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6cm 页数: 13,334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2.8(5.5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版权信息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本书特色

  《流域环境评价与稳定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流域环境评估方法,即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精密分析法,诊断流域的水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状态,以及人为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使之实现指标化的方法。撰写该书时,虽然将读者对象设定为与流域环境管理和保护有关的研究人员、学生、实际业务人员、NGO相关人员,但因为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在各种领域的运用事例,因此也将其作为参考书而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学、地球化学、湖泊学、海洋学、生态学等领域。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内容简介

《流域环境评价与稳定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流域环境评估方法,即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精密分析法,诊断流域的水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状态,以及人为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使之实现指标化的方法。撰写该书时,虽然将读者对象设定为与流域环境管理和保护有关的研究人员、学生、实际业务人员、NGO相关人员,但因为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在各种领域的运用事例,因此也将其作为参考书而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学、地球化学、湖泊学、海洋学、生态学等领域。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目录

序论 新一代环境科学与稳定同位素精密测定法 1 从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视角看稳定性同位素比值 2 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分布的相关见解和经验法则 3 展望 Ⅰ 稳定性同位素和流域环境 第1章 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同位素比值的基础知识及其解读 1 何谓稳定性同位素 2 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基础知识 3 稳定性同位素比值指标的利用及其注意事项 第2章 利用水的同位素比值开展的水循环评估 1 流域的水循环 2 流域水循环诊断过程中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利用——降水的同位素比值变化 3 流域内各种水的来源推断 4 地下水停留时间的推断方法 Ⅱ 环境负荷与去除过程 第3章 氮负荷 1 大气沉降的氮污染对水源区域的负荷 1.作为沉降物的氮负荷 2.NO3ˉ的氮、氧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同时测定 3.提升测定的时空分辨率 4.河流流程中NO3ˉ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 2 人为来源氮的面源负荷——氮同位素指标的利用 1.输入河流和湖泊的氮负荷及其评估方法的相关问题 2.利用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进行的人为氮负荷的诊断 3.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与土地利用、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 4.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与水质之间的关系 5.河流中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变化模式的模型化 6.利用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对水域的氮负荷进行评估的方法优化 3 湖泊富营养化的历史还原——长期保存生物标本的利用 4 来源于陆地的氮对沿岸海域产生的负荷——依据大型藻类的氮同位素比值 1.来源于陆地的氮负荷与沿岸海域污染 2.何谓大型藻类 3.藻类的采集与预处理 4.利用海藻的氮成分进行氮负荷的评估 第4章 有机物负荷 1 化学风化和河流内碳循环过程——溶解无机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利用 1.河水中的溶解无机碳及其来源 2.河水流动过程中同位素比值的变化 3.河水中δ13CDIC的测定方法 4.实际河流中δ13CDIC的变化模式 5.δ13CDIC可成为什么指标 2 有机物的生产与分解(Ⅰ)——利用溶解无机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进行评估 1.湖泊中有机物的生成与分解 2.湖泊水中溶解无机碳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决定因素 3.湖泊内与湖泊间δ13CDIC的分布模式 4.湖泊内被代谢的陆地来源有机物与湖内生成有机物的相对贡献率的评估 3 有机物的生产与分解(Ⅱ)——利用溶解氧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进行的评估 1.溶解氧的动态与环境诊断 2.溶解氧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介绍 3.溶解氧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的分析方法
展开全部

流域环境评估与稳定性同位素:从水循环到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

  余辉,日本京都大学环境工学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4-2007年十三年间在日本学习工作,曾任日本IME琵琶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8年,在此期间主持和参与多项日本琵琶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研究项目,获得两项日本环境类国家认定技术资格。2007年入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回国。主要从事湖泊流域水环境研究,对湖泊生态系统模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流域综合调控与治理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太湖水专项课题、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2012年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余辉,日本京都大学环境工学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4-2007年十三年间在日本学习工作,曾任日本IME琵琶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8年,在此期间主持和参与多项日本琵琶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研究项目,获得两项日本环境类国家认定技术资格。2007年入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回国。主要从事湖泊流域水环境研究,对湖泊生态系统模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流域综合调控与治理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太湖水专项课题、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2012年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徐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2012年在瑞典Lund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2016年、2017年分别在芬兰University of Jyvaskyla、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做高级访问学者。在区域食物网属性与物种多样性关系、区域物种共存法则及水域系统宏观生态学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Global ChangeBiology、Oecologia和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源与生态环境人才专项资助、2012年和2016年中国生态观测网络“十佳青年优秀学术论文奖”及2013年水利部“大禹奖”二等奖。
  
  牛远,男,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从事湖泊富营养化,淡水生态学、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一五”水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项;参与编制生态环境部技术指南2项。
  
  牛勇,山东泰安人,博士。2017年荣获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学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流域污染源解析和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余篇,SCI检索5篇,专利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太湖水专项课题研究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支撑项目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