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作者:王君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6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8.0(4.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456108
  • 条形码:9787519456108 ; 978-7-5194-5610-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在“网络善治”的大框架下,聚焦社交媒体的治理,具体分为“微传播”、“微治理”和“微政务”三部分,分别探讨微博传播的特性、微博治理的“中国经验”以及微博平台上政务微博的功能与创新。文集的核心内容是第二部分的“微治理”,具体探讨新浪微博的社区委员会制度的“善治”实践,旨在为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微博管理提供“中国经验”。所谓“善治”(good governence),指的是使公共利益*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首次将“善治”(good governance)作为法治的理想目标;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做法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描述与社会治理的“善治”内涵具有一致性。2012年5月8日,新浪微博依据并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与用户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微博社区公约(试行)》(下称《公约》)。微博社区委员会是在政府(网信办及北京市网信部门)的主导之下,依靠社区委员会制度,发挥广大用户参与管理,这与党和政府提倡的社会治理精神和媒介治理的理念是一致的。论文集在*部分,通过对微博上的“媒介事件”、“网络事件、突发事件传播特性的分析,探讨微传播的特性及舆论引导的策略。此外,本部分还深入探讨了媒体事件及微博劳动的异化,对微传播摒弃物化、消除异化,建立促进用户全面发展的机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论集的第二部分是书稿的重点,主要论述基于“善治”理念的微博治理策略。本部分收录的内容,既有直接论述“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具体运作和善治之道的两篇较为务实论文;亦不乏对未来自媒体“共治模式”的展望与预测;同时也有对国内外谣言治理具体策略的分析,以及新浪微博总编辑对谣言治理的现身说法。本部分可视为对“善治”模式的“中国经验”和“微博实践”的具体探索论集的第三部分是对微博平台上政务微博的作用、传播特点和制度逻辑的阐释。本部分从社交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存在一定“框架缺失”的问题意识开始,提出重视社交媒体在公共政策决策中的作用;中间三篇探讨政务微博图景、“以柔克刚”的传播特点及诚信制度,*后一篇探讨了政务微博在打造县域融媒体新格局中的作用。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在“网络善治”的大框架下,聚焦社交媒体的治理,具体分为“微传播研究”、“微治理探微”和“微政务创新”三部分,分别探讨微博传播的特性、微博治理的“中国经验”以及微博平台上政务微博的功能与创新。文集的核心内容是第二部分的“微治理”,具体探讨新浪微博的社区委员会制度的“善治”实践,旨在为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微博管理提供“中国经验”。所谓“善治”(good governence),指的是使公共利益*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目录

**部分微传播研究传播科技异化与新闻事件的异化机制王君超微博突发性事件舆论传播演变及引导策略——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李伊莎微博用户劳动及异化宁丽丽“微时代”新闻传播的“合理使用”与传播权益——以“甘柴劣火”为例王思文微博“善治”视域下灾难报道中主流媒体的角色担当——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事件为例吕婷“裸奔”“特服”“大众消费”——微传播的三个特点李建新第二部分微治理探微未来媒体形态的三个维度王君超社交媒体投诉机制下的“善治”实践——微博社区委员会工作机制的研究视角涂画社交媒体合作治理的路径与困境——新浪微博的个案分析李佳微传播中的网络谣言现象与“善治”路径研究——以微博“上饶小学生被杀案”为例何慧敏“微传播”时代国际网络谣言治理:对策与趋势付蕾打击网络谣言、假新闻——微博的探索实践陈丽娜论网络道德审判的正当界限须大为第三部分微政务创新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研究综述:“传统媒体”框架的失灵与“社交媒体”框架的缺失张焱、戴楷然、支宇珩、Muhammad Furqan Rao 视觉建构:政务微博视频新闻中的“社会图景”黄楚涵以柔克刚:政务新媒体的柔性传播特点及其“善治”可能王淑华论新媒体诚信的制度逻辑周静微博助力打造县级融媒体新格局汪抒出版说明
展开全部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精装)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兼任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评议员、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研究员。曾获“全国政协两会好新闻一等奖” “人民日报两会好新闻一等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品奖” 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新媒介”环境下的报纸发展趋势和转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微博的表达权与“理想的传播背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党报创新策略》主持人。著作有:《媒介批评——起源· 标准· 方法》《第三只眼睛看传媒》《党报宣传艺术新论》等。易艳刚新华社主任编辑、《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发表评论1000余篇。曾获“中国新闻奖”、新华社“十佳编辑”、新华社“新锐青年”等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