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作者:刘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5cm 页数: 15,334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59.8(6.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1643517
  • 条形码:9787111643517 ; 978-7-111-64351-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本书特色

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反复提醒我们,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规模更大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而判别一个金融是好是坏的标准在于它能否有效降低资金两端建立信任的成本,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本书以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及历史沿革为基础,透过金融演进的视角,分析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中国金融体系过去70年不断变迁背后的深层逻辑;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实证证据,揭示出“没有形成给信贷、股票、政府信用、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融资等市场定价的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修复我们这个时代金融体系的断裂点,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金融体系,要求我们转换金融发展思维,回归到金融演进的基本法则——建设能够有效降低金融中介成本的好金融。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及历史沿革为基础, 透过金融演进的视角, 分析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中国金融体系过去70年不断变迁背后的深层逻辑 ; 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实证证据, 揭示出“没有形成给信贷、股票、政府信用、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融资等市场定价的锚”是中国金融体系*大的结构性问题。修复我们这个时代金融体系的断裂点, 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金融体系, 要求我们转换金融发展思维, 回归到金融演进的基本法则 —— 建设能够有效降低金融中介成本的好金融。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目录

序 图目录 表目录 导 言 好金融和坏金融/1 中国金融演进的逻辑/4 解析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7 中国金融的未来/11 白蚁社会与建设好金融/16 **章 我们面对的风险与收益的世界/19 被神圣化与被妖魔化的金融/19 从“发起并持有模式”到“发起并销售方式”/21 好金融的本质是降低金融中介成本—ψ/28 杠杆是理解金融本质的关键/32 定义资本结构和杠杆率/33 什么决定合理的杠杆水平/3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38 学界观点/38 金融是怎样失去活力的/43 第二章 不断演进中的金融/47 亚历山大大帝与金融/48 金融的变迁/49 好金融的标准——降低金融中介成本/52 一个描述金融中介过程的基准模型/56 五组动态变化的交互决定金融中介模式/59 透过金融中介基准模型反思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63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63 危机爆发的原因/65 反思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75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77 第三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79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金融:1949—1978年/82 高度集中的单一人民银行体系的建立/82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与金融/85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金融:1978—1993年/87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88 以人民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89 中国金融1.0版:1994至今/92 银行体系和非银行体系的变迁/92 金融管理体制的演进/96 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变迁/98 我们这个时代金融的五个显著特点/100 好金融还是坏金融/112 第四章 金融发展之谜/115 越来越大的中国金融/116 中国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原因/118 越来越不透明的中国金融/121 “金融发展之谜”/126 “金融发展之谜”的提出/126 中国金融发展并没有降低融资成本/128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133 金融资产规模与固定资本形成/133 金融发展与资源配置效率/135 中国语境下的好金融与坏金融/139 识别好金融与坏金融/140 好金融、坏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143 第五章 泡沫金融/145 中国的货币超发了吗/147 高杠杆的形成和“麻将理论”/152 高杠杆问题的提出/152 “麻将理论”/154 低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155 金融资源的逆向流动/160 资本逆向流动之谜/161 谁是A?——中国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162 中国资本逆向流动的原因/166 好杠杆和坏杠杆/167 第六章 A股市场距离好的资本市场有多远/171 乏善可陈的中国股市表现/173 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175 中国资本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177 “锚”在哪里/177 “母公司定价之谜”/179 R²/181 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估值/183 中国认沽权证泡沫/185 透过“壳价值”看中国股票市场问题的根源/186 “壳”为什么有价值/187 “壳价值”有多大/191 建设好的股票市场/194 改革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是关键/196 不一样的上市公司/198 结语:哈耶克和中国股市/199 第七章 中国地方政府金融/203 地方政府的“政绩锦标赛”/205 一个精心设计的制度/206 政府行为的政治周期性/207 地方政府金融概念的提出/208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实质/214 是效率问题,不是规模问题/215 扭曲的地方政府债定价机制/215 一个中国城市的政府金融故事/217 中国地方经济、财政及金融动态综合一体化分析框架(CLEEF)/219 宁汌市资产负债表和财政收入支出表/221 结果讨论/224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227 后续发展/229 建设好的地方政府金融体系/230 第八章 中国的影子银行和非正规金融体系/233 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其本质/235 如何量度影子银行规模/237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239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的原因/240 金融机构监管套利动机/241 金融体系和地方政府对周期性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回应/245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融资难、融资贵/246 中国影子银行带来了什么/248 高金融中介成本/249 金融系统的高风险/250 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52 被阴影笼罩的影子银行业务/253 资管新规/254 影子银行的未来/255 第九章 重新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 实体经济的断裂点/261 相对较低的投资资本收益率/261 收入分配不平等/261 人口老龄化/262 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268 金融体系的断裂点/270 高杠杆及隐身其后的金融“过度发展”/270 衰退的企业资产负债表/272 金融资源低效配置/273 金融抑制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274 资产价格环节的断裂点——缺乏给资产定价的“锚”/275 宏观政策环节的断裂点——不断弱化的宏观政策边际效应/278 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279 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重新塑造中国经济微观基础/280 实行竞争中性原则,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282 为金融资产找到定价的“锚”,彻底实现资金的市场化配置/283 推动劳动力和土地配置的市场化改革/284 以REITs为抓手,为土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寻找定价的“锚”/285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其他举措/286 第十章 2035年的中国金融/287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金融的演进/288 形成2035年中国金融的五个“必然”/289 经济总量和金融资产规模的爆发式增长/290 产业结构的巨大变迁/293 来自需求端的剧烈变化/293 信息技术和AI带来金融底层技术和中介模式的巨大变化/295 金融思想的演进/297 建立信任比掌控信息更重要/301 从一项学术研究说起/302 解决问题的不是技术,而是信任/305 建设2035年中国好金融/308 结语:崭新的开始/312 后记 桃花依旧笑春风/313 致谢/319 参考文献/325
展开全部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作者简介

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3年)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2010年底加入光华前,刘俏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刘俏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麦肯锡亚洲公司金融和战略方面的研究,并为大型亚洲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产定价、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和中国经济等方面拥有众多著述,由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刘俏教授与他人合作撰写的关于亚洲债券市场和亚洲金融体系的书籍包括Asia’s Debt Markets: Prospect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New York: Springer,2006);Finance in Asia:Institution, Regulation, and Policy(New York: Routledge,2013)。他的英文著作Corporate China 2.0: The Great Shakeup全面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的变迁,讲述中国发展故事,2017年1月由国际著名出版商Palgrave Macmillan出版。刘俏教授也是中文畅销书《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2014)和《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2018)的作者。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3年)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2010年底加入光华前,刘俏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刘俏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麦肯锡亚洲公司金融和战略方面的研究,并为大型亚洲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产定价、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和中国经济等方面拥有众多著述,由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刘俏教授与他人合作撰写的关于亚洲债券市场和亚洲金融体系的书籍包括Asia’s Debt Markets: Prospects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New York: Springer,2006);Finance in Asia:Institution, Regulation, and Policy(New York: Routledge,2013)。他的英文著作Corporate China 2.0: The Great Shakeup全面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的变迁,讲述中国发展故事,2017年1月由国际著名出版商Palgrave Macmillan出版。刘俏教授也是中文畅销书《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2014)和《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2018)的作者。 刘俏教授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学博士(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硕士(1993年)、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应用数学学士(1991年)学位。除学术研究外,刘俏教授拥有丰富的政策研究和实践的经验。他主持多项“光华思想力”课题:《中国REITs发展》课题通过系列研究呼吁在中国推出标准化的公募REITs,并尝试制定中国公募REITs的实践规范;《2035远景目标和长期展望研究》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制订提供底层报告……刘俏教授是地方政府金融的倡导者,率先为地方政府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并呼吁把市场化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作为关键的绩效考核指标,以此为基础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刘俏教授是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中国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经济研究中心委员;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教育部金融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2017年,他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年度经济学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