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1,630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71.0(5.5折) 定价  ¥1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一书分为“马克思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与道德”“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共十章,承袭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根据马克思本人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从隐含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元素出发,考察了对马克思道德观的各种解读,得出马克思是以致力于平等自由*化为核心的混合义务论者的结论;运用当代元伦理学证明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在总体上是相容的,批驳了认为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不相容的论断;提出一种包含马克思道德理论在内的激进的平等主义社会正义理论;论证了当代分析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功能失调及建立民主的、自我管理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性理论对于发展一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理论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内容简介

本书书分为“马克思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与道德”“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共十章, 承袭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根据马克思本人的相关论述, 对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目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简评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论

**部分 马克思的道德观
1马克思道德观的发展
马克思的**时期:激进的自由主义(1841—1843)
马克思的第二时期:革命的人本主义(1843)
马克思的第三时期:始创的马克思主义(1844)
马克思过渡时期的著作(1844—1847)
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的道德观点(1848—1883)
2对马克思的后果论解释
后果论、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作为功利主义者的马克思:一种批判
马克思与非功利主义的后果论形式
3马克思关于自由和剥削的理论:重构与辩护
马克思、人的尊严与义务论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和理论:一种重构
道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剥削概念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
4“马克思主义反道德论”:一种批判
道德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地位
马克思的道德与非道德评价:对伍德和米勒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自然主义倾向和理性自利
道德、自我利益和革命动机
5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历史主义
必然性命题
资本主义崩溃理论
道德与历史
6道德与意识形态
广义与非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道德、意识形态和道德理论
7马克思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的客观性
马克思、恩格斯与道德相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反思平衡和原初状态
道德的客观性、阶级斗争和主体间的同意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8马克思主义对正义和权利的批判
马克思对正义和权利的一般性批判
马克思论作为人利己性之一部分的权利
马克思论法权概念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消亡
马克思的作为社会制度内在标准的正义观念
阶级利益与社会正义:对伍德的批判

9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反对意见:一种批判性评论
权利与正义
马克思与罗尔斯
对罗尔斯方法论的反对意见
对罗尔斯道德理论的实质性反对意见
对罗尔斯理论之应用的反对意见
10趋向一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与马克思主义经验性理论
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经验性理论

附录马克思思想的发展阶段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 作者简介

作者:〔美〕罗德尼·G.佩弗(Rodney G. Peffer),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现为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哲学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伦理学等。 译者:李旸,女,1984年生,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