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光影的来处

光影的来处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5(6.1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光影的来处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0150070
  • 条形码:9787200150070 ; 978-7-200-15007-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光影的来处 本书特色

本书源于卢玮銮教授2002年开设的“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一课。该课程取已有影像成品的文学作品,作为研读对象,包含《霸王别姬》《胭脂扣》《倾城之恋》《半生缘》《阿飞正传》《花样年华》等脍炙人口且经久不衰的作品,目的在于强调对香港现代文学的精读与细察,借此探索无处不在的影像与文字的关系。卢玮銮邀请作者、演员、导演来到学校,围绕研读的作品,给同学演讲及解答问题,演讲者包括演员张国荣、作者伍淑贤、刘以鬯和导演许鞍华。本书即四次演讲的文字记录合辑,十分珍贵。

光影的来处 内容简介

本书是演员张国荣、作者伍淑贤、刘以鬯和导演许鞍华的演讲实录,以文学与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索文学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本书中的演讲系张国荣先生*后的演讲,张国荣先生讲述自己对文学与影视作品的体会,深沉隽永,思想深邃。
本书的研究对象包含《霸王别姬》《胭脂扣》《倾城之恋》《半生缘》《阿飞正传》《花样年华》等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作品。
他们在演讲或回答同学问题时,都乐意坦率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回应与交流,对听众来说,实在十分宝贵。
广大读者虽不能亲临现场,亦可借本书获得一份酣畅淋漓的难得体验。
本书采用裸脊护封双封,装帧精美,全彩印刷,内含大量电影图片,为读者提供一场文字与视觉的盛宴。

光影的来处 目录

前言 卢玮銮
关于“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 张国荣:
如何演绎
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 伍淑贤:
从影像到文字 许鞍华:
改编与怀旧
——由《倾城之恋》谈起 刘以鬯:
谈《酒徒》及《对倒》 后记 熊志琴 附录1
附录2
展开全部

光影的来处 作者简介

卢玮銮,笔名小思、明川、卢颿,1939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番禺。香港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师承现代思想家、哲学家唐君毅。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197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助教,1981年获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1979年起返回母校香港中文大学任教。2002年退休后改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誉研究员,并义务担任中大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为该中心顾问及东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获2000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2003年度香港教育学院“杰出教育家奖”,2009年度香港艺术发展奖之“杰出艺术贡献奖”。2011年,卢玮銮教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衔。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作品《蝉》现已编入201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 熊志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参与“口述历史:香港文学与文化”等研究计划。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