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5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14.0(7.6折) 定价  ¥1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9062
  • 条形码:9787520349062 ; 978-7-5203-490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首先界定了中部、西部的区域范畴,区分了快速城镇化阶段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然后研究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问题,分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对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的评价,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城市政府、企业、市民、农户等行为主体的博弈与协同,总结世界上已完成快速城镇化的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很后提出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的路径。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目录

**章 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与研究架构 **节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区域范畴的界定 三 快速城镇化阶段与快速城镇化地区 第二节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基本架构 一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系统构成 二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动力机制 三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行为主体 四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协同新理念 五 快速城镇化中后期的重心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本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 本书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 **节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 大气污染 二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三 水体污染 四 土壤污染 第二节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资源问题 一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资源约束路径 二 快速城镇化地区资源约束理论 三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资源约束表现 第三节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经济社会问题 一 大量农民进城引发的贫困问题 二 城市的失业问题 三 半城镇化和伪城镇化问题 四 人的“生活角色”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五 人的“职业角色”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四节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其他典型的“城市病”问题 一 城市过度蔓延与土地的过度侵占和浪费 二 城市交通拥堵 三 城市“内涝” 四 城市短命与高耗能建筑 第五节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的环境问题 一 农村环境问题整治成本极高 二 环境治理人才稀缺 三 社会资本挑战 第三章 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节 中部地区城镇化总体评价 一 中部地区城镇化及经济发展概况 二 中部地区城镇化速度与质量 三 中部地区城镇化协同发展度 四 中部地区城镇化特征及问题 第二节 中部地区各省份城镇化评价 一 中部六省城镇化历程 二 中部六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三 中部六省城镇化SWOT分析 四 基于SWOT分析的中部六省城镇化建议 第三节 中部地区城镇空间布局 一 中部六省城镇空间布局 二 中部六省城市群空间结构 三 中部六省城镇体系结构 第四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历程 二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成果 三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测度 第二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 二 西部地区十大城市群发展现状比较 三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机遇 第五章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评价 **节 区域界定和方法介绍 一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筛选 二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三 耦合协同发展效度 四 指标选取 第二节 中西部省级层面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评价 一 各省份快速城镇化起始点评价 二 各省份快速城镇化转折点评价 三 各省份快速城镇化起始点和转折点评价结果比较 第三节 中西部城市层面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评价 一 基础数据及指标选取 二 各子系统内协同发展评价结果 三 子系统之间协同发展评价 第六章 快速城镇化地区行为主体间的博弈与协同 **节 行为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及冲突 一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产生的利益矛盾 二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利益矛盾 三 快速城镇化与低就业增长之间的利益矛盾 四 土地冲突引发的利益矛盾 五 快速城镇化地区要素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 多元主体行为目标与博弈机理 一 行为主体的理论基础 二 行为主体的特征及假设 三 政府、开发商、农民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目标 四 政府、开发商、农民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机理 第三节 多元主体博弈的利益分配格局及成因 一 各主体间利益分配状况:以城市扩张征地为例 二 利益分配不平衡的成因:制度缺陷 三 利益分配不平衡的成因:行为失范 第四节 行为主体间协同机制及行为调适 一 政府角色预期与行为 二 开发商角色与行为规范 三 农民的认知水平及行为调适 四 大众媒体的行为及作用 五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六 专家学者的作用 第七章 典型国家快速城镇化阶段生态、环境、经济问题及应对 **节 快速城镇化转折点的界定与国际经验借鉴 一 快速城镇化转折点的界定 二 快速城镇化国际经验借鉴的标准 第二节 典型国家快速城镇化阶段的问题及对策:纵向国别比较 一 世界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化模式 二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英国 三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德国 四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美国 五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法国 六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墨西哥和巴西 七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日本 八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韩国 第三节 典型国家快速城镇化阶段的特征:横向截面比较 一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经济比重 二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产业结构 三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城市病 四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社会保障 五 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城市空间 第四节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启示和思考 一 政府行为与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 二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 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探索 第八章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路径 **节 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同理念及模式 一 树立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同理念 二 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同发展模式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同的内容 一 利益协同是根本动力 二 动力协同是发展关键 三 组织协同是基本保障 四 信息协同是纽带和桥梁 五 科技协同是重要条件 第二节 以产业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一 围绕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 二 构建农业生态消纳循环产业链 三 构建流通领域绿色产业链 四 进行企业循环化改造 五 推进建筑产业循环节能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一 开展生态环境整治 二 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三 完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 附录 附录1 全国各省份快速城镇化阶段时间节点和主要增长指标 附录2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主要指标 附录3 2015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与城镇化相关的主要指标 后记
展开全部

中西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杨玉珍(1984—),女,河南辉县人,管理学博士,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