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7-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1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5(7.0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408232
  • 条形码:9787521408232 ; 978-7-5214-082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内容简介

《王旭高临证医案》,医案著作,4卷。清代王泰林(旭高)原著,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经方仁渊整理编排而问世。本书依类编次,计分为26门,主要有暑邪、伏暑、痢疾、中风、肝风痰火、虚劳、吐血、鼓胀水肿、脘腹痛、噎膈反胃、痰饮、妇产、外疡等门。书中所选案例资料较完备,病例中有复诊者颇多,前后推究,便于考其得失。王氏脉案记叙详细,案后有方氏所加按语,且于每门结尾之处附有方氏撰写的综述结语,点明该病证治疗大法,以资学者参考。王氏医案分析病证见识超群,处方灵变而有规矩,并非高深莫测,因而易于学步。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目录

卷一
温邪门
暑邪门
伏暑门
疟疾门
痢疾门
黄疸门

卷二
中风门
肝风痰火门
虚劳门
吐血门
臌胀水肿门

卷三
积聚门(附虫积)
脘腹痛门
噎膈反胃门
三消门
痰饮门
痰喘门

卷四
咳嗽门
疝气门
遗精淋浊门
痉厥门
杂病门
妇人门
产后门
幼科门
外疡门
展开全部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节选

  《王旭高临证医案(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胡素有肝胃病,适挟湿温,七日汗解,八日复热。舌灰,唇焦,齿板,口渴欲得热饮。右脉洪大数疾,左亦弦数。脘中仍痛,经事适来。静思其故,请明析之。夫肝胃乃腹中一脏一腑,木乘土则气郁而痛。若不挟邪,安得寒热?即有寒热,断无大热,以此为辨也。又询大便坚硬而黑,是肠胃有实热,所谓燥屎也。考胃气痛门,无燥屎症,惟瘀血痛门有便血,然此症无发狂妄喜之状,则断乎非蓄血,此又一辨也。渴喜热饮,疑其为寒似矣。不知湿与热合,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必饮热汤而湿乃开,胸中乃快,与阴寒假热不同,再合脉与唇,其属湿温挟积无疑。《伤寒大白》云:唇焦为食积。此言诸书不载,可云高出前古。  豆豉郁金延胡山栀香附赤苓连翘竹茹蒌皮  外用葱头十四个,盐一杯,炒热,熨痛处。  按:病本湿温挟食。交候战汗而解,少顷复热为一忌。汗出而脉躁疾者,又一忌。适值经来,恐热邪陷入血室,从此滋变,亦一忌。故用豆豉以解肌,黑栀以清里,一宣一泄,祛表里之客邪。延胡索通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兼治上下诸痛;郁金苦泄以散肝郁,香附辛散以利诸气,二味合治妇人经脉之逆行,即可杜热入血室之大患。瓜蒌通腑,赤苓利湿。加竹茹,一以开胃气之郁,一以治上焦之烦。外用葱、盐热熨,即古入摩按之法,相赞成功。  渊按:此虽有食积,亦不可下,以胸痞脘痛,渴喜热饮,中焦湿饮郁遏不开,寒热错杂,阳明之气失于顺降。若遽下之,轻则痞膈,重即结胸矣。同一湿温挟滞,其不同有如此者。  又服药后大便一次,色黑如栗者数枚,兼带溏粪。脘痛大减,舌霉、唇焦俱少退,原为美事。惟脉数大者变为虚小无力,心中觉空,是邪减正虚之象,防神糊痉厥等变。今方九日,延过两候乃吉。  香豉青蒿沙参赤芍川贝郁金黑栀竹茹稻叶金橘饼  渊按:大便通而痛减,乃葱盐按摩之功也。葱能通气,咸能顺下,阳明之气得通,胃气自然下降;胃气通降,大便无有不通者。夫便犹舟也,气犹水也,水流顺畅,舟无停滞之理。若但知苦寒攻下,不明中气之逆顺,是塞流以行舟耳!  秦温邪十二日,斑疹遍透,神识仍糊,大便屡行,齿垢未脱。舌尖红,中心焦,阴津灼也。左脉大,右脉小,元气弱也。昨投清泄芳开,是从邪面着笔;今诊脉神委顿,当从元气推求。要知温属阳邪,始终务存津液;胃为阳土,到底宜济甘凉。所虑液涸动风,易生痉厥之变;胃虚气逆,每致呃忒之虞耳!  羚羊角沙参生草竺黄菖蒲鲜石斛犀角元参洋参泽泻茯神芦根蔗汁  另用濂珠粉三分,上血珀末三分,开水调服。  又昨用甘寒生津扶正,病势无增无减。然小便得通,亦气化津回之兆也。症交十三日,是谓过经,乃邪正胜负关头。从此津液渐回,神气渐清,便是邪退之机;从此而津液不回,神糊益甚,便是邪进之局。正胜邪则生,邪胜正则重。仍以生津救液,冀其应手。  羚羊鲜斛沙参洋参麦冬泽泻赤苓元参蔗汁芦根珠黄散又加知母、川贝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