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96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30.9(5.5折) 定价  ¥2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590094
  • 条形码:9787532590094 ; 978-7-5325-9009-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本书特色

《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一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以前中国数十所大学史学系课程,择录教员名录。所收录的大学包括国立、私立以及相关学院三类,“史学系”为泛称,主要指史学系、历史学系、史地系、历史社会系等;第二部分汇集当时史学系课程规划以及讨论资料;第三部分为各类报刊杂志所刊载的时人所撰各校史学系概况的文章。同时择录未专门设系而有系统历史课程者,并选录部分史学研究所课程概况。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内容简介

《现代大学史学系课程概览》一书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以前中国数十所大学史学系课程,择录教员名录。所收录的大学包括国立、私立以及相关学院三类,“史学系”为泛称,主要指史学系、历史学系、史地系、历史社会系等;第二部分汇集当时史学系课程规划以及讨论资料;第三部分为各类报刊杂志所刊载的时人所撰各校史学系概况的文章。同时择录未专门设系而有系统历史课程者,并选录部分史学研究所课程概况。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目录

丛刊缘起 1
前言 1

北京大学史学门课程(1917-1918) 1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19) 10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20) 12
北京大学史学系科目(1921) 15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23) 17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24) 21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25) 30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26) 39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29) 49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30) 51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31) 55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32) 67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指导书(1933) 75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34) 82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35) 90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36) 100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39) 110
北京大学史学系课程(1941) 115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教授实施状况(1918) 118
北京民国大学历史学系学则概要(1924) 126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系课程(1942) 128
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史地学系(1930) 130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文史学系(1936) 133
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史学系(1930) 143
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七分班史学系(1946) 144
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课程标准(1934) 146
长沙临时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7) 157
成都大学历史学系课程(1929) 159
成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课程标准(1930) 161
重庆大学史学系(1935) 164
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4) 169
东北大学史学系(1931) 175
东南大学历史系学程详表(1923) 182
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学程纲要(1936) 184
复旦大学史地学系分年课程表(1947) 187
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1928) 193
福建协和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4) 196
辅仁大学史学系课程(1930) 198
辅仁大学史学系(1931) 200
辅仁大学文学院史学系课程组织及说明(1935) 202
辅仁大学史学系(1937) 210
辅仁大学史学系(1938) 214
辅仁大学史学系(1939) 219
辅仁大学史学系(1941) 224
辅仁大学史学系(1942) 229
辅仁大学史学系(1947) 231
广东大学史学系课程(1924) 236
广东大学史学系课程(1941) 237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文史学系暂行课程表(1935) 241
光华大学历史系(1936) 246
海疆学校史地组科目表(1945) 251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学系概况(1934) 252
河南大学文史学系(1935-1936) 268
沪江大学政治历史系(1931) 270
华中大学历史社会系(1935) 273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系(1936) 277
金陵大学历史学系(1933) 294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历史学系(1936) 298
岭南大学史学科目说明(1934) 300
南开大学文科历史学学程表(1923) 303
齐鲁大学历史政治学系(1931) 305
清华大学历史系(1926) 312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29) 314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30) 318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32) 323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35) 330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37) 340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47) 349
山西大学历史学系(1947) 358
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史学系课程表(1934) 365
上海女子大学史地学系(1938) 373
圣约翰大学历史系学程(1922) 374
四川大学史学系(1936) 375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0) 388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1) 393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2) 398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3) 404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4) 411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5) 418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6) 425
武汉大学史学系(1937-1938) 433
西北大学历史学系(1947) 445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7) 448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8) 450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9) 452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0) 454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1) 456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2) 458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3) 460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4) 462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5) 464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26) 466
厦门大学史学系(1930) 472
厦门大学史学系(1931) 479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3) 482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4) 485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5) 489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6) 493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1941) 504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20) 512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28) 513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29) 519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30) 527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课程一览(1931) 536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35) 545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36) 556
燕京大学历史学系(1941) 564
英士大学史学系(1947) 575
云南大学文史学系(1947) 576
浙江大学历史学程纲要(1932) 578
浙江大学史地学系(1937) 581
浙江大学史地学系(1947) 585
之江文理学院历史系学程说明(1939) 588
中国公学史学社会学系(1929) 590
中山大学史学系(1930) 593
中山大学史学系(1933) 596
中山大学史学系课程概略(1934) 600
中山大学史学系(1935) 601
中山大学史学系(1936) 604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1943) 617
中央大学史学系(1930) 620
中央大学史学系选课指导书(1933) 640
中央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学程表(1941) 669

北京大学史学系过去之略史与将来之希望(1929) 朱希祖?673
北京大学史学系概况(1934) 廖远兮?676
北大史学系的新动向(1935) 士?丁?680
北京大学史学系南迁记略(1939) 682
北大史学系近况(1946) 张?劲?684
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 艾治平?689
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 691
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 694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32) 黎锦熙?696
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系简况(1947) 苏希轼?697
东北大学历史系概况(1941) 699
复旦大学史学系概况(1930) 余楠秋?700
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1941) 701
福建协合大学历史学系概况(1948) 702
漫谈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及一九四九班(1949) 703
广东大学史学系一周年经过概略(1925) 吴?康?705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史地系概况(1943) 707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历史学系(1948) 710
光华大学历史系概况(1947) 吕思勉?711
光华大学历史系(1949) 712
贵阳师范学院史地系概况(1948) 713
贵州大学历史学系(1948) 714
华西协和大学历史社会系消息(1940) 715
......
展开全部

(1912-1949)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全2册)(精) 作者简介

王应宪,安徽人,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经学史、清代学术史研究。著有《清代吴派学术研究》,参与整理《王国维全集》《延绥镇志》,在《史学史研究》《安徽史学》《中国学术年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