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作者:蒋燕辉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09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0(4.3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669839
  • 条形码:9787509669839 ; 978-7-5096-6983-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提出一套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三者既有机联系又形成互动的协同公共治理机制,其根本原因有三种:一是公共资源治理需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国家审计在公共资源治理中不仅有引导作用,也有协同作用机制;三是“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根本特质。完全具备制度背景实现协同治理。因此,当国家审计转型时,只有形成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服务目标,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民主法治化的审计文明。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预期创新、政治及法律属性研究、市场经济属性研究、社会属性研究、文化属性研究等。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目录

**章 我国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和预期创新

第二章 我国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属性研究
**节 政治及法律属性研究
第二节 市场经济属性研究
第三节 社会属性研究
第四节 文化属性研究

第三章 我国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民主法治化研究
**节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分析框架——基于民主法治化视角
第二节 我国国家审计民主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
第三节 我国国家审计政治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公共文明视角
第四节 我国国家审计转型期瓶颈——基于国家审计固有局限性视角

第四章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审计模式研究
**节 国家治理转型与国家审计转轨分析
第二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演变与国家审计面临挑战分析
第三节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方法体系研究

第五章 基于国家审计的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研究
**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功能研究
第三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属性研究
第四节 公共权力审计导向模式的构建

第六章 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职能的主观因素分析
**节 有限理性及自利问题研究
第二节 对审计固有局限性的主观因素研究
第三节 为监督和约束机会主义而实施公共治理的研究
第四节 影响审计的内部环境变化的研究

第七章 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职能的客观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环境
**节 基于政治文明的国家审计本质分析
第二节 基于经济文明的国家审计目标分析
第三节 基于社会文明的国家审计客体及主体分析
第四节 基于法治文明的国家审计内容及模式分析

第八章 我国国家审计公共治理职能研究启示
**节 我国国家审计对各种公权力监督的理论启示
第二节 我国国家审计嵌入公共治理制度的理论启示
第三节 影响国家审计的非制度因素研究启示
第四节 国家治理模式转型影响政府审计职能转变的启示——基于中国特色审计理论研究

后记
展开全部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节选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1.以社会主义宪法民主为改革目标  以宪法民主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将涉及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定位,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各种权力主体间关系的定位,涉及社会管理模式的确定,涉及公民意识的成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尊重社会主义宪法,在社会主义宪法范围内不断扩大民主参与,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坚持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意味着尊重宪法的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必然的步骤。坚持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步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宪法民主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步是确立社会主义宪法权威,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公布施行,至今已经有37年,历经四次修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完善。习近平同志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第三步是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既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促进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选举政治无法实现的对政治人物和官僚的全过程监控。  总体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要在尊重宪法的基础上,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民主制度,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政治活动全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怎么才能坚持宪法民主原则?首先,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必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关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决议,明确改革的方向,落实改革的方案。其次,尊重宪法扩大民主的基本路径是先行在党内实行民主制,建立领导干部选举、使用、考核、监督、罢免的民主机制,遏制党内腐败,重塑执政党形象。*后,由党内民主推进到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在不断完善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人民民主,积极规划和建设市县民主选举,由点到面,逐步完成国家民主法治的转型。  2.理顺党政关系的顶层设计  “党”的概念的专有性,决定了“党政关系”是一种范围很清楚的政治关系,即是有关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政”的概念的多重含义,又决定了“党政关系”不是一种单一的政治关系,而是一系列或说是一组政治关系,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过程中的定位是“领导和指导”。  在上述诸多党政关系中,*重要的是理顺党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以及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从政府过程来考察,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中起着汇集民意、目标设计和外在监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将民意汇集起来,交给人大去决策,人大有权对此进行立法,将党的意志形成法律。行政机关在政府过程中的职能在于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法律,并对执行的效果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作者简介

  蒋燕辉,1960年2月5日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会计和财务分析。先后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出版《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审计》《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金融企业审计与金融业务监管》等专著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