿地寻求屋大维的庇护。克莉奥佩特拉的回答看似谦卑恭顺,实则充满讽刺地回应了他的暗讽:“[凯撒]是一位天神,他的判断是这样公正。我的荣誉并不是自己甘心屈服,全然是被人征服的。”(60 - 62) 有耳可听的人都能听出克莉奥佩特拉接下来说的话里满是轻蔑的讽刺。赛琉斯继续说:“他要是听见我说您已经离开了安东尼,把您自己完全置身于他的羽翼之下,尊奉他为全世界的主人……”(70 - 72)屋大维若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大悦。克莉奥佩特拉则回道:“请你这样回答伟大的凯撒:我不能亲自吻他征服一切的手,已经请他的使者代致我的敬礼了;告诉他,我随时准备把我的王冠跪献在他的足下;告诉他,从他的举世慑服的诏语之中,我已经听见埃及所得到的判决了。“(3.13.74 - 78) 安东尼却不懂得细听她的言外之意,听到这话便暴跳如雷。[356]他命人鞭打赛琉斯,又疯狂地痛责克莉奥佩特拉(如骂她“你一向就是个水性杨花的人”[111])。这些痛骂真的太过火了吗?即便她只是表面上屈从于征服者,并且只是戏谑地说要背弃失败的安东尼,但这样就能说她清白无辜吗?她说出这番话不就预示着她将要背叛他吗?我们从爱诺巴勃斯的故事中了解到,从萌生出背叛的念头到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其实用不了多久。安东尼的怒气并非完全不可理喻,他有理由发狂。但他更有理由停止发怒,与克莉奥佩特拉和好如初。 这是克莉奥佩特拉**次受到屋大维的煽诱,第二次的煽诱则与此截然不同。但这**次的煽诱即将决定战争的命运。打赢了陆战的安东尼却被迫参加海战,他的船敌不过屋大维的舰队,以致*终输掉了战争。安东尼再次认为,是克莉奥佩特拉背叛了他。此处莎士比亚沿用了普鲁塔克的记述,但这两位作者都不知克莉奥佩特拉是否真的背叛了安东尼,很可能并没有这回事。因为从莎士比亚的描述看来,安东尼精锐的部下之所以背弃他而转投屋大维的麾下,是因为他的大势已去,他们无需将矛头指向女王。罗马战士只会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 安东尼死后,克莉奥佩特拉给了屋大维*后一次诱惑她的机会,这也将是屋大维*后一次耍弄虚伪的伎俩。他命人传话给克莉奥佩特拉:“请她宽心吧;我们不久就要派人去问候她,她就可以知道我们已经决定了给她怎样尊崇而优厚的待遇;因为屋大维决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5.1.57 - 59)埃及使者走后,他立即对心腹普洛丘里厄斯(Proculeius)说:“好好安慰安慰她,免得她自寻短见,反倒使我们落一场空;因为我们要是能够把她活活地带回罗马去,那才是我们永久的胜利。”(62 - 66) 安东尼死后,克莉奥佩特拉继续用她自己的方式与屋大维对抗,这次是屋大维输了。他可以在所有的战役中赢过安东尼,可以赢得世界,但他永远战胜不了强大的女人克莉奥佩特拉。因为克莉奥佩特拉站在完全不同的舞台上,拿着一套不同的武器与他作战,屋大维对这个舞台上的这些武器毫无招架之力。 克莉奥佩特拉很清楚,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伟大不朽的。这是因为人生变化无常,极易陷入渺小与琐屑。但她还没准备好赴死,只是说:“我的孤寂已经开始使我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生活。做凯撒这样一个人是一件无聊的事;他既然不是命运,他就不过是命运的奴仆,执行着她的意志。干那件结束一切行动的行动,从此不受灾祸变故的侵犯,酣然睡去,不必再吮吸那同样滋养着乞丐和凯撒的乳头,那才是*有意义的。”(5.2.1 - 8)克莉奥佩特拉说起这番话时像极了哈姆雷特。 接着,普洛丘里厄斯上场,带来了他主上屋大维毫无诚意的许诺。克莉奥佩特拉说她相信屋大维——她也的确相信。[357]不过普洛丘里厄斯对主上忠心耿耿,所以他其实对克莉奥佩特拉撒了谎。克莉奥佩特拉虽然信了屋大维,却仍然有不好的预感,她提了自己的条件:除非屋大维保证她不会被当作战利品带到罗马的凯旋仪式上,否则她会选择自杀。随后,台上只剩下她和道拉培拉(Dolabella)。克莉奥佩特拉向道拉培拉吟唱着(因为这是一出歌剧!)安东尼无与伦比的伟大(就像伊索尔德[Isolde]歌颂特里斯坦[Tristan]那样);唱到*后,道拉培拉开始帮她伴唱。罗马人道拉培拉现在理解了她,与她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同情,更是一种贴心的爱意。克莉奥佩特拉对一个(死去的)男人的爱意吸引了另一个男人。

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精装) 作者简介

七年代的中欧领一时之风气。赫勒眼界之广、成果之丰令人惊叹,涵盖伦理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哲学及现代性文化理论。被迫移民美国后赫勒一直四处讲学,她是2006年宋宁奖得主,并多年担任纽约新学院汉娜·阿伦特讲席的哲学教授。她写了二十余部著作,其中包括《人格伦理学》(An Ethics of Personality)、《现代性理论》(A Theory of Modernity)以及《正义之上》(Beyond Justice)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