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作者:姜永志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3cm 页数: 30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4.7(3.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26.9(5.4折)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484985
  • 条形码:9787544484985 ; 978-7-5444-849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士 本书姜永志的这本著作也是对*近几年对理论心理学思考进行系统整理而成的专著,在内在逻辑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书中的某些内容甚至可以为研究生开设一门理论心理学课程。 本书框架完整、结构合理,很多心理学理论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提出心理学分类体系的横向向度与纵向维度之分的说法,他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对中国民族心理学本土化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现在研究者深思的问题。总的来看,这是一部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目前心理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学术专著。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心理学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近年按照理论心理学研究逻辑框架完成的一部反映国内理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理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书中依次探讨了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心理学研究的本质,理论心理学的逻辑起点,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要,传统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历史贡献,文化视野中的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取向,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民族化取向。本书对理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学科范围划定,以及推动理论心理学学科的完善化和系统化均有借鉴意义。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目录

前言 1

**章 理论心理学研究概论 1

**节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2

第二节 理论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性问题 11

第二章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4

**节 根植历史发展的心理学 24

第二节 心理学历史的发展模式 27

第三节 心理学历史的诠释学解释立场 35

第三章 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析 42

**节 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传统 43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两种方法取向 5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观性变革 75

第四节 心理学方法论的转换与建构 85

第四章 理论心理学研究逻辑体系论要 97

**节 理论心理学研究体系与哲学的关系 98

第二节 理论心理学研究体系的逻辑发展演变 106

第三节 理论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分类发展演变 118

第四节 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发展演变 132

第五章 传统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历史贡献 144

**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历史贡献 145

第二节 意动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155

第三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162

第四节 古典与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172

第五节 辩证与交互行为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182

第六章 文化视野中的理论心理学研究 194

**节 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文化取向 194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文化发展 205

第三节 多元文化心理学研究与追求科学化的关系 215

第七章 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取向 222

**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本土心理学资源 223

第二节 中国当代心理学本土化研究思潮 237

第三节 中国当代心理学本土化研究方向与问题 252

第八章 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民族化取向 262

**节 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多元民族化 263

第二节 中国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民族化历程 268

第三节 中国当代心理学民族化研究方向与问题 276

参考文献 291

后记 306


展开全部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节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心智意识  对于智能心理,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已经产生丰硕的成果,形成一系列体系,如能力因素说(斯皮尔曼二因素说、桑代克多因素说、瑟斯顿群因素说),能力结构说(弗农层次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能力信息加工理论(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结构理论)。但是,西方的研究成果终究是在西方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产生的,因此它的效度是应受到怀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能心理研究要做到学以致用和实用,就要在中国文化的框架下来研究。我们要看到中国人的智能观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之上的,既有荀子《正名》“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智所以能知在人者谓之能”,也有王夫之《中庸注》“智能相因,不知则亦不能矣”,所以说中国人对智与知的看法是不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智能观是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汪凤炎,2004,pp.157 162)。中国关于心智的观点有些是我们的一种财富,有些则是一些糟粕,如封建礼教下的智,封建礼教下的“三纲五常”。因此,中国与西方传统文化下对智与知的理解是有着文化差异的,在中国文化框架下寻求对中国人心智的意识观念,对揭示、理解、解释、预测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将有独特的解释力。中国文化下的心智观是关于身体与心理、行为与心理、意识与心理的内在文化意识观念,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取向。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心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简明地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观非常注重“人和”。汪凤炎认为,中国先哲很早就认识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道理,因此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注重人的重要性。西方管理观是建立在人性假设之上的一种管理心理观,如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的假设、复杂人假设,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背景提出来的。中国则以孔子儒家的道德人假设、韩非子法家的经济人假设、老子道家的自然人假设为前提,而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管理观主要融合了这三家的思想,形成了特有的复杂人假设,在这种传统的关系本位社会的影响下,一切的目标都是获得和谐人际关系,这也是先前说的中国人“尚和”心理在这方面的彰显(汪凤炎,2001)。总的来说,中国人在管理观上的心得就是要得民心,这是中国人的管理观的一个特色。那中国人得民心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得民心*主要的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修身、要正身,做到遵礼、处恭、守信、爱人、俭用、修心。其次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养民爱民。第三是“量能而受,人尽其才”。第四是恩威并重。第五是“奖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换一个角度说,今天的各种理论体系实则就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翻版而已,今天只不过是把它系统化而已。中国文化下的这种管理观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意识既受中国人的自我观影响,又受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影响(费孝通,2008,pp.25 34)。从宏观上来讲,中国人在各种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下已经养成特定时代的“顺民”“良民”心态。因此,这种与西方“独立我”相对应的中国人的“互依我”,在中国文化框架下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这种管理观念明显区别于西方之处就在于中国人注重  人情关系,这种基于人情关系的管理观从古到今都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心里健康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健康保健养生之法,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数出那么几种方法。关于中国人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形全者神全”形神兼顾的共养观。所谓形神共养就是要兼顾生理和心理,由于中国古代就主张要身心兼顾,那么中国文化中关于保健的心理观多具有养神和养形的双重需要,这种形神合一的观点主张从身心的关系角度来探讨保健与长寿的关系问题。第二是“抱神以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静结合的养生观,主张以动养形,以静养神,二者辩证统一,注重使人的心理保持恬静平和的状态。这种以静制燥、精神内守的观点,应该与老子道家的人生观有相同之处。第三是“人法自然”的顺应自然的养生观,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养形调神,以达到身心健康和长寿的目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效法自然是贯穿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法则,并且主张人效法自然的目的是要克制情欲,做到“无为”的境界才能身心健康。第四是“鞭后而寿”的内外兼顾的养生观,主张内外协调,缺什么补什么。第五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以情治情的养生观。中国古代就认识到各种情感的存在是相生相克的,要善于利用一种情绪去调节另一种情绪,所以说“情”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汪凤炎,2001)。以上五层意思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就已经有所体现,有些观点至今仍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理论体系。  现代社会的健康保健以及心理健康的很多理论与方法的来源也大多是从中国古代发展而来。总的来说,早期中国人对养生虽然是形神兼顾,但还是有一定的偏向的,即多主张修“神”,认为心理保健应该遵循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这种过程,人的健康只有通过实现生理、心理、自然、社会这几个方面的协调统一才可以达到。这是一种整体观,这是与西方医学中的哪病医哪是完全不同的,他看到了人是一个整体,健康要通过身心统一才可以达到。因此,中国文化传统不仅提供了身心健康的理论与哲学基础,而且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来进行身心的保健,如内在对道的体认与外在对道的践行相结合,发展出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心性心理观。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观不仅注重作为主体的身体的保健,还注重作为客体的心理的保健。它提供的是一种修身体证的功夫,是一种方法,它将身心统合为一体,儒家的身心发展通过修身达到心理的内圣外王;道家的身心发展通过修身的体证达到清心寡欲,达到无为与自然;佛家的身心发展通过修身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达到身心的超我境界(葛鲁嘉,2008,pp.137 140)。可见,中国文化品性的心理卫生观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身心一体的内在修为与外在修为一体的综合体,这是一种心性论的心道一体的阐释,其中修身养性的修身与体证的方法更是中国传统自我修行的独特方法,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世界范围的心理健康研究。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思维方式  “人格”这个词本非国货,它来自拉丁文,由于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导致当代中国人的人格研究完全西化,而忽略了中国特有文化下的特有特质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社会,人格虽然没被正式提出来,但是这种思想已经在中华民族孕育了几千年。中国古代的这种思想有几个特点:一是“人格平等”的理想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却是不平等的,不过这种思想是好的。二是崇尚“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孔子看来“内圣外王”是智、仁、勇的统一;道家认为“内圣外王”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的完美统一(刘承华,2002,pp.2249)。同时,我们看到对于中国人的人格,先哲都希望是一个完美的统一,但现实情景不是这样的,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面子的影响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戴着面具的,正像美国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一样,人都在隐藏自己,所以一个人的人格也不是完全暴露的(郑雪,2004)。在中国这种文化影响下,我们的行为似乎大多是外儒内道,外儒内法,外道内儒,外佛内道,等等,这也看出中国人的人格体系的构建是相当复杂和凌乱的,似乎中国文化中还缺少一种“唯一信仰”。因此,中国人的人格趋于一种“统一中的多元化”,即以儒家为主导下的多元。在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人过分关注德行而忽视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实现现实人格的基础,还由于过分关注社会关系而忽略了独立我,导致对自我价值的贬低,*终导致人格的歪曲。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同样也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汪凤炎(2004b,p.1)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内省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文化;中国文化是重情文化,西方文化是重智文化;中国文化是伦常本位文化,西方文化是个人本位文化;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西方文化重科学精神;中国文化重统一性,西方文化重差别性。”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明显的,一种文化的差异性根源应该是民族思维的差异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中国文化缔造的,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又进一步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循环思维”;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又使我们发展出全局与整体性思维方式;“唯上是从”塑造了中国人迷信权威,尊经、崇古的思维方式,“经世致用”塑造了中国人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而导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人伦上,尤其是重社会而轻个人,形成群体社会思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八卦理论塑造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和循环思维。因此,中国的古代文化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偏重伦理而缺少认知的思维,是缺少逻辑性、分析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中国的这种思维方式还泛化到整个东方世界,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中国思维方式的文化品性是中国文化心理的产物,是社会、历史、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样是根植于中国主位文化下的文化品性。对中国思维方式的本土化研究将进一步扩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打破西方世界关于思维方式的话语霸权。  ……

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history and reflection 作者简介

姜永志,心理学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国内CSSCI、CSCD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3项;主编《当代理论心理学概论》1部、参著《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价值观的引导:理论思考》《价值观的引导:调查研究》等3部专著。2013年1月被聘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学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