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作者:叶林顺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6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6823533
  • 条形码:9787566823533 ; 978-7-5668-235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水污染控制工程 本书特色

本书以水处理流程和去除的污染物为对象,详细介绍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概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反应器、厌氧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处理法、污泥处理处置、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概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水处理流程和去除的污染物为对象,详细介绍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概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反应器、厌氧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处理法、污泥处理处置、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概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概论 1.1 处理水量 1.2 水质指标 1.3 处理单元和处理系统概要 1.3.1 处理单元概要 1.3.2 处理系统构筑及构筑原则 1.3.3 处理单元和处理系统的评价 1.4 污染物去除动力学及其相关因素 1.4.1 处理单元构筑物或反应器和水流流态 1.4.2 污染物去除动力学 1.5 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平衡状态和稳态 习题 第2章 物理处理法 2.1 截留 2.1.1 格栅和筛网 2.1.2 影响截留的因素 2.2 进水的提升和调节 2.2.1 进水的提升 2.2.2 水质和流量的调节 2.3 重力分离法 2.3.1 沉淀的基础理论 2.3.2 理想沉淀池 2.3.3 沉砂池 2.3.4 沉淀池和设计 2.3.5 油珠上浮分离 2.3.6 重力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2.4 离心分离 2.4.1 离心分离原理 2.4.2 水力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离器 2.5 过滤 2.5.1 滤床过滤分类 2.5.2 过滤机理 2.5.3 普通快滤池的构造和运行 习题 第3章 化学处理法 3.1 混凝法 3.1.1 混凝原理 3.1.2 混凝剂和助凝剂 3.1.3 混凝动力学 3.1.4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3.1.5 絮凝沉降 3.1.6 混凝设备和工艺流程 3.2 化学沉淀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阳离子沉淀 3.2.3 阴离子沉淀 3.3 中和法 3.3.1 酸碱性废水处理概要 3.3.2 酸碱性废水处理 3.4 氧化还原处理法 3.4.1 普通氧化法和高级氧化法 3.4.2 还原法 3.4.3 氧化还原法的应用 习题 第4章 物理化学处理法 4.1 吸附处理法 4.1.1 三种吸附类型 4.1.2 吸附剂 4.1.3 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 4.1.4 吸附动力学和影响吸附速度的因素 4.1.5 吸附和离子交换工艺 4.2 气浮法 4.2.1 细微气泡与悬浮物黏附热力学 4.2.2 细微气泡产生方法和不同类型的气浮法 4.2.3 设计计算 4.3 萃取法 4.3.1 物理萃取的相间传质速率和萃取速率 4.3.2 萃取剂的选择 4.3.3 萃取工艺和设备 4.4 膜分离 4.4.1 渗析法 4.4.2 电渗析处理法 4.4.3 压力驱动膜分离 习题 第5章 生物处理法基础理论和反应器 5.1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1 微生物的呼吸 5.1.2 好氧生物处理 5.1.3 厌氧生物处理 5.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其生长的条件 5.2.1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5.2.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相关因素 5.3 反应速度 5.4 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 5.4.1 酶促反应的中间产物假说 5.4.2 米氏方程式 5.4.3 米氏常数的测定 5.5 微生物群体增长速率——莫诺特方程式 5.6 底物降解速率 5.7 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式 5.8 生物反应器和重要参数 5.8.1 悬浮生长微生物反应器 5.8.2 附着生长微生物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 5.8.3 复合生长生物处理法 5.8.4 生物处理反应器的重要工艺参数 习题 第6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 6.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6.2 厌氧反应器的分类和工艺 6.2.1 厌氧反应器的类型 6.2.2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6.2.3 厌氧接触法 6.2.4 厌氧生物滤池 6.2.5 厌氧生物转盘 6.2.6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6.2.7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 6.2.8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6.2.9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6.2.10 厌氧水解酸化作为好氧处理的预处理 习题 第7章 活性污泥法 7.1 活性污泥 7.2 活性污泥反应池的水力状态 7.3 曝气池内气体传递原理和技术 7.3.1 双膜理论和界面传氧速度 7.3.2 实际条件对氧传递速度关系的修正和供气量的计算 7.3.3 曝气设备 7.4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7.5 好氧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流程简介 7.6 脱氮、除磷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 7.6.1 生物脱氮理论和工艺 7.6.2 生物除磷 7.6.3 生物脱氮除磷 7.7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计算公式 7.7.1 曝气池计算公式 7.7.2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设计计算 7.7.3 其他计算公式 7.8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实例 7.9 活性污泥的重力固液分离和污泥膨胀 7.9.1 二次沉淀池概述 7.9.2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7.9.3 污泥膨胀 7.10 活性污泥反应池和二次沉淀池之间互相关联的问题 习题 第8章 生物膜法 8.1 基本原理 8.1.1 生物膜反应器分类 8.1.2 影响生物膜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8.1.3 生物膜反应器的特征 8.2 传统生物滤池 8.2.1 传统生物滤池的构造和流程 8.2.2 传统生物滤池的设计和计算 8.3 生物转盘 8.3.1 生物转盘的构造和污染物去除过程 8.3.2 生物转盘的工艺和参数 8.3.3 生物转盘的设计计算 8.3.4 生物转盘的进展 8.4 生物接触氧化法 8.4.1 构造和流程 8.4.2 设计计算 8.4.3 生物接触氧化的特点 8.5 曝气生物滤池 8.5.1 概述 8.5.2 构造和工作原理 8.5.3 .艺流程 8.5.4 曝气生物滤池的流程和设计计算 8.5.5 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 8.6 好氧生物流化床 8.6.1 流化基本原理 8.6.2 流化床的类型 8.7 生物膜法的运行和管理 习题 第9章 自然处理法 9.1 稳定塘 9.1.1 概述 9.1.2 厌氧塘 9.1.3 氧塘 9.1.4 兼性塘 9.1.5 完全混合曝气塘 9.1.6 稳定塘系统工艺流程的其他问题 9.2 污水土地处理 9.2.1 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 9.2.2 土地处理基本工艺简介 9.2.3 土地处理基本工艺设计 9.3 湿地处理系统 9.3.1 人工湿地流程 9.3.2 水生植物的选择 9.3.3 设计 习题 第10章 污泥处理和处置 10.1 污泥的来源和性质指标 10.1.1 污泥的种类 10.1.2 污泥量及其性质指标 10.2 污泥处理 10.2.1 污泥浓缩 10.2.2 污泥消化 10.3 污泥的脱水和调理 10.3.1 污泥过滤脱水 10.3.2 污泥离心脱水 10.3.3 污泥调理 10.4 污泥的*终处置 10.4.1 卫生填埋 10.4.2 土地利用 10.4.3 污泥焚烧 习题 第11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11.1 设计资料 11.1.1 设计基本资料 11.1.2 自然资料 11.1.3 设计支撑性资料 11.2 设计原则 11.3 设计书的主体内容 11.3.1 工艺流程选择和设计计算 11.3.2 厂区的平面设计和高程设计 11.4 水污染控制工程从建造到投产与管理 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水污染控制工程 作者简介

叶林顺,中山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1990年起在暨南大学从事吸附新材料和技术的研究。研究方向有材料接枝改性、高分子纺丝吸附剂制备、水中和气体中污染物吸附法去除、吸附机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现主持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