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3(4.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616415
  • 条形码:9787514616415 ; 978-7-5146-164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本书特色

1.大师的佳作。斯宾塞•威尔金森是英国军事史巨擘,牛津大学奇切利军事史教授。他的这部作品观点新颖,剖析了德国总参谋形成的历史根源。然后观照现实,从微观层次研究了德国总参谋部的各个换机,进而得出德军胜多败少的军事原因。

2.国内首版。德国总参谋部对世界大部分国家陆军的指挥系统、结构、层级等影响甚大。也许只有了解透彻德国总参谋部,才能搞清楚普鲁士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明白美国、法国、俄国等国汲取德国总参谋部的经验、教训,对本国总参谋部的改良和创新

3.影响非常广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德国总参谋部的崭新视角毛奇伯爵专门写信给斯宾塞·威尔金森,与他探讨书中的某些观点。英国丘吉尔首相、拉斯·黑格将军、蒙哥马利将军、法国贝当元帅和福煦元帅深受此书的影响。

4.全景插图,增光添彩。精选百余幅精美功能性插图。让读者在饕餮思想盛宴的同时,饮一杯美学的陈酿。思想上有碰撞,审美上有震撼。一边读文字,一边品美图,不知不觉,穿越近百年。

德国总参谋部是如何高效运作的?

总参谋部构成人员的战术素质是如何训练的?

总参谋部是如何制订战略战术并确保其误差降低的?

为什么昔日在拿破仑打击下几乎亡国的普鲁士,在总参谋部出现后,*终转危为安,挥师西进,攻克巴黎的?看似戏剧性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现实智慧和历史逻辑?

德国总参谋部优点很多,为什么结果在*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大胜后惨败呢?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德国总参谋部》一书将给予精彩解答!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牛津大学首席奇切尔军事史教授斯宾塞·威尔金森的代表作,得到德国总参谋长毛奇伯爵的推崇。毛奇伯爵专门写信给斯宾塞·威尔金森,与他探讨书中的某些观点。英国丘吉尔首相、拉斯·黑格将军、蒙哥马利将军,法国贝当元帅和福煦元帅深受本书的影响。本书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地论述了从普鲁士总参谋部到德国总参谋部的演变史,深入剖析了在德国走向统一过程中总参谋部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前言

1887年5月,英国政府成立特别委员会,对英国陆军、海军预算做了调查。在特别委员会调查期间,亨利•布兰肯博里少将比较了英国与德国的陆军管理体制。他特别提到了德国陆军庞大的总参谋部,并把德军的总参谋部称作“德国军事机构的基石,德国陆军骁勇善战的根本原因,德国军事机构强有力的大脑,德国军事机构得以高效运转的智囊团”。亨利•布兰肯博里少将说:“我不由自主地感到,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中央智囊团都需要简约、高效地运转。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我国陆军需要的。”

无论何时,一个政治家如果想担任英国陆军大臣一职,首先需要抓住德国军事体制基本原则的本质,区分德国军事体制基本原则中的实质性条款与附属条款;弄清楚哪些基本原则具有地方性、临时性及个人性;掌握德国军事体制得以壮大的原则。只有了解了这些,他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而不会毁掉之前的体制,避免既吸收精华又吸收糟粕的全盘接受,将德国军事体制中的优点引入英国军事体制,而不丧失本国特色。

谨以此书献给有此抱负的政治家以及支持他的公众。本书旨在讲述德国总参谋部及与其密不可分的军队机构之间的关系。

为了阐述德国总参谋部在战争中的作用,本书以普奥战争为例,而没有选取普法战争,因为普奥战争是战略与政策之间关系的更好例证。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目录

第1部分 总参谋部与战役指挥/001

第1章 绪论 …………………………………………………………………… 003

德国总参谋部体制的基本特征——总参谋长是伟大的战略家——别国不应盲目模仿德国总参谋部——毛奇伯爵的来信——弗雷德里克·斯雷·罗伯茨伯爵的来信——亚瑟·贝尔福的观点

第2章 克尼格雷茨战役前夕 ………………………………………………… 037

7月2日的政治、军事形势——普鲁士陆军的方位—该区域的地形——腓特烈·查理亲王推测奥地利陆军的方位——为7月3日与奥军决战作相关部署——普军发现奥军的真正方位——位于伊钦的大本营重新向第二集团军下达命令——普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3章 幕后 …………………………………………………………………… 051

国王威廉一世取得军事成功的秘密——选定唯一的顾问——坚决执行顾问的决议——参谋长一职的历史由来——克尼格雷茨战役前夕伊钦大本营的行动

第4章 五条简短的命令 ……………………………………………………… 063

普鲁士军事体制的职责分工与专门责任机构——少量、简短的命令充分说明普鲁士军事体制的简洁性

第5章 战役的准备 …………………………………………………………… 073

战役准备的特性——发布动员令——集结军队——政治因素的影响——国王威廉一世一心想避免战争——战役准备过程中总参谋部要处理的问题:计算所需兵力、战场上的兵力分配、选择集结地点、根据需要成立两个集团军——部队向指定地点前进——用铁路输送兵力及随后的徒步行军——6月6日普军的方位——由于政治原因普军决定推迟开战——推迟开战使普军更加了解奥军的行动——普鲁士修改作战计划——威廉一世*终决定宣战——普军进攻萨克森——6月22日普鲁士两个集团军的方位——总结

第6章 评论家 ………………………………………………………………… 087

干扰评论家对战役指挥做出正确评价的因素——对指挥官的主要动机缺乏了解——军事评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草率的判断——只有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2部分 总参谋部与陆军/097

第1章 普鲁士军事机构的精神 ……………………………………………… 099

普鲁士军官的精神——军官、教师与士兵的领袖——提拔制度——选拔高级指挥官——上级对下属的工作效率负责

第2章 陆军的编制 …………………………………………………………… 105

军团及其划分——连、骑兵中队、炮兵连指挥官——上级规定目标,下属自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法——权力、责任的分级——上级不用为琐事费心

第3章 士兵训练体制 ………………………………………………………… 115

战争需要决定和平时期军队训练的内容——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的*高形式——部队训练以军事演习告终——提高、检验将军的能力

第4章 军团 …………………………………………………………………… 123

回顾确保军团正常运转的方法——军团内大量的行政事务——勾勒了一副普鲁士军团接到动员令后徒步行军、驻扎的虚拟画面——指挥官的双重担忧——为消除指挥官忧虑而构建的军事体制——由两至三人负责行政事务——指挥军队、管理日常事务的军事职能——副官负责日常事务

第5章 军团参谋部 …………………………………………………………… 137

辅佐将军决定军事方向——战争时期军团参谋部的职能——和平年代军团参谋部的职能——军团参谋长——军团高效使用人才的原因——专业军官详细阐述军事行动计划

第6章 总参谋部的构成及其在陆军的分布 ………………………………… 145

参谋部自身构成一个军团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机构——军官在师或团参谋部与部队间交替工作——从事科学研究的军官放弃了领兵打仗的机会——参谋部的数量及其分布——军官在总参谋部与陆军各师或团参谋部间交替工作——总参谋部的工作经历对工作的影响——分散在陆军中的总参谋部成员——由精心挑选的年轻军官组成的总参谋部

第3部分 总参谋部与总参谋长/153

第1章 情报部 ………………………………………………………………… 155

战前准备包括战前决定兵力分配以及往前线集结、输送兵力——总参谋部负责采集与战役部署相关的信息——总参谋部的职责划分——总参谋部工作的详细情况——对各国进行军事研究的基础——普鲁士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对敌军资源的了解情况——别国军队中的类似机构——铁路调度——地图绘制

第2章 军事大学 ……………………………………………………………… 163

普鲁士依靠教育改革再次崛起——1810年沙恩霍斯特创办高级军官学校——沙恩霍斯特早年的教育著作——1810年以来战争学院的历史——现行的规章制度——工作制度——战争学院的目标——军事学院的构成及管理——入学考试——必修实践课程——教学制度——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军事学院的课程——教学方法——战术——军事历史——参谋部实习和旅行——军事学院的教学目标与大学的理想教学目标的对比

第3章 学术进步 ……………………………………………………………… 187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及其在总参谋部中的体现——军事历史——克劳塞维茨的主导思想——批评方法——德国总参谋部的历史著作——1859年意大利战役——应用方法——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历史专著——军事历史与理论间的联系——普鲁士的军事理论为个人成果——毛奇论新式火器对战术的影响——1866年普奥战争中证实了毛奇的观点——德国总参谋部成员对军事理论的个人贡献——德国总参谋部在学术上占据领先地位

第4章 总参谋长 ……………………………………………………………… 205

战略家应具备的品质——总司令与总参谋长之间的关系——普鲁士军事体制中具有永恒价值的要素——职责分类——全书总结

附录1 格奈瑟瑙小传/215

附录2 沙恩霍斯特小传/219

附录3 米夫林小传/223

附录4 毛奇小传/225

附录5 腓特烈二世小传 / 229

附录6 腓特烈·威廉二世小传 / 231

附录7 腓特烈·威廉三世小传 / 233

附录8 腓特烈·威廉四世小传 / 235

附录9 威廉一世小传 / 237

附录10 腓特烈三世小传 / 243

附录11 普鲁士大事年表 / 245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229

展开全部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节选

第2章 克尼格雷茨战役前夕



1866年7月2日是星期一。这天下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他的随行人员驾车驶入位于克尔科诺谢山南部北波希米亚山区的小镇—伊钦。威廉一世气宇轩昂、英姿飒爽,数十年的执政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记。他言谈慷慨激昂,没有一丝忧虑。经过数月的疲惫外交,德意志联邦议会做出决议,大意是普鲁士违反了“联邦的和平”,德意志联邦军队即将出动讨伐普鲁士。决议做出不到三周,政治危机更加激化,这意味着普鲁士将与萨克森、汉诺威、黑森、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奥地利帝国同时交战。除了这些敌人,普鲁士还得考虑那些各有图谋的友好国家。俄国是乐善好施的旁观者;意大利是积极的盟友,尽管战斗力不强,却能牵制一部分奥地利军队;法国爱管闲事,但此时态度尚不明确,很可能根据时局变化选边站队,并且法国大使意欲对普鲁士国王表示不敬。与此同时,普鲁士国内也是困难重重。普鲁士议会代表自由派选民,极其反对包括战争在内的所有政策。由于两周来一直担心复杂的军事行动,威廉一世于周六早晨离开柏林,亲自视察部队。此前通过军事行动,普鲁士成功击败汉诺威军队,并且不动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萨克森王国。

6 月22 日,普鲁士两个军团分别接到命令,对波希米亚发起进攻。6 月29 日,两个军团均越过了位于波希米亚北部的大山。这座山是波希米亚的屏障,就如壁垒般。它们离伊钦仅有几个小时车程,途中零星分布着一些村庄。再行军一天,两个军团就能在伊钦会师。经过一周的艰苦战斗,士兵们已疲惫不堪。率领十一万五千名士兵从西里西亚归来的腓特烈王储与奥地利陆军各部进行了三场硝烟弥漫的战役和三场激烈的前哨战。他的部队驻扎在易北河左岸,总部位于克尼格霍夫, 距伊钦正东二十英里。威廉一世的侄子腓特烈• 查理亲王,率领另一支共十四万人的大军。他们几乎没有遭到抵抗,但因为部署不周,所以士兵们厌倦了不必要的行军。腓特烈• 查理亲王亲自从其位于卡梅涅茨的大本营出发前往伊钦大本营汇报。他的大本营距伊钦六七英里。

当时,奥地利军队的确切行踪不明。据推测,奥军可能驻扎在易北河的另一岸。易北河与位于牛津边上的伊西斯河流域面积大致相等。易北河由北向南蜿蜒向东流去。从克尼格霍夫到克尼格雷茨直线距离二十五英里,方向正南正北。如果把这条直线看作弓弦,易北河就相当于弓,约瑟夫的要塞就是弓的把手。作为弓的*南端,克尼格雷茨与伊钦平行,距伊钦二十七英里。一条大路几乎与这条直线并行。周一下午,位于伊钦的大本营揣测奥地利军队驻扎在易北河东岸,其侧翼被克尼格雷茨和约瑟夫的要塞环绕。这个位置易守难攻。因此,总参谋部决定让两个普鲁士军团次日休整,召集军官们研究方案,准备改变战术。

返回位于卡梅涅茨大本营的途中,腓特烈• 查理亲王得知整个预测都是错误的。对克尼格雷茨进行侦察的军官发现比斯特里兹溪旁大路两边有大量奥地利军队警戒。比斯特里兹溪几乎与易北河平行,距易北河大约七英里。比较几个情报后,腓特烈• 查理亲王发现比斯特里兹溪附近至少有四个奥地利军团。据此,他推测奥军将于次日清晨发动进攻,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于次日天亮前率先发起攻击。晚上9 时,他发布了行动命令,9 时45 分给在克尼格霍夫的腓特烈王储写了一封信,请求对方向约瑟夫派一两个军团,牵制那里的奥军。他派参谋长前往伊钦向威廉一世汇报。参谋长于晚11 时抵达伊钦。

威廉一世陛下即刻决定,无论在比斯特里兹溪附近发现了奥地利的全部军队还是仅发现了奥地利军队的主力,都将派出所有兵力进攻易北河畔的奥军……因此,根据威廉一世陛下的旨意,毛奇伯爵立即向第二集团军(即腓特烈王储的部队)发布了命令,内容如下:

“根据**集团军的情报,奥军共有三个军团,或许后面还会得到增援,敌军已经越过位于萨多瓦由比斯特里兹溪构成的防线。**军团预计于清晨时分与敌军交战。

“根据命令,**军团将于7 月3 日凌晨2 时与霍斯兹的两个师,米德维兹的一个师,斯勒克维兹的一个师,皮斯坎尼科和布瑞斯克的两个师,格特沃瑟的骑兵团共同抗敌。

“威廉一世陛下将立即做出相关部署,尽快开始行动, 以便你军支援**集团军,阻止敌军右翼前进。如若情况发生变化,今天下午的命令将不再有效。”

冯•毛奇

这封信函以及另一封短笺于午夜发出。另一封短笺写给驻扎在伊钦和克尼格霍夫之间的一个军团(这是此时第二集团军驻扎在易北河西岸的唯一一支军队)总指挥,信中要求总指挥等待腓特烈王储的指令。

事实上,奥地利- 萨克森联军(共八个军团)都聚集在易北河与比斯特里兹溪之间。他们不是要发动进攻,而是要捍卫比斯特里兹溪左岸、面朝西的战略要地。如果腓特烈• 查理亲王的行动得不到支援, 7 月3 日就有可能成为普鲁士军队的灾难日:**集团军将与兵力强大、几乎两倍于自己的敌军交战;第二集团军向约瑟夫派遣一个军团,但几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第二集团军的其余兵力相距遥远,无法及时与**集团军并肩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伊钦的命令正合时宜: 在不妨碍腓特烈• 查理亲王进攻的前提下,第二集团军奉命在*有效的方位—敌军的侧翼,发动进攻。

第二天清晨,正如所料,奥地利军队兵力充足,在**集团军进攻过程中,奥军显示出顽强的抵抗力。腓特烈• 查理亲王只能牵制奥地利军队,等待第二集团军支援。那日,腓特烈王储的主力师的进攻让战斗分出了胜负,主力师攻占了克鲁姆——奥军阵地的要隘,奥军形势危急,这次战斗乃至整个战局胜负已定。7 月2 日夜间11 时至12 时在伊钦雄狮酒店形成的决议确保了克尼格雷茨战役的胜利。克尼格雷茨战役可能是当代规模*大、*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相关资料

我饶有兴致地拜读了你关于德国总参谋部的作品。……在书中,你谈到了总指挥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总指挥与政治家都不能事先设定要达到的目标。与敌军初次交火后,

战役计划会有所调整。战役成功与否靠的是行动计划,而非*初设定的目标。此外,战役是失利还是捷报频传,这些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家们的主张。战役过程中,只有*权威的人才有能力平衡军事命令与外交主张之间的关系。

——德国总参谋长毛奇伯爵

感激你赠予我《德国总参谋部》以及其他军事著作。……其中一点我印象*深。书中有强烈的倾向认为德国的参谋体制与职责分配体制值得全世界借鉴,因为特殊情况下,在能力超群的总参谋长领导下,这一体制十分成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就是证明。……奉行军国主义的国家都需要像德国这样的总参谋长。尤其在与德国类似的国家,君主是军队的首领和名义上的总司令,总参谋长就不可或缺了。原因在于,首先,君主可能不具备胜任总司令的才干,从而在战争中领导陆军;其次,即便君主具有这样的能力,他还有很多本国民政事务以及与别国的外交事务要处理,没有时间特别关注军事问题。但对总司令而言,想要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陆军,就必须专注于军事问题。因此,总参谋长就至关重要了,他实际上是真正的总司令。

——英国陆军元帅、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著名军事家雷德里克•斯雷•罗伯茨

德国总参谋部-中画史鉴-010-全景插图版 作者简介

斯宾塞•威尔金森(Spenser Wilkinson,1853—1937), 1853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休姆,1937年卒于英国牛津。牛津大学奇切利军事史教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军事史巨擘。主要著作有《论志愿者队伍建设》《陆军大脑》《海军大脑》《民族的觉醒》等。他先后在曼彻斯特大学欧文斯学院、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学习。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开始对军队感兴趣,并终身致力于军事研究。他的军事观点影响广泛。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爵士(斯宾塞·威尔金森妻子的弟弟)在《克劳备忘录》——论不列颠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中总结了《民族的觉醒》一书中斯宾塞·威尔金森的观点。由于做过记者的缘故,斯宾塞·威尔金森与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军队领袖有很多交往。他的兴趣逐渐转向历史研究,1909年,他被推举为牛津大学奇切利军事史教授及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宾塞·威尔金森对英国的战略和政策进行了强力抨击。他的观点在英国颇具影响力。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