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作者:张文义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3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4.5(7.5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211084
  • 条形码:9787515211084 ; 978-7-5152-110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内容简介

此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重点阐述了作者发明的以皮下、定向、阴阳、补泻八个字为纲的,专治中风偏瘫的绝世妙法——八字真发的基本理论。中篇叙述了八字针法在160种常见疑难病中的应用规范。下篇主要介绍了50余种与中风偏瘫后遗症及常见疑难病有关的中医外治法。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目录

上篇 八字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什么叫作八字针法
八字纲领的解释
八字针法治偏瘫当场能动救百姓
八字针法西医治病依据
八字针法治偏瘫当场见效的机理
八字针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八字针法的针具
八字针法的主要内容
八字针法的手法
八字针法的针刺顺序
补泻手法的具体操作
八字针法的所用穴位
八字针法贯穿于整个临床的100字方针
八字针法的取穴方法
八字针法的整体观
八字针法的阴阳观
八字针法的治未病观
八字针法的补泻观
八字针法的定向观
八字针法对肌力和体力的认识观
八字针法对病态和常态的认识观
八字针法的*佳治疗时机
八字针法的特定穴位
八字针法的适应证
八字针法的禁忌证
八字针法的针刺条件
八字针法的注意事项
八字针法的优点
八字针法的发展前景
八字针法的治疗原则
穴位补泻范例
八字针法的中药配合
八字针法偏瘫康复“1+7”治疗方案
偏瘫康复55个评价项目
八字针法所用按摩油的配制
八字针法隔药泥灸的免疫穴位及药泥配制
八字针法的中医热敷法及药物配制
头部药泥灸法及药物配制
腰部药泥灸法及药物配制
偏瘫复原酊的配制
肢体疼痛的治疗
不能坐起、不能翻身、不能站立的治疗
肌力与体力的区别
病态形成原因及恢复常态的过程
脑内盗血综合征
延髓性麻痹(饮食发呛)
目前治疗偏瘫的误区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挎篮状态和画圈步态形成原因
中风偏瘫康复的注意事项
中医治病的原则
中西医治病的总纲
面瘫偏瘫的表现形式
医患战胜疾病的信心
偏瘫疗效评定标准
瘫痪病因及分类
瘫六针透十二点十五的应用
瘫六针三结合疗法
……

中篇 八字针法在常见疑难病中的应用
下篇 常用的中医外治法
展开全部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节选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八字针法的治病依据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净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补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者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僻然若有得也,泻则倪然若有所失也。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人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留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日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日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日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惬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  皇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染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返还内著,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惧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皮肤薄著,毛腠天膲,予以死期。故日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

八字针法临床指南 作者简介

  张文义(1947-),男,汉族,河南省鲁山县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一级针灸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著名胃肠病、疼痛病、偏瘫康复专家。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卫联康复医学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培训中心(北京中昌现代疼痛医学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教授,河南省郏县四知堂中医院名誉院长、业务院长,河南省鲁山县博爱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鲁山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技术顾问,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教授、中国针灸推拿协会教授。  临床48年,对食管炎、各种胃炎、溃疡、胃下垂、结肠炎、脂肪肝、面瘫、中风偏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方法多端,疗效奇特。精心研制出了养胃丸、消炎止痛丸、结肠炎丸、疏肝清胃丸、健脾和胃丸、利胆化石丹、乳癖膏、类风湿擦剂、牵正膏、骨刺膏、消炎膏等临床特效专科用药。临床擅用中药热敷、中药涂擦、中药熏蒸、中医定向透药、放血、穴位贴敷、药物罐、中药直肠点滴、中药塌渍等中药透皮疗法。在中医外治方面**了“零方配制、一人一方、次次不同、因病而调、随用随配”软膏制剂的20字方针,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是直肠点滴疗法、平行针埋线疗法、无防腐剂口服液制作技术、肛门注药疗法、八字针法的创始人。  通过40多年的针灸临床,发明了专治偏瘫的八字针法。以皮下、定向、阴阳、补泻八个字为纲,总结出了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阴阳补泻、皮下定向、病灶对应、观形施针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至未形成硬瘫之前,一周内可使0级的肌力提高到4~5级,九成以上患者当场见效,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创造性地提出了阴阳补泻手法、皮下定向、病灶对应、观形施针法。填补了针灸临床专治偏瘫针法的空白,弥补了针灸补泻手法的不足,纠正了针灸治疗偏瘫不辨阴阳、不分虚实乱行补泻的错误,开辟了针灸皮下定向、病灶对应、观形施针、阴阳补泻手法的先河。是目前国际国内无法比拟的治瘫绝世妙法。  发明的肛门注药疗法,乃国内外之创,解决了小儿不便口服、肌注和输液的困难。整理出的二十多种儿科疾病的肛门注药妙方,简单实用,效果神奇。  公开出版医学专著17部。主编《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疼痛病临床指南》《内病外治临床指南》《八字针法临床指南》《中医诊法大成》《胃肠病临床指南》9部。主审《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要》《养生秘诀》3部。作为副主编参编《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第三卷)》《综合临床医学》《中国实用综合医学》《中国实用综合医学理论与实务》《中华大医之精诚》5部,均由国家中央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获得地级中医二等科技成果奖两项,在国家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28篇,均为一名。以上成绩,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鲁山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对其成就作了特别报道。主要业绩载入《当代中国人才库(名医卷)》《中国民间名医大全》《鲁山年鉴》等多部书中。2003年《中国红十字报》以“中华名医”称号向全国报道。2004年8月因在全国培训成绩突出,被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授予台式奖杯一座。2004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120网评为“百姓放心医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