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20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362025
  • 条形码:9787122362025 ; 978-7-122-3620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本书特色

本书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雁木西油田储层地质构造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全面总结和介绍了适应于高盐疏松油藏大孔道治理和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和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该技术矿场实施工艺参数优选和方案优化方法,这为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石油院校师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 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为技术手段, 以雁木西油田储层地质构造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 全面总结和介绍了适应于高盐疏松油藏大孔道治理和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和作用机理, 同时介绍了该技术矿场实施工艺参数优选和方案优化方法。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油田概况 1

1.2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2.1 中高渗油田 1

1.2.2 中低渗油藏 4

1.3 油藏调剖调驱技术现状 5

1.3.1 化学调剖剂研究历程 5

1.3.2 化学调剖剂分类及调剖调驱机理 7

1.3.3 目标油藏化学调剖和调驱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2章 聚合物筛选及其驱油体系构建和基本性能测试 11

2.1 聚合物溶解性和增黏性 11

2.1.1 抗盐聚合物Ⅰ——大庆华龙祥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11

2.1.2 抗盐聚合物Ⅱ——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4

2.1.3 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聚表剂 16

2.1.4 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M=1.9×107)——大庆炼化公司产品(简称大庆炼化“高分”) 18

2.2 聚合物溶液抗剪切性 19

2.2.1 华龙祥“超高分”抗盐聚合物 19

2.2.2 诺尔抗盐聚合物 19

2.2.3 大庆炼化“高分” 21

2.2.4 对比分析 21

2.3 改善聚合物溶解性和增黏性的方法及实践效果 22

2.3.1 注入水软化处理方法 22

2.3.2 软化水聚合物溶液 22

2.4 小结 25



第3章 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应用图版构建 26

3.1 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应用图版构建方法 26

3.1.1 测试材料 26

3.1.2 测试仪器设备 27

3.1.3 测试方案设计 28

3.2 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应用图版构建 30

3.2.1 聚合物溶液与岩心渗透率适应性 30

3.2.2 聚合物溶液与储层非均质性适应性 40

3.3 小结 43



第4章 聚合物溶液和弱凝胶渗流特性 45

4.1 聚合物溶液和弱凝胶渗流特性测试方法 45

4.1.1 测试原理 45

4.1.2 测试材料 45

4.1.3 测试仪器设备 46

4.1.4 测试方案设计 46

4.2 聚合物溶液和弱凝胶渗流特性 47

4.2.1 聚合物类型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 47

4.2.2 调驱剂类型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 48

4.2.3 岩心渗透率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 49

4.2.4 聚合物浓度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 50

4.2.5 水质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 52

4.3 小结 53



第5章 非连续相微球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 54

5.1 非连续相微球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测试方法 54

5.1.1 测试材料 54

5.1.2 测试仪器设备和步骤 55

5.2 非连续相微球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56

5.2.1 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和膨胀倍数与时间关系 56

5.2.2 微球微观结构形态 80

5.2.3 聚合物微球在岩心孔隙内缓膨和封堵效果 83

5.3 小结 84



第6章 无机凝胶调驱体系构建及成胶性能 86

6.1 无机凝胶调驱体系构建及成胶性测试方法 86

6.1.1 化学沉淀反应方程式 86

6.1.2 测试材料 86

6.1.3 测试仪器设备 87

6.1.4 测试方案设计 87

6.2 无机凝胶调驱体系构建及成胶性能 88

6.2.1 无机凝胶沉淀量计算 88

6.2.2 沉淀物粒径分布 91

6.2.3 沉淀物微观形态 93

6.2.4 温度对沉淀沉降速度的影响 96

6.2.5 沉淀反应主剂浓度优选 96

6.3 小结 97



第7章 无机凝胶渗流特性及其封堵效果 98

7.1 无机凝胶渗流特性及其封堵效果测试方法 98

7.1.1 测试材料 98

7.1.2 测试步骤 99

7.1.3 测试方案设计 99

7.2 无机凝胶渗流特性及其封堵效果 102

7.2.1 无机凝胶渗流特性 102

7.2.2 无机凝胶传输运移能力 103

7.2.3 无机凝胶封堵效果 113

7.2.4 无机凝胶岩心内分布和耐冲刷能力 115

7.3 小结 119



第8章 高效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发泡和洗油性能 121

8.1 高效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发泡和洗油性能测试方法 121

8.1.1 测试材料 121

8.1.2 测试设备 121

8.1.3 测试方案设计 122

8.2 高效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发泡和洗油性能 125

8.2.1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吸附特性 125

8.2.2 表面活性剂DWS发泡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27

8.2.3 表面活性剂DWS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127

8.2.4 表面活性剂DWS驱油后剩余油分布 132

8.2.5 表面活性剂DWS与无机凝胶配伍性 134

8.3 小结 136



第9章 高强度封堵剂构建及大孔道治理效果 137

9.1 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 137

9.1.1 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性能测试方法 137

9.1.2 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39

9.2 无机地质聚合物凝胶 145

9.2.1 无机地质聚合物凝胶性能测试方法 145

9.2.2 无机地质聚合物凝胶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46

9.3 无机凝胶 152

9.3.1 无机凝胶性能测试方法 152

9.3.2 无机凝胶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53

9.4 小结 154



第10章 无机凝胶注入参数优化及液流转向效果 155

10.1 无机凝胶注入参数优化及液流转向效果测试方法 155

10.1.1 测试药剂 155

10.1.2 测试用水 155

10.1.3 测试岩心 155

10.1.4 测试设备和步骤 156

10.1.5 测试方案设计 156

10.2 无机凝胶注入参数优化及液流转向效果 167

10.2.1 无机凝胶调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岩心Ⅰ-1) 167

10.2.2 无机凝胶主剂注入速度对调驱增油效果影响(岩心Ⅱ) 176

10.2.3 无机凝胶主剂注入速度对调驱增油效果影响(岩心Ⅲ) 178

10.3 小结 180



第11章 “堵/调/驱”一体化联合作业效果 181

11.1 “堵/调/驱”一体化联合作业效果测试方法 181

11.1.1 测试材料 181

11.1.2 测试实验设备 182

11.1.3 测试方案设计 182

11.2 “堵/调/驱”一体化联合作业效果 183

11.2.1 采收率 183

11.2.2 动态特征 184

11.2.3 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185

11.3 小结 186



第12章 目标油藏调驱方案优化及技术经济效果预测 187

12.1 试验井组优选 187

12.1.1 选井原则 187

12.1.2 试验井组选择 187

12.1.3 试验内容 191

12.2 数值模型建立 191

12.2.1 地质模型建立 191

12.2.2 物化参数表征 194

12.3 水驱历史拟合及剩余油分布 194

12.3.1 水驱历史拟合 194

12.3.2 剩余油分布研究 198

12.4 试验区水驱开发效果预测 200

12.5 调剖措施增油效果 201

12.5.1 调剖剂用量计算 201

12.5.2 调剖效果预测 202

12.6 本源无机凝胶组合调驱注入参数优化 203

12.6.1 主剂段塞尺寸对调驱效果影响 203

12.6.2 单轮次主剂注入量对调驱效果影响 204

12.6.3 主剂浓度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 205

12.6.4 主剂注入速度对调驱效果影响 205

12.7 表面活性剂组合调剖注入参数优化 206

12.7.1 注入段塞尺寸对驱油效果影响 206

12.7.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影响 207

12.8 注气参数优化 208

12.8.1 注气复合驱注入轮次对增油效果影响 208

12.8.2 注气复合驱注气量对增油效果影响 208

12.8.3 “调驱 注气”注气量对增油效果影响 209

12.9 化学驱方案优选 210

12.9.1 调驱方案优选 210

12.9.2 注气复合驱方案优选 211

12.9.3 “调驱 注气”方案优选 212

12.10 优选方案增油效果与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212

12.10.1 优选方案增油效果 213

12.10.2 优选方案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13

12.10.3 推荐方案 215

12.11 小结 215



第13章 结论和建议 216

13.1 结论 216

13.2 建议 218



参考文献 219


展开全部

特高盐疏松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为例 作者简介

陈超,男,1980年7月出生,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工作,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采油工艺技术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自治区和股份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