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作者:李强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48565
  • 条形码:9787104048565 ; 978-7-104-04856-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本书特色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从戏曲表演基础概论及戏曲舞台艺*实践两方面,对戏曲舞台表演艺*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化研究与论述。书中首先介绍中国戏曲表演教育的多种模式,着重讲述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化、戏剧化的特点,并从戏曲的舞台结构体制、戏曲表演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戏曲表演的舞台体验等方面入手,对戏曲舞台表演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又结合具体剧目进行分析,实现了戏曲舞台表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内容简介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从戏曲表演基础概论及戏曲舞台艺术实践两方面,对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化研究与论述。书中首先介绍中国戏曲表演教育的多种模式,着重讲述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化、戏剧化的特点,并从戏曲的舞台结构体制、戏曲表演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戏曲表演的舞台体验等方面入手,对戏曲舞台表演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又结合具体剧目进行分析,实现了戏曲舞台表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目录

章 中国戏曲表演教育模式
一、宫廷教习模式
二、民间家班模式
三、家传模式
四、师徒模式
五、团带班模式
六、科班模式
七、戏校模式
八、大学模式
九、研修模式
十、继续教育模式

二章 戏曲表演
一、戏曲表演艺*的基本特征
二、戏曲的舞台结构体制
三、戏曲表演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
四、戏曲表演的舞台体验

三章 歌舞故事化的表演
一、戏剧化的歌舞表演
二、诗、歌、舞结合与戏剧性的矛盾统

四章 戏曲超脱的舞台
一、超脱的舞台时空观
二、虚拟手法是戏曲舞台结构的核心
三、虚拟手法的主要精神——写景写情写入浑然一体
四、虚拟和实感
五、民族民间的艺*传统哺育了戏曲
六、戏曲在本质上是排斥写实布景的

五章 表演程式
一、“程式”一词的由来
二、表演程式与生活
三、表演程式的特性
四、表演程式的作用

六章 戏曲表演的角色体制——行当
一、生旦净丑——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二、行当的义及其形成
三、行当的构成
四、行当的特性及其作用

七章 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美学追求
一、造型
二、表情
三、寓意
四、求美

八章 戏曲舞台体验的特点
一、表演艺*的本性是体验和表现的统
二、戏曲舞台体验的多元性
三、 “勉强”与“自然

九章 戏曲经典剧目研习
一、京剧《红灯记》
二、京剧《八一风暴》
三、从上党戏《三关排宴》谈继承表演艺*传统的问题

十章 传统戏曲表现方法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写意的结构方法
二、人物造型的基本规律

十一章 京剧服饰
一、服装与表演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人物的装束色彩及纹样
三、人物造型的创作规律

十二章 戏曲经典剧目分析
《文昭关》
《鱼藏剑》
《辕门*戟》
《两将军》
《失街亭》
《空城计》
《斩马谡》
《钓金龟》
《击鼓骂曹》
《锁五龙》
《打焦赞》
《赤桑镇》
《挑滑车》
《四郎探母》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戏曲舞台表演理论探索与研究 作者简介

李强,男,1965年生,济南人。1977年考入山东“五七”艺校京剧表演专业。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加的主要演出活动:山东艺术学院教学评估晚会;山东艺术学院50年校庆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大型演出;CCTV戏曲频道《梨园擂台》赛及全国“红梅大赛”等50余场赛事。 主要获奖情况:1996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园丁”奖.1997年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园丁”奖;2004年“蚁力神杯”全国艺术院校戏曲、戏剧表演比赛,华东片区“园丁奖”;2014年参与创作的原创京剧《虫虫历险记》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本人获“指导教师”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