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作者:王强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14页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498968
  • 条形码:9787544498968 ; 978-7-5444-989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中学生及中学语文教师本书向您传授怎样写出高考高分作文的秘奥。本书谨献给有志于作文教学研究的广大语文教师和在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征程上奋斗的高中学子。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中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作文的考核形式与评价体系的转变要求, 以近几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为例, 论述了高中作文写作要求和技巧, 全书的亮点是以高中作文要以逻辑思维为主线, 并简明扼要地论述社会材料类作文怎样渗透逻辑思维。所以本书不仅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非常高的指导作用。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目录

绪论 **章 概念与概念的界定 **节 界定概念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节 界定概念——思维的起点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与再界定 第二章 关系的阐释与立意的升华 **节 互补关系 第二节 和谐关系 第三节 同一关系 第四节 转化关系 第三章 谋篇布局与推进文意 **节 总分、并列、对照、层进的论证结构 第二节 起、承、转、合的论证结构 第三节 思辨与思辩推进文意 第四章 从证据到理由 从理由到观点 **节 证据和证据的运用 第二节 从证据到理由 第三节 从理由到观点 第五章 证明、反驳与论点的表述 **节 证明与反驳的多种方法 第二节 论点的表述 第三节 证明、反驳与论点表述的语言表达 第六章 从形象到抽象 **节 解读材料中的意象 第二节 隐喻的去蔽 第三节 整体眼光看寓言 第四节 联想与象征 第七章 与材料展开对话 **节 二元(多元)一核心 第二节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条件分析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全部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节选

“变与不变”,“思辨与思辩” 每年高考期间,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必然集中在各省区的高考作文命题上,多年来,上海卷的作文命题一直走在教改的前列,早些年的“面对大海”、“忙”、“杂”、“他们”颇受社会各界好评。2009年以来,上海高考作文改变了以往的命题作文的形式,代之以提供材料的形式考核考生的综合素养,十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材料作文命题指导思想的变与不变 (一)不变的部分 (1)立德树人的目标不变。“需要与被需要”、“预测”、“评价他人的生活”、“心灵的微光”、“穿越沙漠的自由”等等,无一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命题者以宏阔的视野,引领学生探讨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由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由个人到社会到国家。所有现象的背后,指引人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无疑是价值观使然,故而帮助学生解读材料的进程中其实就是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进程。 (2)考察思维品质没有变。高考作文的区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下,所谓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文意的逐层推进与逻辑清晰上。文意的推进相较于构思的过程在思维上恰恰是逆向的进程,构思由“大”而“小”,而行文则由“小”而“大”。考生既要明确材料提供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又要关注到材料中所有的概念与现象,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的方式展开行文。 (3)考察学生与材料对话没有变。围绕着材料所提供的论题、寻找讨论点展开与材料的对话;对话不仅仅是阐释、证明,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质疑、反驳,并补充意见。行文的推进就是不断地、深入地与材料进行对话,诸多的自问自答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比同龄人多问一个“为什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变的部分 2019年高考作文材料的表述形式有些变化,文字量增大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前半部分是叙述性的文字,但它只是个例子,命题者的意图、指向十分明确地以“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考生提出了要求,就是让学生谈“如何认识事物”的心得与感受,或者说如何关照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二、构思立意的思辨与思辩 (一)思辨 关于“思辨”,我们将关注点落在“辨”字上,“辨别、辨认、辨析”的意思。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无论长短,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首先需要对材料作成分分析和关系分析。材料围绕着哪一个核心话题展开?材料中又有哪些概念、现象?这些概念与现象姑且称之为“意义单元”。意义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中有没有判断?判断的前提是什么?前提之于结论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抑或充要条件? (二)思辩 关于“思辩”,我们将关注点落在“辩”字上,“辩证”的意思。材料所提供的意义单元至少有一组呈现表象上的对立,辩证思维要求考生能挖掘出表象对立下的统一点,并具有独到的见解与思想。从意义单元彼此间的矛盾关系中挖掘出统一处,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掌握相应的方法,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可以是互补的,可以是和谐的,可以是同一的,可以相互转化[1]。 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起来几大要点或者说步骤——把握材料所提供的核心话题展开与材料的对话,界定意义单元的内涵外延,探寻意义单元的形成原因,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持有自己见解独到的立场。 编纂此书,希望给学子们提供一种符合人们认知事物规律的、成熟而经典的思维路径,并提供思维方法与思维工具,使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伴随其一生的学习与成长。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作者简介

王强: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很多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从怕写作文变成喜欢写作文,到最后写出高分作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