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新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2-01
开本: 24cm 页数: 190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技术获取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手段。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技术赶超的关键时期,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合理利用内外部技术,进行外部技术二次创新和技术整合,实现技术水平和创新绩效的显著提升尤为重要。为从理论上解决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研究的系统性问题,同时为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战略制定提供现实意义上的参考,本书基于系统观构建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进一步对这一机制的输入、处理、运行、输出和反馈进行具体研究,提出保障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实现的针对性建议。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系统观构建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 进一步对这一机制的输入、处理、运行、输出和反馈进行具体研究, 提出保障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实现的针对性建议。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 企业技术获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2 企业创新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1.2.3 企业技术获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1.2.4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9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1.3.1 研究思路 21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 21
1.3.3 研究方法 23
第2章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框架 26
2.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的内涵分析 26
2.1.1 企业技术获取的内涵界定 26
2.1.2 企业创新绩效的内涵界定 27
2.1.3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的内涵 27
2.2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效果检验 28
2.2.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28
2.2.2 检验过程与结果 29
2.3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构建与分析 31
2.3.1 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过程分析 31
2.3.2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构建 32
2.3.3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分析 34
2.4 本章小结 37
第3章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选择 38
3.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组成结构分析 38
3.1.1 内部技术源分析 38
3.1.2 外部技术源分析 39
3.1.3 技术源的整合与二次创新 40
3.2 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分析 41
3.2.1 企业技术获取系统的耗散性特征分析 41
3.2.2 Brusselator模型及其经济学转译 43
3.2.3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系统的耗散结构验证 44
3.2.4 对Brusselator势函数的进一步讨论 49
3.3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选择过程分析 50
3.3.1 刺激——反应模型 50
3.3.2 基于探测器的技术环境信息抽取 52
3.3.3 基于IF/THEN规则集合的技术环境信息筛选与分类 54
3.3.4 基于效应器的技术源选择执行 56
3.4 本章小结 57
第4章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协同 58
4.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协同主体角色定位 58
4.1.1 企业的核心主体地位 58
4.1.2 政府的引导角色 60
4.1.3 学研方的辅助支持地位 61
4.1.4 企业技术获取的官产学研合作 61
4.2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协同机理分析 62
4.2.1 技术源协同产生的原因 63
4.2.2 中国企业技术源协同的障碍 64
4.2.3 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源协同的基本形式 65
4.3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协同度模型描述 67
4.3.1 子系统有序度 68
4.3.2 复合系统协同度 68
4.4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技术源协同实证分析 69
4.4.1 技术源协同度测度 69
4.4.2 技术源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检验 72
4.4.3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77
4.5 本章小结 77
第5章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路径传导 79
5.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逻辑路径分析 79
5.1.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路径节点判断 80
5.1.2 以技术进步为路径节点的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逻辑路径 81
5.2 技术进步的界定与测算 81
5.2.1 技术进步的概念界定 81
5.2.2 技术进步的测算 83
5.3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路径传导实证分析 84
5.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84
5.3.2 计量模型 85
5.3.3 平稳性检验 87
5.3.4 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88
5.3.5 传导路径的存在与缺失 95
5.4 本章小结 96
第6章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风险预警 97
6.1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风险识别 97
6.1.1 技术封闭风险识别 98
6.1.2 技术依赖风险识别 98
6.1.3 技术结构风险识别 100
6.1.4 技术风险的演化与识别 101
6.2 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风险预警过程分析 102
6.2.1 研究方法 102
6.2.2 基于集对分析的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风险预警过程描述 104
6.3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109
6.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09
6.3.2 中国各省的企业技术风险预警 110
6.3.3 技术依赖风险联系数及其演化趋势测度 111
6.4 本章小结 113
第7章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机制实现的保障措施 115
7.1 技术源选择实现的保障措施 115
7.1.1 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实现的保障措施 115
7.1.2 技术源选择过程实现的保障措施 119
7.2 技术源协同实现的保障措施 120
7.2.1 官产学研视角下技术源协同发展实现的保障措施 120
7.2.2 技术源协同发展与企业创新绩效互动关系实现的保障措施 122
7.3 路径传导实现的保障措施 124
7.3.1 内部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传导路径实现的保障措施 124
7.3.2 外部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传导路径实现的保障措施 126
7.3.3 外部技术二次创新提升创新绩效传导路径实现的保障措施 128
7.4 风险预警实现的保障措施 129
7.4.1 技术封闭强度风险与技术依赖强度风险规避实现的保障措施 129
7.4.2 技术依赖方式风险规避实现的保障措施 130
7.4.3 技术结构风险规避实现的保障措施 131
7.5 本章小结 133
结 论 134
参考文献 136


展开全部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提升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李新,男,1988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区域创新与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在《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国家自然基金委认定的A类期刊和CSSCI、CSCD源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编教材2部;曾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