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研究

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研究

作者:赵亮著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4cm 页数: 175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8.8(6.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720427
  • 条形码:9787551720427 ; 978-7-5517-204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和探讨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问题, 包括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内涵、民族复兴中道德规范的独特价值、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教育、重视和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规范建设、树立道德楷模, 弘扬和褒奖道德模范人物、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实现道德规范价值的基本措施等内容。

道德规范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价值研究 目录

**章 规范与道德规范概述
**节 规范的内涵及分类
一、规范的含义
二、规范的分类
三、规范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道德规范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关系
一、道德规范的一般特征
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三、道德规范与宗教规范的关系
四、道德规范与习惯规范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相关问题界定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民族复兴中道德规范的独特价值
**节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一、中国梦的内涵及其提出背景。
二、中国近现代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第二节 民族复兴的实现条件
一、中国的复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的发展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
三、民族复兴中高素质的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三节 道德规范的特殊价值
一、设定人们行为的评判标准,约束和规范社会群体的行为
二、培养有志向、有理想、奋进向上的一代新人
三、平衡人们的认知状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优秀品格
第四节 对道德规范价值的误读及其矫正
一、误读之一:道德决定一切
二、误读之二:市场经济不需要道德规范
三、误读之三:传统道德规范的过时与失效
四、误读之四:道德高尚者大都是弱者

第三章 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建设
**节 对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来看
二、从青少年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
三、从国际环境的现实要求来看
第二节 坚持对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的层次递进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点
二、科学对待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理解和接受差异
三、坚持教育的由浅入深,分层次递进
四、坚持教育的潜移默化,耐心细致
第三节 坚持对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的整体实施
一、重视整体环境的协调一致
二、当下责任主体实施教育的主要缺失
三、分工与配合,实现全覆盖教育

第四章 重视和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规范建设
**节 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
一、特殊主体的特殊社会影响
二、履行职责时的公平与效率直接代表国家的属性和治理水平
三、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展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层次
第二节 公职人员道德规范建设的状况与强力措施
一、公职人员道德规范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二、公职人员道德状况的现实评价
三、应坚持教育与强力措施相结合
第三节 公职人员道德状态的社会监督
一、重视对公职人员的内部监督
二、重视对公职人员的社会监督

第五章 树立道德楷模,弘扬和褒奖道德模范人物
**节 正确理解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差异性
一、道德素养是人的*基本的素养
二、道德素养的个体差异性客观存在
三、道德素养的养成需要主客观条件的适宜
第二节 高尚的道德素养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对个体与群体同等重要
二、社会向高水平发展需要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道德榜样是督促人们向善上进的带动力量
第三节 倡导向品德高尚者看齐是社会的责任
一、倡导向品德高尚者看齐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取有力措施弘扬道德模范

第六章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实现道德规范价值的基本措施
**节 道德规范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觉养成与客观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二、理论修养与实践锻炼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三、正面示范与负面借鉴相结合的原则
四、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道德规范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业务能力与道德素质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对社会的贡献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公共场所行为与私生活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问题解决
一、坚持道德水准的实践检验标准
二、坚持社会成员道德规范教育的全覆盖
三、实现道德评价的软约束与硬约束的结合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