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作者:吴海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5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8172
  • 条形码:9787520338172 ; 978-7-5203-3817-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新时代城市居住正义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正义、分配正义的经典理论以及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城市经济学的分层消费理论,提出目前中国城市的居住正义是“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居住的权利保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中国城市的居住正义是分层消费的正义,是承认个体差距的正义,应遵循分层消费和合理差距原则。作者将这一分层思想贯穿于实证研究中,从居住正义的核心要义及其原则出发,建构了居住正义跨学科实证研究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新时代住房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为调控住房市场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让住房回归以人为本的居住本质属性。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内容简介

“住房正义”很基本的内涵可以阐释为“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居住的权利保证”,住房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正义原则,目前中国城市的住房正义是分层消费的正义,是承认个体差距的正义,但是差距应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构建住房正义的核心指标,用城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衡量中国城市的住房正义。在此基础上得出目前中国城市住房正义问题的相关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以缓解南京市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为政府调控住房供需市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构建住房正义体系,促进南京市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住房正义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 住房正义的质化和量化
第二章 分配正义与住房正义
节 分配正义的理想
一 分配正义理论
二 新时代中国分配正义及其践行原则
第二节 住房正义和可支付能力
一 住房公平与正义
二 新时代中国住房正义及其原则
三 住房正义与住房可支付能力
第三章 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架构
节 基本权利与合理分层
一 住宅过滤
二 人的需求层次与住房分层
三 社会分层和住房梯度消费
四 集体消费
五 就业与居住均衡
第二节 住房正义经济学研究的框架
一 住房正义经济学研究的框架结构
二 修正的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
三 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指数
四 均衡的供需结构
第四章 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研究
节 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及其修正
一 传统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局限性
二 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及其修正
三 修正的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的测算
第二节 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测算
一 居民分层说明和基础数据的来源
二 居民家庭非住房消费支出
三 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
第三节 市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趋势
一 数据及居民分层分组说明
二 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变化
三 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趋势分析
第五章 住房供需结构研究
节 城市住房的梯度配置和供需结构
一 住房的梯度配置
二 城市住房市场有效需求和住房梯度需求结构
三 城市住房梯度供给结构
四 城市住房需求结构
第二节 不同层次“标准住房”需求量及需求结构测算
一 不同收入层次家庭户均住房大消费支出
二 “标准住房”需求量及需求结构变动趋势
第三节 不同层次“标准住房”供需结构研究
一 住房供给结构分析
二 市住房需求与供给均衡性分析
第六章 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能力研究
节 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能力指数
一 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能力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二 案例城市的概况及研究区范围界定
三 不同研究方法的数据来源及构成
第二节 家庭原单位法的居民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研究
一 家庭原单位法的收入计算和居民分层
二 住房成本及住房可支付能力
三 交通成本及交通可支付能力
四 家庭原单位法的居民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能力分析
第三节 个体化家庭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研究
一 个体化交通调查中居民的收入状况
二 交通成本和交通可支付能力计算
三 住房成本和住房可支付能力计算
四 基于交通调查截面数据的市居民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
第七章 市居民交通与住房可支付能力空间分析
节 交通成本及交通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
一 交通成本空间分布特点
二 交通可支付能力空间分布
第二节 居民家庭住房成本及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
一 新房的住房成本及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 房的住房成本及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 租房的住房成本及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三节 居民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
一 低收入家庭交通与住房可支付能力空间分布
二 中等收入家庭交通与住房可支付能力空间分布
三 高收入家庭交通与住房可支付能力空间分布
四 基于交通与住房综合可支付能力的住房正义分析
第八章 住房正义的评判
节 基于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住房正义分析
一 住房保障制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公平和人道主义原则
二 住房正义的“差别”已经超出“合理”界限
三 住房正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矛盾之中
第二节 基于住房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的住房正义分析
一 住房消费需求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二 住房梯度供需结构不合理
三 住房供给需求结构不均衡
第三节 基于可支付能力空间差异的住房正义分析
一 住房空间分布不能达到职住平衡的相对正义状态
二 职住分离造成城市环境非正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南京社科学术文库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 作者简介

吴海瑾,女,研究员,现任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学、城市治理、经济法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重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调研课题。兼任中国风险研究学会秘书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