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4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153671
  • 条形码:9787105153671 ; 978-7-105-15367-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内容简介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成立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经过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的积极筹备,10月在贵阳胜利召开了“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民族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恢复了民族学科的科学地位,建立了“中国民族学学会”。  会议的应时召开,使参会人员倍感科学春天的到来而深受鼓舞和启发。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云贵川桂藏和北京等省市区的部分代表,就筹建西南地区民族研究学会组织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并建立筹备委员会。在马曜等专家学者积极努力和各省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1年11月在昆明召开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员主要采取团体会员制,包括上述五省(区)(系指云、贵、川、桂、藏)和北京的民族研究所、民族学院以及有关科研、高等院校的成员,也包括一部分有多年民族工作经验的民族工作干部和一部分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其他战线的成员。”  学会建立30年来,已顺利进入第9届,历届领导班子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各会员单位的作用,团结学会广大会员,努力推动西南民族科学研究事业的向前发展,加强民族学科建设,加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服务。学会具有建立早、行动快、形势好、起点高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形势下开始的。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目录

壮学研究
构建壮学体系刍议
壮学研究与壮学丛书——《壮学丛书》总序
广西民族研究50年
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论壮学
论壮族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
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壮族乡村文化的影响——以广西板隆村为例
壮族传统水文化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瑶苗民族研究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
南岭走廊与瑶族研究——人类学学者访谈录
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
苗族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侗仫佬毛南民族研究
侗族传统文化特征试探
侗族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
仫佬族族源新探
仫佬族依饭节文化的传承及其演变
毛南族研究综述
毛南族传统宗教仪式“求花还愿”透视
广西毛南族生态伦理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

其他世居民族研究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广西卷 节选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广西卷)》:  开展壮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壮学研究,使人们对壮族及其历史文化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次,壮学研究可以增进壮族人民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壮族及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奋斗。由于长期受汉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加上壮族没有统一的文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因此壮族的文化认同心理比较淡薄,历史上,“汉裔”情绪根深蒂固,近代以来,“壮族已汉化”的观念影响深远,直到今日,仍有人说:“没有特点就是壮族的特点。”我们开展壮学研究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猎奇和“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弘扬壮族文化,使壮民族认识自我,构建壮族的文化自觉,从而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三,加强壮学研究,对促进壮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推动壮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壮学的终极目标在于继承和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接轨,使壮族在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里,赶上国内先进民族,*终实现壮族现代化。一句话,壮学将是壮族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之一翼。我们正是以上述壮学的理论为指针,来编纂《壮学丛书》,以实现建立壮学体系的崇高目标。  《壮学丛书》分研究资料和研究著作两大部分。  壮学研究资料是壮学研究的基础。由于过去没有统一规范的文字以及历史的原因,壮族不像国内藏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为弥补这一重大缺陷,需要建立壮学研究的基础资料。这也是壮学体系与其他民族学的不同之处。在这方面,1985年以来,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成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列主要搜集壮族的典籍,抢救和保存整理壮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供人们阅赏和研究。其中:**,收集壮族*重要的古传典籍,加以影印、翻译、注释或点校出版。第二,收集壮族民间流传存藏的以及出土文物中有关壮族历史文化的资料,按学科归类,依历史顺序,汇编成集出版。第三,收集壮族历代各种著名人物的著作整理出版,这些著作代表了壮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水平,将这些代表性人物的著作结集出版,是保存壮族思想文化资料的重要方面。第四,壮族民歌古籍(含口碑)的收集整理。壮族民歌古籍(含口碑)内涵丰富,过去曾将某些古籍视为文学作品,译成汉文出版,但未能保持壮族民歌文化原貌,未能真实反映它们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壮学丛书》将广为收集,并按照保持原貌的科学的方法整理出版。  壮学研究专著部分大致分为壮族传统文化研究与壮族现代化研究两个系列。以往的壮学研究成果,多属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壮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被确认为一个民族,从此以后,壮族才真正享有民族平等地位,随着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民族识别,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展民族经济建设,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展民族经济建设,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等,壮族传统文化研究才蓬勃开展起来。我们不能说壮族传统文化研究可以画句号了。正如上文所述,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使之成为科学体系,是《壮学丛书》所追求的远大目标。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