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250306
  • 条形码:9787568250306 ; 978-7-5682-503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内容简介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外贸现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研究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和资源配置推动外贸经济发展与升级。该书从创新资源配置系统的理论渊源出发研究创新驱动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及DEA—CR模型实证创新驱动的资源优化配置绩效,并基于DEA评价结果及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创新驱动的资源优化配置绩效的因素并提出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与文献述评
2.1 创新驱动的基本理论
2.2 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理论
2.3 产业集群升级理论综述
2.4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3章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3.1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现状
3.2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第4章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研究
4.1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内涵
4.2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4.3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举措
4.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4.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第5章 外贸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路径实证研究
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溯源与作用机理研究
5.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的辩证关系研究
5.3 基于“供给侧改革”与创新驱动的出口贸易模型研究
5.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科技创新与区域外贸升级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对外贸易为例
5.5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环渤海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间外贸服务业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5.6 外贸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广州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升级作用机理研究
5.7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广州创新驱动资源优化配置实证研究
5.8 基于耦合理论的广东省科技型外贸企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证研究
5.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基于异构Melitz模型的异质性知识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5.10 基于创新正负迁移因素sEM模型的广东省外贸创新驱动路径研究

第6章 外贸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路径
6.1 修正钻石模型与优化资源配置指标体系构建
6.2 经济模型与算法在资源配置问题中的应用
6.3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路径实证研究
6.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路径实证研究

第7章 外贸供给侧改革全球化与区域化价值链升级实现路径
7.1 全球化价值链理论
7.2 价值链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分析
7.3 区域化产业集群升级与区域外贸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7.4 国际化对创新的影响:过渡经济的外贸企业级证据

第8章 外贸供给侧改革实现的外贸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8.1 背景
8.2 国际贸易理论与贸易结构的调整
8.3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8.4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分析
8.5 广东省外贸结构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8.6 广东省出口贸易实证结果分析及比较
8.7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的战略与路径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节选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外贸企业创新驱动与资源配置路径研究》: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平衡供给和生产这两个主要方面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要素资源的生产率、优化生产环节中要素资源的配置问题,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以及顺利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的改革来实现,以需求为中心驱动外贸经济进步,特别是以“三驾马车”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供给矛盾日益凸显。“三驾马车”着眼于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进一步深化了供给结构性矛盾。就目前而言,如果需求侧的刺激仍然持续,效果不仅越来越弱化,经济也会遭受下行的压力。学术界普遍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在供给侧(端)推出更好的产品,来满足需求侧,解决相应的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概念,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实际上是需求欲望和需求能力的统一。总需求包括“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实际上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狭义的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按照某一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广义的供给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能够提高单位内的经济效率,这样所形成的所有的“供给侧”要素资源。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供给侧强度”,指的是在“供给侧”要素资源的投人中有多少因素,它是供给包含的一个宽度,包括经济主体、*基本的生产资源要素及资源要素的升级。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相互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强调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这个任务可以看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宏观目标的一个子目标。“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一项阶段性的任务,指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且基于该问题明确提出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改革任务。所以说,“三去一降一补”代表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的任务和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规划了的长远宏伟蓝图。同时,对于“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必须始终坚持对体制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市场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功用,发挥政府服务作用,积极配合和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大幅度提高供给侧资源要素的活力,实现对新增长点的促进、激发潜在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由以上所描述的供给侧强度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可以归纳为:清理无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改革财政政策,合理配置要素;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协调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促进创新,鼓励创业。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实质。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刺激供给侧方面,使其回到创新的根源,实施结构优化,强调有效供给的增加,建立新的实体发展体系,以迫使供给侧方面迅速摆脱现有的困境,释放供给侧方面的增长红利,实现中长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鼓励创新创业(双创)。“双创”鼓励企业与创业者主动地发挥各自作为经济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市场形成自由竞争,政府主要发挥其服务监督的作用。第二,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于解决中长期的经济问题并由此激发和挖掘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第三,制度层面的变革和完善,这是一种对宏观层面的把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形成经济新主体功用,“有形的手”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如果过高,会干预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应该发挥“有形的手”的正确作用。必须鼓励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精神,使其可以积极地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地投入经济市场中,实现创新与创造发明;要让市场自主地去配置要素资源,遵循市场客观发展的规律,有序地优化和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第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在供给侧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保持领先的经济地位并且获得更多的对外贸易福利,再把这个供给侧点培育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进一步的创新与创造发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要素资源的利用率,*后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三,开发供给侧创新产业,将供给侧创新应用到生产中,即一方面清理那些“僵尸”产业,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实现供给产品质量的提高,避免资源要素的浪费,并在供给侧及时地预防经济泡沫;另一方面,大力地发展新产业,促使新的产业在供给侧创新发展,满足新的需求,利用供给侧新技术形成新格局,成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