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与岁月握手

与岁月握手

作者:景青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4cm 页数: 285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6(7.2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与岁月握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15627
  • 条形码:9787520515627 ; 978-7-5205-1562-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与岁月握手 本书特色

《与岁月握手》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人生经历曲折坎坷及所见所闻的感悟与记录,文字流畅,情感真挚,娓娓道来,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脸孔,也没有夸夸其谈的虚情假意,特别是书中的咸淡岁月、人世百态、异国风情,给人印象尤深。不失为一部闲暇时的手边书,随翻随看,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与岁月握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辑: 生命行吟、旅痕游踪、世相百态、桑梓情怀, 既是作者对人生和社会长期观察、思考和感悟的真实反映, 又是个体生命所经历酸甜苦辣等人生况味的真实再现。特别是书中的异国风情、人世百态, 对故乡深厚人文历史的挖掘与展示, 读后让你会心一笑。本书所收集的三百来篇作品, 大多属短小精悍的千字文, 多采用白描手法, 文笔清新流畅, 是一册老少咸宜的读本。

与岁月握手 目录

生命行吟
生命行吟
说“放下”
说低调
淡定
岁月静好
宽容
学会示弱
学会欣赏
妥协
面对无奈
感恩大地
吃苦是笔财富
感受雷电
日全食琐记
黄梅天
健康是笔大财富
惜福
希望
童趣
感冒
痛风
伤病两记
优雅
责任
乐趣
聚会
应酬
快递
清秋
秋雨
深秋情怀
假日断想
五月怀想
让团徽闪光
那年元旦
体检随想
永不消磨的记忆
猪油拌饭
红薯:草根的美食
混堂岁月
柴荒岁月
心中的泥场
油菜花开春烂漫
又到水仙盛开时
米兰伴我度夏日
爱花人的悲喜剧
年轻真好
站在母亲的墓前
钟情评弹
生活的智慧
生活质量
细节与成败
怀念乡间小路
长相与年龄
那年,我拥有一辆自行车
善待树木花草
趣味横生表情包
公鸡入诗也雄壮
健身三十年
距离与美感
文学艺术的通感
追剧
少年纪事
旅痕游踪
国外篇·
澳洲人的生活理念
悉尼歌剧院
塞班岛
意大利司机
风情万种塞纳河
小国大智慧
袖珍王国列支敦士登
在日本购物
在日本泡温泉
悄然变味的境外旅游
国内篇·
人生得意山水间
机场惊魂
雁山读石
壶口瀑布随想
桃花潭怀想
临海怀古
东坡肉
醉翁亭遐想
项羽故里游感
瞻仰吴承恩故居
夜游濠河
谒严子陵钓鱼台
走马观花说云南
有趣的称谓
洞中海底有奇观
周庄散记
走进延安
江郎山
廿八都
海南记游
桑梓情结
佘山天文台
佘山双塔
佘山圣母大殿
天马山上古意浓
徐霞客三访佘山
山中宰相陈继儒
陈继儒和他的《小窗幽记》
文韬武略陈子龙
曾经的广富林小镇
广富林的桥
繁花深处的美丽乡愁
魂牵梦萦沈泾塘
心中的河流
乡人捕鱼
年糕:香糯甜蜜的记忆
留住乡愁的农家咸小菜
野渡:荒芜的美丽
美味在乡野
情寄陌上
松江新城的魅力
参差万叶鲜菱肥
芳草鲜美四月天
端午杂忆
昼夜相半话春分
庭院小圃
怀想竹园
寂寞的老屋
露天电影
乡愁
家宴
南瓜饼
脚炉
秋韵
世相百态
中国大妈
女人饮酒
女人垂钓
吃货
百岁老人逸事
白喜事
宝玉这个人
自助餐
不炒股的理由
采桑轶事
菜场小景
迟来的春天
新春情节
酷暑里的寒战
归来
互惠
桥堍即景
管住嘴
口味
化尴尬为愉悦
面子
麻将声声
家有龙猫
家中来了“不速客”
竹狸猫
小乌龟“阿仔”
向一位母亲致敬
内敛与含蓄
母亲
微笑
误会
享受
说“混”
夏天不串门
絮叨
丫丫的幽默
也说感动
月晕
如此慌忙为哪般
后记
展开全部

与岁月握手 节选

  《与岁月握手》:  生命行吟  我开蒙也晚,对生命的认识自然也很肤浅。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人会变老,而且*终都会离去。只知道世界上本来就有老人、孩子,男人、女人,而且永远不会变。  渐渐开蒙,才知道孩子会变成大人,大人会变成老人,老人*终会离去。所以,后来看老人的目光也就不同了,觉得老人来日无多,而且往往疾病缠身,很是可怜。再后来看到村上的老人真的就一个个离去了,尤其是那些年纪不大因病或者遭到不测而中途夭折,更让我感生命之无常,叹人生之苦短。由此,对生命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昭示我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很明白,时间像江水那样昼夜奔腾不息,不可能为任何人停留。是啊,它的流逝让一个人由小变大,由大变老,*终都会无奈地离开这个世界。年轻时,以为生命是个挖掘不尽的宝藏,有挥霍不尽的时间资源。年年月月地过去,除了自己渐渐长大,并不觉得过一天就会少一天,故而挥霍起来并不觉得心疼,有时候甚至还抱怨时间竟过得那样缓慢。然而不知不觉间,几十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留痕迹地过去了。曾记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成白头翁。每个人手里都攥着那张人生单程票,正朝那个终点风驰电掣般地行进。  以往有父母乃至祖父母两代人在前面挡着,他们就是挡在我生死之间的两道坚固的屏障,将死亡阻隔在遥远的地方。《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父母是挡在子女与死神之间的一道帘子。意思相近,但我还是愿意选择前者。青少年时代在这一道道屏障的阻隔下,我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创造与欢乐。面对一些佝偻着腰,拄着拐杖,捂着胸口剧烈咳嗽的老人则常常流露出怜悯的眼光,知道他们已是来日无多了。如今,祖父母乃至父母都先后离我而去,阻隔着死亡的屏障自然也一道道被撤离,我已被完全暴露在生死之间。虽然身体还硬朗,腿脚还灵便,也没什么致命的病,活上十几二十年或许没什么问题。但夕阳虽然好,终归近黄昏,生命毕竟已经进入“深秋”时节。我曾怜悯过老人,如今也快要被年轻人怜悯了,这是无法逆转的铁律。世间公道唯白发!达官贵人、显赫世家都一样,这也是人世间一杆绝不会扣斤魁两、厚此薄彼的“公平秤”。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代人虽然经历了物质匮乏的青少年时代,但没有经历诸如战争等灾难。临近晚年还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世界,加上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生活质量比起我们的祖辈父辈来肯定要高出N个百分点。“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有了*为现实的体现,人的平均寿命比起我们的父辈来增加了二十多岁。民谚称: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西,九十不稀奇,这是*为真实的社会写照,而且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家庭里。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将取决于各种因素,但肯定会结束。退了休的老年朋友也不必沮丧,不必失落。因为我们曾经年轻过,现在的年轻人也会变老。死亡是人生的大苦,但也是世间的大公,是生命的必然,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每个人都会老去,之后又在尘埃里滋养新的生命。因为,我们这个星球留下的空间和资源原本就很有限,这或许就是造物主的高明之处。芸芸众生唯有应顺,才是*明智的活法。  由此而言,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曾为人类家园做过贡献,至少没去糟蹋这个家园,那么,短短的人生也就无怨无悔了。对生命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活得健康快乐,走得尊严安详,这才是*科学、*现实的人生态度。  说“放下""  见到朋友或同事,总要问起*近在忙点啥?也总不忘告诫: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该放下的就放下,唯有健康才是宝。是啊,我也经常这样想,也想这样做。“放下”一说看似简单,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却十分广泛,要真能做到那恐怕一定是高人了。  凡夫俗子如我,当然也很难做到说放下就放下。我生性虽愚钝,但有一点还是令自己可以圈点一番的,那就是比较勤勉,所谓“勤能补拙”是也。对一生勤勉惯了的人说放下似乎尤其难,特别是退休之后,总觉得来日屈指可数,还有许多事情没来得及做,还有许多的书没有读。不说“老牛自奋蹄”之类的励志话,但心里头总有点莫名的急,总想着每天要做点事情,哪怕再小的事也要做一点,否则这一天又是白过了。  放眼芸芸退休人,有的忙着上老年大学,有的忙于健身,有的忙于“在路上”,有的忙于上网,有的忙于“发挥余热”……在我而言,写点文字是生平的**爱好,不管有用没用,每天都要“敲打”一些,似乎这样来,觉得这天就没有白过,既充实又健脑,心里也就踏实了些许。到了这个年纪,“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之类的话已经渐行渐远,倒是“让自己活得充实些”的想法愈来愈占上风。任何人到了退休之年,*要紧的是不能让自己闲着。松江人说:人是贱(此“贱”不是低贱而是“想做事”之意)骨头,要是没事做,骨头里要生出虫子来,此话说得在理,印证了“无事生非”这个道理。当然,我的勤勉和不偷懒并非一定都要有点什么成果之类,比如每天要做的家务和日常琐碎虽说不上有什么意义,但这是必须的。硬是说有点什么意义,那就是“劳其筋骨”、锻炼身体,或是照顾家人,同时让“家”有一个清洁怡人的环境。  也许我具备比较勤勉这个优点,所以至今还兼着些社会工作,也时有人托付我做点‘‘零敲碎打”的小事。对此,假如自以为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就应承下来,并且尽力做好,这也是做人的一种信誉。每年总要买点书,还有文友赠阅的,加上历年积存下来的,林林总总也有上千册,其中有许多还没来得及阅读的报纸杂志,当然不能当摆设撑门面,每天总要读一些,还要在电脑上捣鼓捣鼓,再加上健身看电视等必做的“功课”,所以每天的“业余”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有这么多事等着自己,你说能放得下来吗?  ……

与岁月握手 作者简介

  景青,又名陆景清,本名陆锦清,上海市松江人。曾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东方城乡报》《上海法治报》《松江报》《山西青年》《河北文学》《海鸥文学月刊》等报纸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先后出版过《云间揽胜》《九州方圆》《文化佘山》等散文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