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4.3(7.0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版权信息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本书特色

《中国假日行》出版于1895年。其写作目的是希望尝试对中国的风土人情、习俗信仰、风景名胜进行一个客观的描述,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全书分成三个部分,记载了作者工作闲暇时的三次出游:**次是从上海到杭州,*后至宁波返回;第二次是从上海到溧阳,途经苏州、江阴、无锡、宜兴、常州等地;第三次是从九江到芜湖。前两次是从黄浦江出发,经苏州河,由江南内河行进,*后一次则是乘江轮旅行。可以说,本书是了解当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情况的**手资料。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记载了作者工作闲暇时的三次出游。次是从上海到杭州,很后至宁波返回;第二次是从上海到溧阳,途经苏州、江阴、无锡、宜兴、常州等地;第三次是从九江到芜湖。此书篇幅甚广,涉及的地域范围颇多,讨论的问题也十分丰富,既有对榨油、铸钱、织布等中国传统工艺的细致描述,又有对当时物价和民众生活等的记录,还不乏对中国民间传说的记载,是了解当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情况的手资料。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目录

1 前言

1 上海到杭州: 经宁波返回

147 上海到溧阳: 途经苏州和太湖

202 乘游艇由九江至芜湖

251 跋

252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节选

我们在无数船只中穿行,远远传来了一声号角。原来是一位等在登船处的船员在提醒乘客赶快登船。不过以我们对中国人的了解,他们是不太可能会加快步伐的。“你为什么这么赶呢?”本地人经常会这么说,“苦力才会赶的。”也许苦力会,可是我们也不记得他们有什么时候是做事很匆忙的,除了吃饭的时候。他们吃饭的速度倒着实令人吃惊。这里的农村到处都有参天大树,也有很多桑树,这是因为此处盛产丝绸。我们看到了很多野鸡和野鸽,还打下来一只野鸽。我们没想过要打野鸡,因为没带狗,野鸡又在河对岸。我们看见船上有很多人用长长的竹竿和篓子在拖蚌壳,一般都是男人在拖蚌壳,女人在摇橹。我们经过了桐乡、孙桥,来到了石门外。到达石门以前,我们看见路边有四座石墓,每座墓的南面有个圆洞。我们了解到这是高僧之墓,圆洞是留着让他们的灵魂自由出入的;可是这些僧人应该在死后化为了灰烬,说他们还有灵魂确实奇怪。不过当涉及中国的事情时,不正常的事情并不少见,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的。接着就到了石门圩,这里有两座宝塔紧挨着,其中一座已经变成了乌鸦窝。电报线由东北向西南经此而过,却没有沿着运河继续延伸下去。这座城是多边形的,我们的船转了其中五条边,直到运河再次朝西流去。在百陆尚桥附近有一条石道,上面到处都写着“官石道”几个字,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石料被人偷挖。 “你有洋酒吗?先生。”桥下面一艘丐船上的少女说道。我们没有洋酒,但看在她有礼貌地道了声谢的分上,就给了她一个空烟盒。其他乞丐一片喧闹,也想要点儿什么。中国春节的时候运河上会有很多丐船,他们忙着用竹子和各种颜色花哨的纸头做龙头。“你们也过新年吗?”一艘内河炮船的头目问道。我们当时正站在桥顶,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运河上大部分的桥都是差不多的样子,一般都是单孔的,从桥下到桥顶有37—39级台阶。桥顶是平的,桥顶的长度和桥的宽度差不多,通常由九块石板组成,中间一块作为基石,另外四块平行,四块相交,饰有突起的龙和花的纹饰。桥的名字都起得很漂亮,如“耀龙”“万年”“旺年”“六双北桥”“天顺”。我们告诉官员我们的新年是在一个月以前,而他的新年是明天。他听说两者新年算法如此不同,感觉很是吃惊。两个快乐的乡民正站在刺骨的冷水中,手里拿着比手帕大不了多少的一个小网。我们就冒失地上前问道: “你们在抓鱼吗?”他们说他们正在抓一些小鲱鱼。我们就问他们每斤多少钱,他们说这个不卖,是抓来自己吃的。“明天是你们的新年了。”“是啊,”他们笑着回答道,“可是我们没钱啊。”很显然他们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活在如伊甸园般的幸福中。我们接着上了一座三孔桥。运河两岸有很多亭子,这些亭子都是附近村民所建,方便摆渡过河的人们在此休息。这些亭子和我们通常见到的不太一样,尽管中国人也给它们起了夸张的名字,不过读者应该知道这些亭子有一个瓦片顶、四个石角柱,有时会有石凳,“唯此而已,别无他般”。有首采茶人唱的民谣,内容就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在一个亭子里面等她的同伴,然后睡着了,于是她的事情就被耽搁了。 运河中有另外一种亭子,我们前去游览了一番。这亭子叫作八角亭,可这亭子是方的,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我们搞不明白。 我们**次来到这里时,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群鸽子。亭子里有一座破旧的神像,一半胡子都没了,整个建筑也光秃秃的,基本已经荒废,里面所有的木构件都已经没了。我们问船夫里面的神像是什么,他说是当地的保护神。这儿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会给船只带来危险,这位神能对这种恶劣天气施加影响。我们问船夫这位保护神叫什么名字,他嘘了一声,说是不敢说出这个名字,如果说了,神肯定会发怒,他就会得病。后来,我们觉得神仙应该已经听不到了,所以又问了一次船老大,他告诉我们这个亭子是供奉狐仙的。狐仙以前住在陆地上,可能是因为那句老话“狡猾的老狐狸”,它让可怜的妇人和女孩们倒了大霉,所以就被抓了。然后一个亭子被建在了河的中央,狐狸就被关在了里面。此后,再没有人能够一窥这只狐狸的全貌,有时见到它的头,有时见到它的尾巴,然后不知怎的,它就成了神仙。关于狐狸有很多的神话传说,*初起源是一位个性淫荡的女子遭受惩罚而变成了一只狐狸。亭子里面的可能是狐仙,有一千多岁,亭里的神像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年纪。我们下一次来游览时发现神像已经没有了,这个地方比以前更加荒凉了。 船继续往前开,便到达了一个叫“塘栖”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次见到了一座七孔的桥。岸上有一根竹子上挂着一个小人像,这通常是因为河对岸造了一些房子,破坏了风水,所以就用小人像来挡煞的。在上海,本地人会在一个高高的杆子上挂上一个竹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离开塘栖约一个小时以后,我们来到运河左岸一个废弃的要塞,运河在这里与另一条河流交汇。这个要塞相当坚固,墙有20英尺高,厚度与高度一样。地上有11个射击孔,墙里面有两个火药库和一口井。要塞有一个大门、一个小门,墙上开个小门是供守卫此地的部队撤退或者突围的。很多中国的城墙上都有这种小门,据说只在部队被敌人围困时才可以使用。如果他们从这个门里面出来,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战斗,敌人也会饶过他们的性命。墙的护栏已经完全没有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这个要塞是太平军为了备战而建的。要塞背后有一面离河稍远,当中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陷阱,敌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离开要塞不久,一阵强风吹来,船正好能够顺风疾驶。到达哑子桥的时候,船夫给我们打了个手势,提醒我们注意什么,可我们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此时船正从桥下经过,忽然一阵叫喊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原来船的顶篷马上就要撞上桥洞了。我们注意到船夫有点儿害怕,所以过了桥就去问他刚才快到桥下时要对我们说什么。他解释说,他在警告我们不要说话,因为如果一个人从桥下经过时说话,就会变成哑巴,这就是这座桥得名的原因。 晚上,我们注意到月亮周围有一圈巨大的光晕,几个小时前太阳周围也有这样的光晕,这样的幸运可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上船吃饭吧。”船上的一个人对着岸上的纤夫说道。可他们其中一个人答复说等一会儿。船上的人就说饭菜马上就要凉掉了。“没关系。”岸上的人说。不过他们其中一个人稍有介意。不一会儿,船上的纤绳松了下来,我们就走到甲板上看是怎么回事,然后听到了口哨声。借着昏暗的光线,我们看到一个人倒在了地上,另一个人发出了口哨声。我们让他们上船,之后得知是其中一个人因没饭吃拒绝干活,本来继续向前走着的另一个人就把他踢倒了,重重地揍了他一下。一声犬吠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随后就有爆竹和枪炮的响声、好斗蟋蟀的叫声,以及渔夫敲木棍吓唬鱼儿、逼着它们跳进小河里的渔网中的声音。我们说蟋蟀好斗,是因为本地人大量抓捕蟋蟀,以观看它们斗殴为乐,有时候两只小虫之间的战斗会导致大量的金钱转手。一些外国人(特别是水手)相信猪能辨别风向,只要感觉到有一点点微风,猪就会把它的鼻子伸出来,拼命猛嗅,仿佛很享受的样子。所以对中国人所谓的狗能看到魔鬼,我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反对了。为什么人们什么东西也看不到,而狗却拼命乱叫呢?关于狗,中国人会说“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狗比人精”“宁做太平犬,不为乱离人”。我们的船停泊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杭州已经在望。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作者简介

葛骆(William R. Kahler),英国人,其生平资料不多,据《远东名人录1906-1907》(Who's who in the Far East:1906-1907),可知其于1859年进入中国,当时应该尚年幼,成年后入海关工作。1879年《字林西报行名录》注录其为九江新关的三等钤子手。后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戒酒会刊物《戒酒新闻纸》(Temperance Union),《中国假日行》一书即由《戒酒新闻纸》社出版。同时葛骆还兼任租界消防机构的重要负责人,《字林西报》1897年5月17日刊登了葛骆的一封来信,署名头衔便是虹口第二救火车队的领班救火员。1903年,他又当选为工部局火政处的总机师(即处长),次年再次当选。葛骆还是著名的旅行家,出版了多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在欧美有着一定的影响。除了此次翻译的两本著作《环沪漫记》(Rambles round Shanghai)和《中国假日行》(My holidays in China)之外,还有《中国杂谈》(China Hotch Potch)等。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中国假日行

    了解地方史志,价格合适。

    2022/8/25 11:21:28
    读者:cjz***(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