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作者:钱聪.王刚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23cm 页数: 215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3.1(5.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经历了以先进知识分析的早期探索、进步社团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导引、思想论争中该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等为标志的导入时期以及拓展时期和曲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内容各有侧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六章, 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的条件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大学早期传播的进程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主要内容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特点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早期传播: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目录

绪论 **章 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大学的条件 一、场域条件:近代中国大学的变革与勃兴 二、社会力量的转移:“学生社会”的崛起 三、思想的导引:“'五四'前后”的社会思潮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兴起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初步传播(1912—1923)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广泛传播(1923—1927) 三、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学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1927—193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主要内容 一、1912—1923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的传人与认知 二、1923—1927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传播的主要内容 三、1927—1937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传播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由个体向组织转变 二、传播内容的选择性 三、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四、传播的区域和校际存在差异性 五、传播环境的可塑性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历史经验 一、整合传播: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的建立 二、立足现实,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三、整合传播媒介,拓宽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四、依托受众,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策略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五、重视宣传,加强对日常生活领域的多元渗透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早期传播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整合力 二、坚持传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吸引力 三、坚持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力 四、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感染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