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作者:郭晓琳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9118781
  • 条形码:9787209118781 ; 978-7-209-1187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内容简介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特殊性与地域性,地名地域性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运用地名还能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整个国家通过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两大部分的内在因素进行分类和举例说明展现出我国各地区的地名地域文化,并利用这一地名命名原则对山东省各市、县区的地名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进一步反映出地名地域性在各地区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目录

前言
多维视角
从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发展看其在地名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宋久成
地名信息登记与发布制度初探
我国地名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写在《地名管理条例》修订之际
试谈地名规划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吴文化地名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地名语义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从济南地名看济南城市的起源
明朝北京郊区的景点与历史记忆
济南何时称“泉城”
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模式及其体验教育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争鸣探讨
浅谈古今地名的特征及其变化机制
浅析地名服务的社会需求及意义
关于临西县与临清市历史沿革的问题探讨
建立地名信息化运行机制的思考
新形势下地名档案工作的应对创新
谈地名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及利用
地名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新形势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再造政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西平定汪里、梁江两乡划归河北井陉研究
关于庆云县的街道路名称的思考
立足农村发展需要推进乡镇地名工作

他山之石
地名研究的方法
美国地名工作的启示
管窥国外地名命名的原则
国外地名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地名考释
齐长城沂源段考略
济南五龙潭及秦琼第、灰湾泉历史考辨
山东诸城地名历史溯源
唐尧与唐尧陵考鄄城县地名办
历史、传说、经济:“琅琊台”地名考

地名文化
济宁源自一个叫碥礅的地方
略谈地名的文化特性及其他
日照市村落地名景观分析
烟台地名的方言特色
从地名到姓氏——邾国与朱氏
新泰红色地名初探
胶莱河名的历史含义
胡缵宗与秦安
北京市通州区胡同地名初步研究
论蜀地地理环境对苏轼人格形成的影响
滨州市沿黄河“村名”文化浅议
寒亭区疆域村落及人口变迁初探

附录: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的发言
展开全部

地名观澜:优秀地名论文集 节选

  《地名观澜》:  济南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北麓,泰山是济南*重要的地理坐标,所以唐代大文豪、北海太守李邕曾有诗歌咏济南:“泰山雄地理,巨壑渺云庄。”可是在地名文化上,济南与泰山的关系并不密切。唯一一次发生在1913年,这一年政府将地方政区确定为省、道、县三级,将原清代的山东三道改划为岱北、岱南、济西、胶东四道,济南等各府遂撤销。岱北道治历城。岱北即泰山北。1914年,岱北道改为济南道。  济南古城所在的历城,本名“历下”。历下者,历山之下也。历山在城南,是一座小山,属于泰山北麓的余脉。这座小山是济南的历史文化名山,上古圣王大舜曾耕稼于此,故又名“舜耕山”。历山北麓有“泉源竞发”的舜井泉群,舜井也叫舜泉,原是一泓很大很深的涌泉,直到明代中叶都是如此,宋代列济南名泉之冠。古史传说这眼井泉曾得到大舜的疏浚,故名“舜井”,又因为在历山脚下,所以古代又名“历井”。舜井泉群为历水的源头,历水向北流去,今曲水亭街上的河流,便是古代历水的孑遗。历水在百花洲南侧折向西流去,进入历水陂,历水在大明湖西南隅。大明湖正是在古历水陂的基础上形成的。  历水陂除了接纳历水,还接纳了从正南方向流来的发源于趵突泉泉群的娥英水。历水与娥英水在历水陂汇合,继续向北流去,经过中古时期的鹊山湖,*后在泺口注入济水。  如此,可以看出,*早的历下城,东有历水,西有娥英水,北有历水陂,它是依托着历水、娥英水这两条泉溪建立起来的,这两条泉溪就是济南古城——历下的母亲河。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在当时历水源头有舜祠,娥英水源头有娥英祠。娥英,就是尧女舜妻的娥皇女英,可见,舜帝夫妻就是济南古城——历下的保护神。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何以唐代诗人将济南郡城——历下称作“舜子郡”了。所谓舜子郡,即舜子郡城,也就是“舜城”。  虞舜所处的时代,正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距今-40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龙山文化,*初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就在济南古城以东五六十里的龙山镇城子崖。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十余年前在舜井西南侧曾发现龙山文化遗存。联系到舜耕历山、淘井修仓的古史传说,应该说,距今四千多年前,在舜井西侧,也就是历水西侧,已经出现了泉水聚落,这应该是济南古城——历下城的滥觞或前身。  从传世古籍看,“历下”一名*早出现于春秋。公元前555年,齐晋曾交战于此。然而从传世的西周三件青铜器铭文来看,西周时不仅有历下城,而且历下城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它就坐落在“历、汭”。“汭”,河流与河流交汇处,或者河流拐弯处。上古文明往往就发生成长于这种称作“汭”的地方,因为取水方便。西周时期,齐鲁两国之间,小邦国林立,这些小邦国又往往是殷商旧国。如此说来,历国极有可能在殷商时就已存在。济南古城西侧三四里地的刘家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土过数件高规格的殷商青铜器。出土地应该是一座高规格的殷商贵族墓,贵族墓在此,贵族的居处必在历下无疑。所以,济南古城——历下城,起码有3000年的建城史。关于济南古城的建城史,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称济南建城2600年,理由是《春秋》经、传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这一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相会。泺之具体所指,西晋杜预注:“泺水在济南历城县西北,入济。”指的是泺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指的是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则认为泺是指泺水入济的泺口(今写作洛口)。以上三说,我认为应以杨伯峻泺口说为是。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