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作者:郭德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9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0527
  • 条形码:9787520330527 ; 978-7-5203-305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内容简介

本文主要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视角对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以公共管理生态的视阈超越为前提;以老龄化研究过程中的思维转向为基础;针对90后大学生孝道观念嬗变的调查,同时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基于CGSS2006数据的定序logit回归等方法,对当下孝道存在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以传统孝道为基础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代际伦理体系的对策进行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探讨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与生活世界如何接轨的问题。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需要厘清的问题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框架

**章 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 传统孝道的演化脉络、主要内涵及基本构成体系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 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及代际伦理研究

第二章 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基于公共管理生态理论的视域超越
一 公共管理生态概念的形成过程——基于历史文献的分析
二 公共管理生态的研究视角
三 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公共管理生态研究的意义及内涵
四 关注文化生态系统且重点着眼于代际伦理关系
五 小结

第三章 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老龄化研究过程中的思维转向
一 老龄化研究的复杂性
二 老龄化研究的文献梳理
三 老龄化研究过程中的分析思维和整体思维
四 终极视域的审视——认识老龄化新视角的开启
五 小结

第四章 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核心构成的质性研究
——基于半结构访谈的传统孝道存在状况的考察
一 传统孝道是老龄化进程中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核心构成
二 质性访谈法是一条重要途径
三 半结构访谈法的具体应用
四 访谈的具体实施过程
五 访谈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结果分析
六 小结

第五章 传统孝道在当代存在状况的定量研究
——以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为分析基础
一 当代大学生孝道状况的量化研究——以对某区域性高校的调查为分析基础
二 关于调查对象背景性因素的统计分析
三 调查结果分析
四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全国性调查的传统孝道嬗变分析
——以CGSS2006调查为分析基础
一 背景性因素分析
二 对被访者孝道观念的分析
三 当代孝道观念所受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CGSS2006数据的分析
四 小结

第七章 老龄化进程中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探讨
一 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老龄化进程中以传统孝道为基础的代际伦理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
展开全部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节选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一)老龄化研究过程中分析思维的特征  在当前中国老龄化研究过程中,对分析思维的倚重当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老龄化是在社会诸多系统的相互渗透中所形成的网状系统中进行的,这些系统构成了老龄化发展演化的整体性社会背景,这种存在状态决定了即使要高屋建瓴地把握老龄化整体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应对策略也要以精确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论为基础,因此,正是当前老龄化的复杂程度使得分析思维的价值和优势由此清楚地显现出来了。老龄化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究竟如何实现并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相应的应对策略应如何被科学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在对这些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分析思维几乎成了难以超越的一种思维模式。诚然,在当前也有一些立足整体联系对老龄化进行的高水平研究,但这些研究绝不是在黑箱状态中进行的,而是以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或解决为研究基础的。尽管如此,在老龄化研究过程中分析思维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①为了深入进行研究,在分析思维框架下需要对老龄化的存在状态进行分割并将其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在此境况下,老龄化被分别置于人口、经济、管理、政治等不同学科领域中,而在这些学科中认识对象又被进行了更为细微的划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某些方面对老龄化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深入的地步,但学科间存在的固有界限却束缚了对老龄化的一些整体性认识,而且使理论和现实的衔接出现了一些新的障碍。②在老龄化研究过程中,大量实证主义方法的引入使老龄化研究渗透出了浓厚的科学主义气息。科学主义赋予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至高的地位。①不可否认,大量自然科学方法的引入使得对老龄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分析更为透彻、清晰、准确,分析思维的深化从而有了可靠的认识基础。但在此过程中,分析思维和科学主义的相互渗透又引发了另外一些极端走势:即将自然科学范式泛化并在科学和人文之间人为设置鸿沟等问题,这样在思维深处则会出现对人文科学的拒斥,老龄化及其相关问题越来越被当成一种类似自然科学的研究,其中的人文关怀日渐失落。③分析思维对老龄化的多层次分割使老龄化以碎片化状态存在于不同系统之中,这种分割相当程度地破坏了老龄化自身的整体性存在状态,必然导致在整体上对老龄化的认识产生一定偏差。虽然对老龄化的局部认识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认识进行过程中认识对象并没有处在一种混整状态中,因此,研究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时通过逐步还原很难呈现在各种要素交错作用下形成的非加和性作用机制。②分析思维模式下所进行的还原只能是一种有限还原,而老龄化本质上是一种动态演化过程,不断变化是其存在的根本特性,因此,在老龄化研究过程中主要依靠分析思维肯定是不够的。④分析思维专注于老龄化本身和过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容易造成对老龄化应对过程中相应生态系统的忽略,因为与老龄化应对相关的一些生态系统并非实体性存在,尤其是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许多价值理念和伦理体系等。再联系到科学主义和分析思维高度融合的走向,其特征是以比较具体的可量化目标为研究对象且力求以客观反映事实为主要研究目标,人文向度的思考从而被排除在外,工具理性的狂飙由此充斥于整个研究过程。很明显,如若不将价值理性有机融入其中,应对老龄化的所有政策体系*终将缺乏明晰的理念引导,其实施效力将会被极大地削弱,更违背了涉老政策构建的初衷。  ……

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 作者简介

  郭德君,1977年生,男,汉族,甘肃灵台人,重庆医科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已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及其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项目5项,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在工作期间,曾获重庆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和重庆医科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以及校级、院级教学奖励数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