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2.8(6.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42948
  • 条形码:9787550442948 ; 978-7-5504-429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本书特色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解决“三农”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对“三农”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工作的总方针和总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德阳建设高品质城乡人居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总结德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具有的独特的比较优势,扎实推进,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四川的前列。 一、德阳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 德阳市广汉南兴镇鸭子河边出土的“三星堆”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展现了3500年前德阳这片土地曾出现的繁荣。当时,这里就建立了城市,设置了□□□的祭祀场所,制作了□□□□的青铜器,出现了□原始的文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三星堆文明”是发现的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城、古国,被称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长江之源”。 德阳实施乡村振兴,存在以下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东南部为盆中丘陵,全市人口近400万人,地域面积为5911平方千米。德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理想王国。这里的土壤条件好,属于都江堰自流灌区,位居“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沃野千里,民无饥馑。 交通优势明显。成渝地区是中国经济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之外的第四发展极。德阳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网络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轨道交通便捷,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城际交通实现公交化运营,并以成德同城化为契机,未来将建设和升级完善“七高八快九轨道”①的综合交通体系。 县域经济发达。2018年,德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83元,居四川省第三位。全市6个县(市、区)中有3个进入全省县级综合经济评价排名20强。四川省200强乡(镇)中,德阳占51个,什邡、广汉、绵竹、旌阳先后通过省“小康县”验收,成建制达到小康标准。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共五篇,分别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本专著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编著方式,系统、全面、深刻的呈现出德阳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目录

目 录产业振兴篇章 突出优势特色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 (003)第二章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 (017)第三章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 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 (028)人才振兴篇第四章 引进挖掘并重 固牢人才之基 ……………………… (041)第五章 完善培育机制 做优人才队伍 ……………………… (053)第六章 强化服务激励 点燃留才用才 “新引擎” ………… (068)文化振兴篇第七章 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089)第八章 树立好家风 培育好乡风 ………………………… (098)第九章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108)第十章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 (119)生态振兴篇第十一章 以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 推进生态振兴 ………… (135)第十二章 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基础 …………………………… (145)组织振兴篇第十三章 振兴村级党组织 …………………………………… (163)第十四章 乡村法治保障 ……………………………………… (193)后记 ……………………………………………………………… (206)
展开全部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节选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是乡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的培养状况有所改善,且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乡村管理服务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一)遴选一批乡村振兴专职书记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之一是缺少人才,不仅缺少农业科技人才,而且缺少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难以寻觅,另一方面是基层面临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尴尬境地。为此,什邡市采取的措施是遴选“**书记”,选出优秀的人才驻扎到基层,为基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早在2014年,什邡市南泉镇专门聘请了26名“荣誉村主任”回乡任职。这些“荣誉村主任”既了解村情,又能带来资源,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荣誉村主任”出生于本地,既了解村情,又能整合外部资源,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什邡市结合“荣誉村主任”和“**书记”实践经验,遴选了一批乡村振兴专职书记,全心全力地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乡村振兴专职**书记,首先必须全脱产,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必须出生在本村或成长于此;*后,乡村振兴专职**书记任期一年,一年后根据考核情况和自身意愿决定是否继任。为使遴选出的“**书记”充分发挥作用,什邡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书记遴选制度、培训指导制度、资源统筹使用工作机制、上下结合的考核机制等,切实让**书记在驻村工作中发挥作用,当好“当家人”“领路人”“贴心人”“带头人”的角色,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二)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开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工作对村(社)干部的工作能力、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绵竹市积极推行各项人才引进和培育措施。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采取公招考试、赴高校和外地招聘等方式,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进农业、水利、建设和教卫等领域的管理人才,选派到偏远乡镇、村社或紧缺技术岗位,充分贯彻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与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二是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返乡创业经商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吸纳到村(社)“两委”中来,充分发挥他们适应市场经济、懂得市场经济、善于管理的优势,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自由流动加剧,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导致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后备干部选拔范围变窄。村(社)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村(社)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普遍困境。在此背景下,绵竹着力把好“进口关”,通过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和名誉村主任行动,选优配强村(社)“两委”班子成员。  ……

乡村振兴的德阳实践 作者简介

德阳市委党校前身为德阳县委党校,随行政区划调整,1983年12月更名为德阳市委党校。 主要著作有《倾力打造成都北部新城》、《德阳改革创新经典案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