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核心推导语法

核心推导语法

作者:陆丙甫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4cm 页数: 31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2(7.2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核心推导语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484282
  • 条形码:9787544484282 ; 978-7-5444-842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核心推导语法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语言文字工作者 《核心推导语法(第二版)》于2015年8月初版,立足于认知心理基础,从听话人解码的角度出发,将语义和句法相联系,提出了一种兼顾核心词和层次的“向心层次分析法”和由有限多项式构成的“向心轨层”的语法结构观念,基本上解决了80年代讨论中所指出的两种析句方法的弊病。 在此基础上,还对汉语语法分析中的一些传统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了统一处理,比如词类划分、语法本位、向心结构、多项定语的语序、主谓谓语句、主语和话题的区分、作格动词,以及基本句型的确定等,可谓是“提纲挈领,以一持万”,给当时国内的语法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全书书脉络清晰,观点明确,分析推导层层深入。

核心推导语法 内容简介

以兼顾核心词和层次的“向心层次分析法”,以及由有限多项式构成的“向心轨道”的语法描写形式、结构观念为出发点,对词本位、短语本位等进行系统分析。

核心推导语法 目录

1导言: 核心作为句法推导的起点

1.1结构核心在结构分析中的规定作用

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1.3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1.4背景和基本内容

2有限切分

2.1直接成分分析法

2.2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不足

2.3无限扩展的条件和有限切分

2.4向心层次、轨层结构

2.5限度为“七左右的有限多项式”和“直属成分分析法”

2.6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区别

2.7各种句子分析法和句子观之比较

3语法学中的“核心”概念

3.1Bloomfield的等同性标准及其矛盾

3.2语义标准

3.3规定性、稳定性标准

3.4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核心

3.5作为原型概念的“核心”

3.6内向性的理据性分析

3.7内向性例外的各种情况

3.8词类分析

4作为坐标原点的核心词

4.1作为描写结构关系之起点的核心

4.2多项式中核心的作用

4.3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看核心的稳定性

4.4轨层结构和“语义靠近原理”

4.5核心作为相对静止点的数量表达

5核心是结构整体性的定义者

5.1核心对移动范围的基本限制

5.2“块”的整体性定义

5.3板块的封闭性和“孤岛”现象

6语序变换的基本情况

6.1板块限制和轨层限制的数量效果

6.2违背轨层限制的移动——“内小外大”

6.3违背板块限制的移动——整块拆散

6.4移动的基本去向——外移和降落两端

6.5自由变位和语序“链”的分化

6.6特殊的移动: 词块内移

7转换和层面

7.1转换

7.2主语问题

7.3话题问题

7.4非话题化的成分前移和空语类的分化

7.5六个生成层面

8汉语句子结构和句型问题

8.1句型和层面、轨层的关系

8.2句子成分分布的四大位域

8.3动词后置成分和基础句型

8.4具体句型试析

9自然语言理解和同步组块

9.1同步性动态分析

9.2同步组块的基本过程

9.3自然语言降低语句难度的策略

9.4组块计量的改进

10一致性作为语法推导的初始起点和终极目标

10.1科学体系和初始起点

10.2语法学中的基本公理: 语言结构跟人类信息处理

能力的一致性

10.3语法学中的基本公设: 语法形式与交际功能的一致性

10.4从简单共性推导到复杂共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

附录二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 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索引


展开全部

核心推导语法 节选

语法所研究的主要是语句结构的问题。而所谓结构,就是整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结构分析的**步就是如何把一个语言结构体,如句子、短语,切分成若干个组成成分,即切分分析。第二步就是如何去分析、整理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即关系分析。 无论是切分分析还是关系分析,都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供我们选择。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标准去择优而选呢?也许主要的标准有两条: 一是客观上看哪种处理*能反映出语言结构的本质,二是主观上看哪种处理*容易被人理解、掌握。所幸就语言结构而言,这两个标准在极大的程度上是一致、重合的: 因为语言原本就是人类智力的产物,语言的本质就同人类的主观智力,即认知能力,有着极其密切而深刻的联系,所以反映其结构本质的成分切分和关系分析,也总能反映出人类认知的特点并易于为人类认知所把握。 以切分分析而言,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能为我们的认知所把握的“有限切分”。只要目标确定,切分总有尽头,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用一个核心去限定切分的方向、程序和终点。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任何一个语言结构体的组成成分都将是一个有限多项式,这就反映了人类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这一本质;另一方面,这个有限多项式的项目数又必然不会超过七项左右,正好同人类短时记忆和注意力的广度相一致,因而这种有限多项式也是便于我们理解、掌握的形式。 以关系分析而言,也应该用一个核心作为起点或坐标原点。好比分析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总要先确定一个中心成员,通常是家长或户主,以此推出去,每个人的身份才能明确下来。除此之外,为了对成分间的位置关系和移动方式作明确的形式分析,也要先确定一个核心作为定位标准和相对静止点。这样的分析,同人类*基本的、对事物空间关系的认知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也是容易理解、掌握的。 总起来说,结构核心在切分分析中具有“定向(确定切分深入的方向)、定界(确定切分的下限)”的作用,在关系分析中具有“定义(确定成分身份)、定位(确定成分的位置)”的作用。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结构核心的这两方面基本作用。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