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1920
  • 条形码:9787520331920 ; 978-7-5203-319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基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及货币信息弱势产生市场诚信问题,以信息剩余论及其制度设计来平衡信息,拆除市场失信的信息基础,并运用到医疗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等各种市场的诚信治理中;信息视角的市场治理理论及其机制设计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很终目标是实现市场诚信治理、引导市场主体以诚信为其行为底线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目录


**章市场治理概论...6
**节市场治理的涵义、主体、对象和途径...6
一、市场治理的涵义和主体...6
二、市场治理的对象...6
三、市场治理的途径...8
第二节信息视角的市场治理研究的缘起——新型市场失灵...10
一、规则失灵与市场失灵...10
二、新型市场失灵的形成及其解释力...14
三、新型市场失灵与传统市场失灵的异同分析...17
第三节市场治理的目标...24
一、市场治理*核心的目标诚信交易...24
二、市场治理的诚信目标不同于伦理学、金融学和法学意义的诚信24
第四节市场诚信治理的意义...27
一、市场治理关乎市场存亡...27
二、市场治理的效率意义...29
第二章市场治理的实践理论回顾及其评价...30
**节历史上世界市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30
一、奴隶制经济时期的熟人社会治理...30
二、封建制经济时期的行会治理...30
三、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时期的契约治理...30
四、现代、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31
五、我国市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33
六、马克思的市场治理理论...34
第二节已有市场治理模式的分类评价...34
一、道德教化的局限性...34
二、自由竞争的局限性...35
三、制度治理的局限性...37
第三章市场治理模式的创新——信息剩余论...58
**节信息剩余的含义...58
一、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信息剩余...58
二、约拉姆·巴泽尔产权理论与垄断条款理论的启示61
三、信息剩余论的实践基础...62
第二节信息剩余的作用...63
一、信息剩余促成基础契约...63
二、信息剩余使基础契约有效执行...65
三、信息剩余减少基础契约纠纷...66
第三节信息剩余的作用机理...67
一、利益相容机制...67
二、信息平衡机制...68
第四节信息剩余的特点...70
一、避免潜在损害...70
二、信息剩余的内在约束...70
三、信息剩余不同于道德准则...71
四、信息剩余的低成本...71
第五节信息剩余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比较...72
一、信息剩余不同于信息不对称...73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沿革...73
第四章基于信息剩余理论的制度建设...75
**节退货制度的经济学诠释...75
一、退货制度生成的根源...75
二、退货制度是一种信息剩余制度...76
三、退货制度的作用机理...77
四、退货制度的制度优势...79
第二节作为补充性契约的信息剩余制度建设...81
一、补充性契约的概念及其由来...81
二、补充性契约的效力及其作用机理...82
三、信息剩余的独占...85
四、补充性契约的扩展——专家导购制...85
五、契约效力的根源...86
六、制度空间与私有信息的化解...87
第五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劳动力市场分配问题...97
**节初次分配失衡的必然性...97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初次分配失衡的必然性...97
二、信息优势者分余...99
第二节初次分配失衡的化解路径...100
一、“自我人力资本提升”的微观化解路径...100
二、“多元在场性合作社会治理模式”的宏观化解路径103
第六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农民工市场问题...107
**节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的比较研究...107
一、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三个概念的诠释107
二、三个概念的多维比较...108
第二节三个概念及其比较研究的意义...110
一、三个剩余、农民工消费结构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相互促进110
二、三个剩余理论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诠释...114
三、对现实经济问题诠释和引导的路径拓宽...114
四、马克思资本逻辑与信息逻辑的关系...115
第七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商业保险市场问题...117
**节保险的*大诚信原则与理赔难...117
一、保险的*大诚信原则...117
二、理赔难——货币信息弱势的*主要表现...119
三、怎样看待保险欺诈这种“货币强势”现象...121
第二节商业保险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危害与化解...122
一、保险诚信使保险人面临危机...122
二、投保人的回避效应、缄口效应和抬腿效应...123
三、保险人是保险诚信关键...128
四、被保险人的诚信问题...129
第八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教育市场问题...131
**节教研室连带责任制度设计原则...131
一、奖惩对称原则...131
二、激励相容原则...131
三、管理系统化原则...132
第二节连带责任制度的制定...132
一、连带内容...132
二、连带责任特点...135
第三节连带责任制度的有效性机理...135
一、利益相关机制...136
二、效用强化机制...136
三、组织歧视机制...137
四、教研室声誉机制...138
第九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人力资本收益分配问题138
**节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矛盾的根源...138
一、社会现实中人力资本收益分配问题的凸显...138
二、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矛盾的根源...139
第二节人才培养的困惑...140
一、家庭投资的困惑...140
二、贷款机构的困惑...141
三、人才聘用者的困惑...142
四、国家的困惑...142
第三节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矛盾的危害及出路...143
一、对投资人的重要影响...143
二、人力资本投资者的公平回报...144
第十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债务市场问题...144
**节债务市场中的诚信关系...144
一、债务诚信的根基...145
二、债务的歉疚机制...146
第二节债务市场诚信建设制度化...146
一、多因素合力...146
二、诚信记录的一票否决制...146
第十一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循环经济问题...147
**节研究背景...147
一、实践背景...147
二、政策背景...148
三、理论背景...151
第二节河北省循环经济研究现状...151
一、研究目的...151
二、研究意义...153
三、研究现状分析...153
第三节河北省循环经济内容...154
一、企业微观动力机制的含义...155
二、河北省循环经济的企业微观动力机制的现状...155
三、河北省循环经济的企业微观动力机制问题的危害157
四、河北省循环经济的企业微观动力机制问题的成因158
五、河北省循环经济的企业微观动力机制问题的出路164
六、对策和建议...167
第十二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公共政策问题...168
**节信息成本的降低对公共政策的需求...168
一、信号失灵...168
二、信号维护方式的成本比较及其选择...169
第二节信号规制与制度交易...170
一、制度交易的分类...170
二、信号规制的归属...171
三、规制信号的公共政策的局限性...171
第三节公共政策制度的多级委托代理风险...174
一、利私本能与社会角色冲突的本质规定...174
二、利私本能和社会角色的冲突是委托人风险产生的根源176
三、启示...178
第十三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医疗市场问题...178
**节经济学视角的医患关系及其矛盾...179
一、医患关系的多个视角...179
二、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表现及危害...183
三、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原因...185
第二节病人治疗跟踪制...188
一、已有应对措施及其局限性...188
二、病人治疗跟踪的制度安排...196
第十四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问题199
**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诚信问题...199
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诚信问题的表现...199
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诚信问题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总体布局的危害201
第二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诚信问题的成因及其化解...202
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诚信问题的成因...202
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诚信问题信息视角的治理机制设计204
第十五章信息剩余理论的应用性研究——网络市场问题...205
**节网络市场的诚信问题...205
一、网络市场的特点...205
二、网络市场的货币信息弱势...206
第二节网络市场治理机制...207
一、拆包后付款...207
二、网络市场治理机制的博弈论诠释208

展开全部

信息视角下的市场治理研究 作者简介

刘彦平,1965年生,籍贯河北蠡县,河北经贸大学马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中央党校博士毕业,多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消费结构与其人力资本的提升研究”13BKS028和多项省级课题,曾获得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发表论著30篇。 田光,张家口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天津大学博士毕业,多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持有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信息视角的市场治理研究”(13YJA790103)和多项省级课题,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学、社科成果奖多项,其中教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发表论著3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