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01
开本: 26cm 页数: 115页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17.5(7.0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版权信息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本书特色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总结我校多年实习教学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章~第三章讲述了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出了抽水试验的基本要求与求参方法、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以及有关专题报告编写要求,第六章~第八章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要求;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吉林大学兴城实习基地、秦皇岛实习基地和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抽水试验基地的概况。本书主要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生实习使用,也可供其它有关专业的实习作为参考。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内容简介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总结我校多年实习教学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章~第三章讲述了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出了抽水试验的基本要求与求参方法、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以及有关专题报告编写要求,第六章~第八章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要求;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吉林大学兴城实习基地、秦皇岛实习基地和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抽水试验基地的概况。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目录

前言第1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 1.1 气象观测 1.2 水文观测 1.3 遥感图像解译第2章 水文与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 2.1 观测点及观测路线要求 2.2 流量的测量 2.3 地下水位的观测 2.4 水样采取 2.5 民井简易抽水 2.6 钻孔抽水试验 2.7 渗水试验 2.8 泉的观测记录 2.9 水井的观测记录 2.10 地表水(河流)调查 2.11 水文调查 2.12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第3章 抽水试验 3.1 基本要求 3.2 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3.3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3.4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3.5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第4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 4.1 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基本要求 4.2 观测点线的布置要求 4.3 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 4.4 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整编与分析第5章 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5.1 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5.2 东部落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分析 5.3 亮甲山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与富集规律 5.4 黑山嘴断裂构造低温热水泉的成因分析 5.5 石河河谷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调查分析 5.6 兴城河河谷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调查分析 5.7 老爷庙基岩风化裂隙水成因分析 5.8 水东沟寒武系昌平组灰岩岩溶水赋存条件分析 5.9 地热温泉成因调查分析 5.10 曹庄地区海水入侵成因及分布规律调查分析 5.11 兴城河河谷孔隙潜水分布规律与形成特征分析 5.12 兴城河流量测验 5.13 老边村与长茂村洪水调查 5.14 三合水库水源地地表水污染源调查第6章 独立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6.1 孔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6.2 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6.3 基岩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6.4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6.5 环境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第7章 协作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7.1 土样品的预处理 7.2 水样的测试分析 7.3 土样品的测试分析 7.4 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分析 7.5 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第8章 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8.1 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8.2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3 地下水化学图的编制 8.4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8.5 环境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6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第9章 实习基地概况 9.1 兴城实习基地概况 9.2 秦皇岛实习基地概况 9.3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抽水试验场地概况附表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水文与水文地质教学实习指导 作者简介

方樟(1981.07-),男,吉林大学副教授,浙江省淳安县人。自2011年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优化管理和区域及场地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主要从事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价的理论、数值模拟和技术开发。特别是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利用传统水文地质方法和新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水资源的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等内容,涉及的领域包括水资源、水环境、节水规划设计、管理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