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作者:周丽霞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90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5(3.8折) 定价  ¥1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8506697
  • 条形码:9787558506697 ; 978-7-5585-0669-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古代壁画与古墓丹青,包括殿堂壁画、石窟寺壁画、墓室壁画等。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前言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建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腾飞,提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当然,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多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风采。
  中华文化就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的摇篮,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始终发展的动力。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在200年前,中华文化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现代思想。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具博大性和包容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已经掀起中国文化热。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时,也要正视其在近代衰微的历史。相对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来说,这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是喷薄前的力量积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5000多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的文化纵深感,蕴含丰富的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不但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贡献。
  特别是我国经过伟大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崛起与复兴。但文化是立国之根,大国崛起*终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达上。特别是当今我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必然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随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能够有力提升我们融入世界的步伐,推动我们为人类进步做出*大贡献。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绚丽生辉——殿堂壁画
弥足珍贵的秦咸阳宫壁画
高原风格的布达拉宫壁画
极富特色的江南王府壁画
雕梁彩栋的泰山天贶殿壁画
艺术宝库——石窟壁画
文化内涵丰富的敦煌壁画
戈壁明珠克孜尔石窟壁画
罗汉祥集的云冈石窟壁画
古墓丹青——陵墓壁画
大气恢宏的洛阳汉墓壁画
东北文化代表高句丽墓壁画
构图严谨的辽阳墓群壁画
展开全部

中华文化风采录·古老历史遗产:古雅的壁画 节选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秦始皇还决定在宫殿、衙署、皇陵等建筑内,普遍绘制壁画,以显示王权,宣扬功业。
  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中,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秦代壁画。这是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营建咸阳宫室时制作,又在秦统一后维修工程中加以复制或新作的。这批壁画可谓秦代壁画的代表,内容涉及秦文化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秦代咸阳宫廷壁画主要发现于第3号宫殿建筑遗址之中,在宫殿西侧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廊道墙面上,是保存相对完好的壁画长廊。在倒塌的建筑堆积层中,有壁画碎片180余块,经细致查找拼对,制成可以做为标本的共有162块。
  壁画按其画面的主题内容,大体可区分为人物车骑、车马出行、动物、植物、台榭建筑、神灵怪异、图案装饰和其他杂画8类。有些画面内容丰富,既有人物也有车马、道路与树木,分类比较复杂。
  西侧回廊的东西两壁是成组的长卷轴式壁画,相对比较完整,画廊按两壁排列对称的立柱计算,共有9间,南北全长32.4米,东西宽5米。
  咸阳位于陕西省800里秦川腹地,祖国版图的中心,是我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当时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
  东壁上的壁画保存比较完整,从南向北**与第二间墙体全毁,壁画无存。第三间仅在墙底保留着少许几何图案边饰。
  第四间壁画保存较好,为车马图,画面前后排列3组,各组以四马一车编制,由南向北一组高于一组。在北组与中组之间,两侧各绘有树木立于道路的两边,其中一组成双对称。路右两树为一组,树冠已无遗存,仅留树干。路左也是两树一组,共两组,尚保存完好,形似塔松,枝绿干褐,树冠蓝绿色。
  第五间壁画上端与北侧已被破坏,画面存人物11人,以及左右两根由下向上似作交叉的杆状物体。人物分上下两列,均作南北向呈“一”字形排列。前列有人物图像5人,站立于南北两侧,南4人北1人。后排为6人,分南北2组朝北呈“一”字形排列,每组3人,各组人间距相等。从人物排列队形与衣服来看,第五间壁画内容为依《周礼》所设的仪仗队的队列。
  《周礼》我国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膳食衣饰,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后人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第六与第七两间均绘有车马的图案,前者分南北两组,均向南奔驰;后者一组,四马一车,也向南奔驰。
  第八间的壁画已经剥落殆尽。第九间的图案中心似“山”字形,两边均对称发展出一云纹图案,其外又各发展出一枝麦穗的图案,涂以黑色,被称为“麦穗图”。
  回廊西壁也隔成对称的九间,墙上原来应该绘有图画,从遗存可知,西壁绘有车马图、台榭建筑图、人物图、麦穗图、植物及几何纹图案等。
  秦咸阳宫西侧画廊出土的壁画中共有车马7套,每套四马一车。这与《诗经·小雅·车功》记载的“四马”“四牡”“四黄”等每辆车的驾四制度相同。7套马的颜色计3种:枣红、黄和黑,每套四匹马的颜色是一样的。
  《诗经》我国汉族文学史**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 0 0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
  壁画中的车共五辆,基本结构相同。车均单辕,每组车马的**辆车的辕又均较直,而每组车马的第二辆车的辕或较弯曲或斜直。车厢有大小二窗,小窗在前,大窗在后。车伞,黑褐色,顶部前平缓,后高突,上有一桥形耳。
  廊东壁第四间车马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车马、道路和树木安排在同一画面上,车马在道路上奔驰,道路两旁植以树木。历史文献中记载,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修治驰道,通往天下,也就是把秦人原国道制度推广到全国。这可能就是秦国道路的真实写照。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

    没想到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而今想起来才发现,早已不知将他遗失到何处了,可能会再买一本吧,毕竟印刷及介绍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就是可惜了,不知道被水淹之后,这本书是否还有存货。可惜呀,不少书都缺货了

    2023/8/11 12:26:0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薄薄的一本,内容丰富,不错!

    2023/2/6 12:19:51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