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7.3(7.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29772
  • 条形码:9787544729772 ; 978-7-5447-2977-2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特色

《全球化面面观》以深远的论说、综合的视野和精致的观察,概览和透视了全球化的大部分面貌和性质,并且在现有的各大类关于全球化的理论或意识形态面前既博采众长,又*越偏颇。国内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作序推荐。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内容简介

作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高的字眼之一,“全球化”描述的是变化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环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项进程在不断加速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全球化面面观》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全球化的多个方面,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全球化”被赋予的新的含义。读完全书,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全球化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吗?全球化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目录

前言

缩略语

1 全球化: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2 全球化是一个新现象吗?

3 全球化的经济向度

4 全球化的政治向度

5 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6 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向度

7 全球主义面临的挑战

8 对全球化未来的估量

索引

英文原文



展开全部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节选

**章 全球化: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2001年秋,我为一个本科班开设现代社会政治理论课程。此前不久,恐怖分子袭击了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觉得难以理解我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无法把宗教激进主义的暴力与一幅展现发达技术、正在进入全球化的现实世界图景联系起来。“我理解‘全球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它有时指自相矛盾的社会进程,”教室后排一个充满灵气的历史专业的学生不无讽刺地向我发问,“但是,电视上那个住在阿富汗山洞里的宗教狂热分子正在谴责现代性和世俗主义,你怎么能认为他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全球化的综合动因?难道恐怖主义的恶行不正是在表现着相反的一面,即地方主义势力的发展会破坏全球化的进程吗?”显然,这个学生是在指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他在10月7日通过录像带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谴责“国际社会的异端行径”。 强烈的求知欲促使这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也意识到,全球化作为目前流行的一个术语,它的含义模糊不清;若不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它具体化,它会永远让人觉得神秘费解。因此,在继续对全球化作出界定、分析和澄清之前,们不能以抽象的方式来切入主题。我认为应从上文提到的录像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对那些形象进行的解构分析,为什么会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动因。 解构奥萨玛?本?拉登 那盘声名狼藉的录像带没有日期,专家们估计它是在播出前两个星期内录制的。为了达到*佳效果,录像带的发布时间似乎经过精心策划,正好赶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发动空袭的那一天。虽然奥萨玛?本?拉登和他的高级幕僚躲在偏僻的山区,但他们肯定拥有高科技录音设备。而且,“基地”组织成员消息灵通,他们显然能够快捷地利用复杂的信息和通讯网络,在确切的时间掌握有关国际形势。本?拉登曾义正词严地谴责现代性的力量,但正是依靠20世纪*后20年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他领导的组织才能得以顺利运行。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明显的矛盾,我们可以分析国与国之间复杂的依存链,依靠它,本?拉登的信息才能传送给世界各地的亿万电视观众。录像带从阿富汗东部封闭的大山里一路飞到了首都喀布尔,然后又不知由谁带到了当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办公室外。五年前,国家出资修建了半岛电视台这一电视网络;作为一个阿拉伯语的新闻时事频道,当时它仅提供有限的几个节目。在半岛电视台设立之前,阿拉伯国家根本就没有*前沿的电视新闻业——如可自由表明立场的公众话题采访和观众可电话参与的现场访谈节目。然而在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在被欧美火箭和宇宙飞船送入轨道的卫星的强大支持下,半岛电视台就开始为中东观众昼夜不停地播放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节目了。 事实上,随着圆盘式电视卫星天线体积的缩小和大幅降价,半岛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又进一步扩大了。不经意间,人们发现,即使低收入人群也能买得起这类技术设备。在世纪之交,五大洲的人们已可以全天24小时观看半岛电视台的节目。2001年,半岛电视台总裁与有线新闻网——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超级跨国公司旗下的一家主要的新闻网——签署了一项能带来巨大利润的合作协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半岛电视台在全球的扩张。几个月后,当全世界都在关注阿富汗战争,半岛电视台已然成为一家势力强大的全球性媒体。它可以把设备租赁给一些重要的新闻媒体,如路透社和美国广播公司,还能向美联社和英国广播公司出售卫星时段,甚至还与另外一家美国全国有线广播公司合作,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阿拉伯语的经济新闻频道。 由于不受国界和地形的限制,这些四处扩张的新闻媒体之间能够有效地开展合作。仅在奥萨玛?本?拉登的录像带送到位于喀布尔的半岛电视台办公室几个小时后,有线新闻网就得到并播放了这盘录像带的副本。布什政府对当代神速的信息交换始料未及,于是要求卡塔尔政府“约束控制好半岛电视台”,宣称未经事先磋商就轻易播出本?拉登的录像带会导致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高涨,从而威胁和破坏美国的战事。然而,“损失”已无可挽回,只要拥有电脑和调制解调器,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观看录像带的片段,浏览本?拉登的全文声明。半岛电视台的网站迅速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其日点击量达七百多万次。 显然,这一系列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使本?拉登的声明快速地传遍了全世界。然而同时必须强调,即使是那些反对、谴责现代性的人也无法逃避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广泛传播信息和吸纳新成员,反现代化的人也不得不利用由全球化提供的工具。本?拉登在录像带里的着装打扮就表现了这一点:他内穿阿拉伯的传统服装,外套流行的越南军绿色战服。其实,他的衣着体现了时下的碎片化和交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全球化研究者称为“杂交化”——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的不同文化形式和风格的混合。实际上,那件色彩斑驳的战服上的浅色富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它来自前苏联,同时让人想起在20世纪80年代,本?拉登和其他伊斯兰军人曾以激烈的游击战抗击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那支从不离身的AK-47式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也可能来自俄罗斯,虽然人们知道,四十多年来全世界数十家兵工厂都在生产这种常见的武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共生产了七千多万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至少有五十个国家曾用它来装备军队,从而使它成为全世界*受欢迎的武器。可见,本?拉登的AK-47步枪可能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然而过去20年间,有组织的犯罪正在快速地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因此不难想象,本?拉登的那支枪可能是“基地”组织和俄罗斯黑手党这类强大的国际犯罪组织走私的军火。那支枪也可能是通过秘密武器交易进入阿富汗境内的。 如果仔细观察本?拉登的右手腕,就不难发现另一点线索,它也会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化的强大动因。当本?拉登对着话筒蔑视美国及其盟国时,挽起的衣袖让人注意到他戴着一块时髦的运动手表。看到这只价格不菲的手表,记者们纷纷猜测它的来路。*后他们一致认为那是一块天美时手表。这种表如同苹果派一样也是美国的特产,而它居然出现在“基地”组织领导人的手上,这真是颇具讽刺意味。毕竟天美时公司的前身是19世纪50年代成立的沃特伯里钟表厂,它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诺格塔克山谷,在整个19世纪那里一直被人们称为“美国的瑞士”。现在,天美时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世界上65个国家的附属企业和营销部保持密切的业务关系。它的公司雇员来自世界各地,其总数达7500人。他们多来自低收入的南半球国家,已经成为了天美时公司全球生产进程的主力。 通过简要地解构录像带里一些重要的形象特征,就不难理解,阿富汗山洞前那个反现代的恐怖分子的形象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的不合时宜,但实际却表现了全球化的基本动因。确实,正是由于世界各地间的相互依存正在以史上*快的速度增强,地方主义与普世主义势力之间的冲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像“基地”组织这样的国际恐怖组织的出现不过是全球化现象的诸多表现之一。正如本?拉登“纯粹的伊斯兰”这一浪漫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现代想象的结果一样,我们的全球化时代,以它对技术的迷恋和批量销售的商品,持久地激起了强烈的反全球化潮流。 对奥萨玛?本?拉登的解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它解释了全球化错综复杂而有时又自相矛盾的社会动因。现在,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有利的视角出发,给全球化总结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定义;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全球化这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让它不再如大家所说的那样难以界定和难以说明。 定义全球化 “全球化”这个术语*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从此,无论是在通俗文献还是在学术文献中,人们一直用它来描述一种进程、一种状态、一个体系、一股力量或一个时代。由于这些众说纷纭的说法意义大不相同,因此不加辨别地使用它们经常会让人感到晦涩难解,从而造成混乱。假如草率地把进程和状态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无效的循环论证式的定义。例如,经常说的那个同义反复的定义——“全球化(进程)导致更多的全球化(状态)”——就无法让我们分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意义差别。因此,我建议用全球性这个术语来表达一种社会状态,它的特点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关联和流动,使许多通常存在的界限变得无关紧要。然而,我们不能认为“全球性”是指一个确定的、不再发展的终点;相反,这个概念指一种特定的社会状态——和其他的状态一样,它注定会被具有独特本质的各种新的社会状态所取代。比如说,不难想象,全球性可能会成为一种叫做“星球性”的东西——对太阳系进行成功殖民后带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构成;而且,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出全球性的不同社会表现:或者主要建立在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的价值观念以及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之上,或者体现为更多社区性和合作性的社会安排,其中包括了较少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有这些可能的表现都证明了,全球性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可以更好地判断哪个表现将可能占据上风。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简介

作 者 曼弗雷德?B.斯蒂格,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化的理论与意识形态、比较政治学、比较社会学、非暴力理论和国际政治。近期的著述有《全球化:新市场意识形态》、《甘地的抉择:非暴力原则和国家主义力量》、《暴力及其他:跨学科读本》及《追寻进化的社会主义:都阿德?伯恩斯坦与社会民主》。 序言作者 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和历史、战略理论和战略史、当今国际政治、中美两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8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处从事长时间独立研究,并且多次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丹佛大学和日本爱知大学等处讲授研究生课程。已出版学术独著十二部、编著两部、独译或主译著作十部,发表论文和评论四百多篇。已发表的论著中许多有广泛的海内外学术影响或社会影响。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纸板和印刷都很好。书比较新,这本书很多大师推荐过。

    纸板和印刷都很好。书比较新,这本书很多大师推荐过。

    2019/12/11 22:04:00
    读者:qiy***(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卢梭与浪漫主义

    卢梭与浪漫主义

    白璧德
    ¥32.5¥65
  • 单向街

    单向街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陶林 译
    ¥34.4¥49.8
  • 理想国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范晓潮 译
    ¥38¥45.8
  • 君主论

    君主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9.5¥22
  • 哲学简史

    哲学简史

    [英]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
    ¥21.8¥42.8
  • 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

    [印度]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著,黄涛 译
    ¥11.9¥20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