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1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4.0(4.9折) 定价  ¥4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版权信息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本书特色

本书引进自 WILEY 出版社,是一部反映临床放射肿瘤学领域发展变化、兼具放射肿瘤生物学与放射治疗临床疗效的综合性著作。本书为全新第 3 版,根据解剖学分类对每个部位的肿瘤进行了讨论,包括流行病学、病理学、诊断检查、预后因素、治疗技术、手术和化疗的应用、治疗的*终结果及相关的临床试验等相关信息,还介绍了该领域的*进展,包括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质子治疗和姑息性放疗等内容,同时增加了有关放射肿瘤学统计和质控的知识,为合理应用放疗技术治疗肿瘤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发。本书适合放射肿瘤科医师、肿瘤外科医师、肿瘤内科医师、肿瘤科护士、放射治疗师、住院医师和广大医学生阅读参考。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 WILEY 出版社,是一部反映临床放射肿瘤学领域发展变化、兼具放射肿瘤生物学与放射治疗临床疗效的综合性著作。本书为全新第 3 版,根据解剖学分类对每个部位的肿瘤进行了讨论,包括流行病学、病理学、诊断检查、预后因素、治疗技术、手术和化疗的应用、治疗的很终结果及相关的临床试验等相关信息,还介绍了该领域的近期新进展,包括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质子治疗和姑息性放疗等内容,同时增加了有关放射肿瘤学统计和质控的知识,为合理应用放疗技术治疗肿瘤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发。本书适合放射肿瘤科医师、肿瘤外科医师、肿瘤内科医师、肿瘤科护士、放射治疗师、住院医师和广大医学生阅读参考。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目录

**部分 科学依据
第 1 章 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二、计划和准备.
三、临床放射治疗.
四、放射敏感性与肿瘤控制率
五、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第 2 章 肿瘤放射生物学
一、DNA 损伤、修复与细胞存活
二、影响辐射应答的生物因素
三、影响辐射应答的物理参数
四、肿瘤和组织对电离辐射的应答
五、减少乏氧细胞对肿瘤放射抵抗的影响
六、分次照射和组织反应
七、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化学治疗药物:细胞毒作用、增敏剂和保护剂
八、优化放射治疗的新方法
九、结论.
第 3 章 治疗计划
一、概述
二、影像学
三、图像处理
四、剂量计算
五、治疗计划案例
六、结论

第 4 章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一、概述
二、IGRT 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过程
四、用于 IGRT 的成像模式
五、IGRT 潜在的缺点和局限性
六、IGRT 的未来潜力
七、结论
第 5 章 放射肿瘤学理论统计学指南
一、概述.
二、术语和定义
三、试验类型
四、分析
五、结论
第 6 章 质子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对更优放射治疗的渴望
三、带电粒子治疗——更好的剂量分布
四、质子治疗计划的思考
五、质子治疗的临床疗效
六、质子治疗的价值:临床试验
第 7 章 姑息性放射治疗原则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
二、疼痛的药物治疗
三、姑息性放射治疗的临床适应证
四、姑息性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五、姑息治疗的特殊情况
六、与姑息治疗患者的沟通
七、结论与未来的方向
第 8 章 患者安全与质量:放射肿瘤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概述
二、安全和质量的定义
三、定义和量化辐射事件
四、放射肿瘤学事件学习系统的重要性
五、质量管理的概念
六、质量管理流程
七、实践质量改进经验教训
八、标准化和工作流程效率的概念
九、标准化和工作效率的临床目标
十、同行评审在放射肿瘤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头颈部肿瘤
第 9 章 口腔癌
一、口腔结构
二、诊断及分期
三、放射治疗方法
四、原发部位特异性治疗推荐及治疗结果
第 10 章 口咽癌
一、概述
二、口咽解剖
三、颈部淋巴结分区
四、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五、病理学
六、浸润转移模式
七、临床表现
八、疗前评估
九、分期
十、治疗原则
十一、早期口咽癌的治疗
十二、局部晚期口咽癌的治疗
十三、术后治疗
十四、放射治疗技术
十五、结论
第 11 章 喉癌及下咽癌
一、概述
二、淋巴结转移途径
三、治疗决策
四、放射治疗技术
五、预后
六、下咽及喉肿瘤的 IMRT 治疗
第 12 章 鼻咽癌
一、解剖
二、转移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分期
五、治疗选择
六、预后
七、近期研究进展
八、残留及复发病变的治疗
九、相关并发症
第 13 章 鼻腔及鼻窦癌
一、概述
二、解剖
三、肿瘤侵犯模式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原则
六、颈部淋巴结的治疗
七、放射治疗技术
八、案例分析
九、治疗结果及预后
十、罕见的组织学类型
十一、结论
第 14 章 涎腺肿瘤
一、概述
二、解剖
三、分期
四、预后
五、放射治疗的作用
六、首程放射治疗
七、中子治疗
八、放射治疗技术
九、化学治疗的作用
十、毒性
第 15 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一、概述
二、诊断检查
三、治疗原则
四、未来展望
五、结论
第 16 章 颞骨肿瘤
一、概述
二、淋巴引流
三、诊断和分期
四、治疗方案选择
五、放射治疗技术
六、结果
七、并发症
第 17 章 甲状腺癌
一、概述
二、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
三、甲状腺癌分类
四、甲状腺癌诊断
五、甲状腺癌的治疗
第 18 章 头颈部放射治疗后遗症、远期并发症和 IMRT 价值
一、概述
二、放射治疗和放化疗相关并发症
三、放射性脑坏死
四、听力受损
五、放射性神经麻痹
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七、结论
第三部分 胸部肿瘤
第 19 章 肺癌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病理
四、NSCLC 治疗
五、局限期 SCLC
六、广泛期 SCLC
七、脑预防照射
第 20 章 食管癌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特征
四、解剖
五、检查
六、综合治疗
七、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对比综合治疗
八、放射治疗技术
九、新进展
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研究
十一、总结
第四部分 胃肠道恶性肿瘤
第 21 章 胃癌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解剖
四、组织病理学
五、分期
六、治疗策略
七、放射治疗技术
八、结论
第 22 章 胰腺癌
一、概述
二、评估
三、可切除病变的治疗
四、新辅助放化疗
五、临界可切除胰腺癌
六、局部进展期病变的治疗
七、放射治疗剂量
八、转移性病变的放化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九、放射治疗技术
十、未来方向 / 靶向治疗
十一、结论
第 23 章 结肠癌
一、概述
二、辅助化学治疗的地位
三、靶向治疗
四、辅助放射治疗的地位
五、结论
第 24 章 直肠癌
一、概述
二、预后良好的直肠癌
三、活动、可切除的直肠癌
四、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
五、单纯化学治疗的作用
六、放射治疗技术
七、放射治疗新技术和放射增敏剂
八、放射治疗的胃肠毒性
九、结论
第 25 章 肛门癌
一、解剖、组织学及流行病学
二、二、诊断
三、历史上的肛管鳞癌治疗模式
四、现代的肛管鳞癌治疗模式
五、肛周皮肤肿瘤
六、时间因素和新化学治疗方案
七、放射治疗
第五部分 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第 26 章 膀胱癌
一、流行病学与病理
二、临床评估
三、治疗选择
四、放射治疗技术
第 27 章 前列腺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解剖
四、组织学与病理
五、筛查与预防
六、症状与诊断
七、分期 / 危险分层
八、治疗决策
九、不同分层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
十、放射治疗技术
十一、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第 28 章 上尿路癌
一、肾细胞癌
二、转移性肾细胞癌
三、输尿管和肾盂癌
四、局部晚期输尿管和肾盂癌
第 29 章 睾丸癌
一、背景
二、精原细胞瘤
三、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
四、性索间质细胞瘤
五、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第 30 章 阴茎癌
第六部分 妇科恶性肿瘤
第 31 章 子宫内膜癌
一、流行病学
二、预后因素
三、疗前评估
四、手术治疗和分期
五、辅助治疗
六、放射治疗技术
七、不能手术患者的放射治疗
第 32 章 外阴癌
一、病因和流行病学
二、病理
三、转移途径
四、预后因素
五、临床表现
六、患者评估和分期
七、治疗
八、治疗策略和方法
九、治疗并发症
十、少见病理类型
第 33 章 卵巢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
四、手术
五、化学治疗
六、放射治疗
七、放化疗未来的方向
第 34 章 阴道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
四、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五、放化疗
六、阴道癌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 35 章 宫颈癌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
二、宫颈癌流行病学
三、诊断的症状
四、宫颈癌的病理学
五、解剖
六、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
七、宫颈癌的分期
八、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九、特殊情况的宫颈癌放射治疗
十、放射治疗远期不良反应
十一、放化疗展望
十二、总结
第七部分 其他癌症
第 36 章 皮肤癌
一、概述
二、治疗
三、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治疗
四、梅克尔细胞癌的放射治疗
五、结论
第 37 章 乳腺癌
一、概述
二、全乳放射治疗
三、导管原位癌的保乳治疗
四、早期乳癌保乳治疗
五、乳腺全切术后放射治疗
六、放射治疗并发症
第 38 章 软组织肉瘤
一、概述
二、软组织肉瘤遗传学
三、四肢软组织肉瘤
四、腹膜后肉瘤
五、硬纤维瘤
六、原发骨肿瘤
七、结论
第 39 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
四、低级别胶质瘤
五、高级别胶质瘤
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七、脑膜瘤
八、垂体肿瘤
九、动静脉畸形
十、前庭神经鞘瘤
十一、脑转移瘤
十二、原发脊髓肿瘤
十三、恶性脊髓压迫综合征
十四、结论
第 40 章 淋巴瘤
一、淋巴瘤简史
二、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病理学分类
四、分期和危险分层
五、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六、疗效评价
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八、特殊群体的治疗
九、放射治疗技术
十、模拟定位与治疗计划
十一、结论
第 41 章 儿童肿瘤
一、儿童肿瘤的特殊性
二、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
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四、脊髓肿瘤
五、血液恶性肿瘤
六、神经母细胞瘤
七、肾母细胞瘤和其他肾脏恶性肿瘤
八、横纹肌肉瘤
九、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
十、骨肉瘤
十一、尤因肉瘤
十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十三、结论
**部分 科学依据
第 1 章 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二、计划和准备.
三、临床放射治疗.
四、放射敏感性与肿瘤控制率
五、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第 2 章 肿瘤放射生物学
一、DNA 损伤、修复与细胞存活
二、影响辐射应答的生物因素
三、影响辐射应答的物理参数
四、肿瘤和组织对电离辐射的应答
五、减少乏氧细胞对肿瘤放射抵抗的影响
六、分次照射和组织反应
七、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化学治疗药物:细胞毒作用、增敏剂和保护剂
八、优化放射治疗的新方法
九、结论.
第 3 章 治疗计划
一、概述
二、影像学
三、图像处理
四、剂量计算
五、治疗计划案例
六、结论

第 4 章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一、概述
二、IGRT 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过程
四、用于 IGRT 的成像模式
五、IGRT 潜在的缺点和局限性
六、IGRT 的未来潜力
七、结论
第 5 章 放射肿瘤学理论统计学指南
一、概述.
二、术语和定义
三、试验类型
四、分析
五、结论
第 6 章 质子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对更优放射治疗的渴望
三、带电粒子治疗——更好的剂量分布
四、质子治疗计划的思考
五、质子治疗的临床疗效
六、质子治疗的价值:临床试验
第 7 章 姑息性放射治疗原则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
二、疼痛的药物治疗
三、姑息性放射治疗的临床适应证
四、姑息性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五、姑息治疗的特殊情况
六、与姑息治疗患者的沟通
七、结论与未来的方向
第 8 章 患者安全与质量:放射肿瘤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概述
二、安全和质量的定义
三、定义和量化辐射事件
四、放射肿瘤学事件学习系统的重要性
五、质量管理的概念
六、质量管理流程
七、实践质量改进经验教训
八、标准化和工作流程效率的概念
九、标准化和工作效率的临床目标
十、同行评审在放射肿瘤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头颈部肿瘤
第 9 章 口腔癌
一、口腔结构
二、诊断及分期
三、放射治疗方法
四、原发部位特异性治疗推荐及治疗结果
第 10 章 口咽癌
一、概述
二、口咽解剖
三、颈部淋巴结分区
四、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五、病理学
六、浸润转移模式
七、临床表现
八、疗前评估
九、分期
十、治疗原则
十一、早期口咽癌的治疗
十二、局部晚期口咽癌的治疗
十三、术后治疗
十四、放射治疗技术
十五、结论
第 11 章 喉癌及下咽癌
一、概述
二、淋巴结转移途径
三、治疗决策
四、放射治疗技术
五、预后
六、下咽及喉肿瘤的 IMRT 治疗
第 12 章 鼻咽癌
一、解剖
二、转移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分期
五、治疗选择
六、预后
七、近期研究进展
八、残留及复发病变的治疗
九、相关并发症
第 13 章 鼻腔及鼻窦癌
一、概述
二、解剖
三、肿瘤侵犯模式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原则
六、颈部淋巴结的治疗
七、放射治疗技术
八、案例分析
九、治疗结果及预后
十、罕见的组织学类型
十一、结论
第 14 章 涎腺肿瘤
一、概述
二、解剖
三、分期
四、预后
五、放射治疗的作用
六、首程放射治疗
七、中子治疗
八、放射治疗技术
九、化学治疗的作用
十、毒性
第 15 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一、概述
二、诊断检查
三、治疗原则
四、未来展望
五、结论
第 16 章 颞骨肿瘤
一、概述
二、淋巴引流
三、诊断和分期
四、治疗方案选择
五、放射治疗技术
六、结果
七、并发症
第 17 章 甲状腺癌
一、概述
二、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
三、甲状腺癌分类
四、甲状腺癌诊断
五、甲状腺癌的治疗
第 18 章 头颈部放射治疗后遗症、远期并发症和 IMRT 价值
一、概述
二、放射治疗和放化疗相关并发症
三、放射性脑坏死
四、听力受损
五、放射性神经麻痹
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七、结论
第三部分 胸部肿瘤
第 19 章 肺癌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病理
四、NSCLC 治疗
五、局限期 SCLC
六、广泛期 SCLC
七、脑预防照射
第 20 章 食管癌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特征
四、解剖
五、检查
六、综合治疗
七、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对比综合治疗
八、放射治疗技术
九、新进展
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研究
十一、总结
第四部分 胃肠道恶性肿瘤
第 21 章 胃癌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解剖
四、组织病理学
五、分期
六、治疗策略
七、放射治疗技术
八、结论
第 22 章 胰腺癌
一、概述
二、评估
三、可切除病变的治疗
四、新辅助放化疗
五、临界可切除胰腺癌
六、局部进展期病变的治疗
七、放射治疗剂量
八、转移性病变的放化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九、放射治疗技术
十、未来方向 / 靶向治疗
十一、结论
第 23 章 结肠癌
一、概述
二、辅助化学治疗的地位
三、靶向治疗
四、辅助放射治疗的地位
五、结论
第 24 章 直肠癌
一、概述
二、预后良好的直肠癌
三、活动、可切除的直肠癌
四、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
五、单纯化学治疗的作用
六、放射治疗技术
七、放射治疗新技术和放射增敏剂
八、放射治疗的胃肠毒性
九、结论
第 25 章 肛门癌
一、解剖、组织学及流行病学
二、二、诊断
三、历史上的肛管鳞癌治疗模式
四、现代的肛管鳞癌治疗模式
五、肛周皮肤肿瘤
六、时间因素和新化学治疗方案
七、放射治疗
第五部分 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第 26 章 膀胱癌
一、流行病学与病理
二、临床评估
三、治疗选择
四、放射治疗技术
第 27 章 前列腺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解剖
四、组织学与病理
五、筛查与预防
六、症状与诊断
七、分期 / 危险分层
八、治疗决策
九、不同分层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
十、放射治疗技术
十一、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第 28 章 上尿路癌
一、肾细胞癌
二、转移性肾细胞癌
三、输尿管和肾盂癌
四、局部晚期输尿管和肾盂癌
第 29 章 睾丸癌
一、背景
二、精原细胞瘤
三、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
四、性索间质细胞瘤
五、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第 30 章 阴茎癌
第六部分 妇科恶性肿瘤
第 31 章 子宫内膜癌
一、流行病学
二、预后因素
三、疗前评估
四、手术治疗和分期
五、辅助治疗
六、放射治疗技术
七、不能手术患者的放射治疗
第 32 章 外阴癌
一、病因和流行病学
二、病理
三、转移途径
四、预后因素
五、临床表现
六、患者评估和分期
七、治疗
八、治疗策略和方法
九、治疗并发症
十、少见病理类型
第 33 章 卵巢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
四、手术
五、化学治疗
六、放射治疗
七、放化疗未来的方向
第 34 章 阴道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
四、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五、放化疗
六、阴道癌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 35 章 宫颈癌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
二、宫颈癌流行病学
三、诊断的症状
四、宫颈癌的病理学
五、解剖
六、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
七、宫颈癌的分期
八、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九、特殊情况的宫颈癌放射治疗
十、放射治疗远期不良反应
十一、放化疗展望
十二、总结
第七部分 其他癌症
第 36 章 皮肤癌
一、概述
二、治疗
三、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治疗
四、梅克尔细胞癌的放射治疗
五、结论
第 37 章 乳腺癌
一、概述
二、全乳放射治疗
三、导管原位癌的保乳治疗
四、早期乳癌保乳治疗
五、乳腺全切术后放射治疗
六、放射治疗并发症
第 38 章 软组织肉瘤
一、概述
二、软组织肉瘤遗传学
三、四肢软组织肉瘤
四、腹膜后肉瘤
五、硬纤维瘤
六、原发骨肿瘤
七、结论
第 39 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一、流行病学
二、诊断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
四、低级别胶质瘤
五、高级别胶质瘤
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七、脑膜瘤
八、垂体肿瘤
九、动静脉畸形
十、前庭神经鞘瘤
十一、脑转移瘤
十二、原发脊髓肿瘤
十三、恶性脊髓压迫综合征
十四、结论
第 40 章 淋巴瘤
一、淋巴瘤简史
二、二、流行病学
三、组织病理学分类
四、分期和危险分层
五、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六、疗效评价
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八、特殊群体的治疗
九、放射治疗技术
十、模拟定位与治疗计划
十一、结论
第 41 章 儿童肿瘤
一、儿童肿瘤的特殊性
二、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
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四、脊髓肿瘤
五、血液恶性肿瘤
六、神经母细胞瘤
七、肾母细胞瘤和其他肾脏恶性肿瘤
八、横纹肌肉瘤
九、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
十、骨肉瘤
十一、尤因肉瘤
十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十三、结论
展开全部

临床放射肿瘤学:适应证.技术与疗效(原书第3版) 作者简介

李晔雄 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洽疗学分会第七届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射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国际淋巴瘤放疗协作组(ILROG)常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阶平一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得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