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作者:稻见昌彦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0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34.8(6.7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185981
  • 条形码:9787308185981 ; 978-7-308-1859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本书特色

人类增强工程研究**线的作者,以科幻作品中的情节和设定为切入口,生动地描绘了“超人”诞生的背景,探索人类崭新的可能性。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内容简介

科技将使人类变身超人! 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正在以各种方式成为现实。哆啦A梦的竹蜻蜓、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路飞的橡胶手臂,这些都不再遥远。 把人类力所不能及的事交给机器去做,通过使用机器,来增强人的能力,用技术解放肢体——这就是人类增强工程的根本所在。无论是肢体增强、虚拟现实、可穿戴技术、机器人技术还是远程临场,通过聚焦于“人体”,将人体与科技的融合,增强人体的机能,不论男女老少、残障人士还是健全人士,都能突破身体的局限。劳动、移动、公司、自我、社会等所有我们熟悉的概念和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或将迎来一个“后身体社会”。 人类增强工程研究靠前线的作者,以科幻作品中的情节和设定为切入口,生动地描绘了“超人”诞生的背景,探索人类崭新的可能性。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目录

**章 人体的概念在不断拓展 001 1 什么是增强肢体?——从“弥补”到“增强” 003 选手装着假肢参加奥运会 / 假肢过长是否不公平? / 比人类天生的腿脚还快的假肢 / 科幻作品中的动力服 / 动力服的开发为何迟缓? / 逐渐迈向实用化的动力服 / 肌电传感器技术的提高 / 电动假手,从弥补转向增强 / 依靠人力就能动作的人造外骨骼 / 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劳累 / 改造人与增强肢体的区别 / 眼镜算不算增强肢体? / 可穿戴式计算机的进化 / 基于人类增强工程的眼镜 / 可穿戴的下一步——情感式穿戴 / 从弥补到增强 2 什么程度算是增强肢体?——介于大脑和工具之间的存在 027 橡胶果实的替代品 / 智能手机是记录还是记忆? / 弄丢电子设备的痛苦 / 让人觉得手臂被延长了 / 工具已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 哪个光标是真,哪个光标是假? / 用思考来操作 / 动作可否通过语言表达? / 受到肢体束缚的大脑 / 导航时前进的方向为上 / “聪明的汉斯”真的懂算术? / 利用肢体而不是大脑进行操作的优点 / 工具的肢体化 3 什么范围属于肢体?——探索肢体的模糊边界 047 透过反转眼镜看世界 / 橡胶手所感知的痛楚 / 肢体的模糊边界 / 自身肢体*多延时0.2秒 / 重大发明“言立停” / 用手机接电话时,为何会不由自主地越说越大声? / 你的就是我的 / 维纳的话 / 人类增强工程应有的样子 / 以“人机一体”为目标 / 自动化与自在化 / 联系大脑与身体的五感之窗 第二章 作为交互界面的肢体 065 1 现实世界是唯一的吗?——由五感构建的现实感 067 变成透明人 / 透明人无法被看见吗? / 现实世界不等于现实感 / 客观的牛顿,主观的歌德 / 大脑所感知的世界 / 通过五感的功能理解多媒体 / 电脑能够制造出体感 / 制造五感的头戴式显示器 / 体验超人的感觉 / 在空间中构建全新世界 / 创造出主观上的等价 2 能否构建全新的现实?——由感觉和信息所构建的VR 086 4DX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 头戴式显示器所带来的现实感 / VR的三大要素 / 糅合多种感觉的多模态 / 人类的第三只眼 / 为什么会猛按确认键? / 信念对肢体的影响 / 三种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 3 人类能否现身于别处?——相当于灵魂离体的“远程临场” 098 交给机器人代理 / 《詹伯A》 / “铁人28号”仅靠两根摇杆就能启动? / 肢体脱离的尝试 / 从无人机的视角进行操作 / 随着视角而变化的世界 / 令现实产生偏移的SR系统 / 现实与虚拟交织 第三章 对后肢体社会的思考 113 1 为什么要把机器人做成人形?——分身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 115 谷歌在机器人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 / 虚构作品中的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的意义 / 机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AIBO”胜出的理由? / 人形的优点 / 用惯了的人形肢体 / 机器人驾驶汽车 / 透明机器人 2 在他人的肢体中存在?——从分身到变身 131 依靠复制机器人生存 / “分人”与互联网 / 分身有何用处? / 同时存在于多具肢体之中? / 从远程临场到变身 / 交换肢体 / 将肢体交给别人操纵 / 瞬间移动是否可能? / 面包超人的自我认同 3 肢体能否融合?——从肢体融合到后肢体社会 147 夺取别人的肢体 / 间接体验的价值 / 分享自己的体验 / 实现肢体融合的可能性 / 海盗党的流动式民主 / 无处不在的肢体 / 后肢体社会的蓝图 / 写给终将诞生的超级人类 后 记 159
展开全部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节选

科幻是一门通用语言 对研究者而言,科幻作品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理由有两点。 其一,对普通人而言,科幻作品相当于一门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帮助人们理解科研成果;而对研究者而言,它可以作为通用语,帮助研究者之间相互理解对方的研究内容。 除《2001太空漫游》之外,以AI为主题的科幻大作还有2001年在美国上映的、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人工智能》。如果这两部作品不曾存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想如果那样的话,要让不具备任何相关知识的普通人理解“AI是怎么一回事”和“这项技术能够实现什么功能”,恐怕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开发新技术需要资金投入。正因为人们期待着AI技术能在全社会普及,所以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和企业的投资。如果人们完全不明白某项技术能用在哪里,那么它想要获得投资就会困难得多。科幻作品能把未来的技术愿景转化成眼见为实的形态,将“what”以通俗易懂的娱乐方式呈现给社会大众,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幻作品中出现过的技术和术语等,经常被研究者当作通用语来使用,这或许不怎么为普通人所知。尽管这种通用语不太可能出现在论文或官方场合,但对于隶属于同一间实验室或同一个研究团体的研究者来说,如果聊天时以《星球大战》或《星际迷航》里出现的词语作为例子,他们就能交流得更加省力。 在讨论中每当需要举例的时候,以科幻作品为例来表明“我想做的是这样一个东西”,对方往往能恍然大悟。不仅仅可以用好莱坞电影,在亚洲,用《哆啦A梦》中的秘密道具打比方,也比较容易让人明白。 作为连接人与技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科幻作品已经成为一座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渴望实现的心情也很重要 科幻作品能够通过展现“创造出了什么”(what)来激励人们,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的研究者。 我小时候特别不擅长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哆啦A梦》鼓励着孱弱的我。对出生于1972年的我而言,大雄是我的同龄人,我总觉得他就是我的分身。我当时痴迷《哆啦A梦》的漫画到什么程度呢?我直到小学四年级在每次拉开抽屉时都还忍不住因“哆啦A梦还没来”而失望。当年的我可是真心相信,“只要未来科技足够发达,总有一天哆啦A梦会通过抽屉来找我的”。 书桌的抽屉一拉开,就变成了“时光机”,这件事凭当今的技术当然不大可能实现。然而,打开门就能抵达任何地方的“任意门”,或许真有实现的可能。人类如何才能实现瞬间移动(how),就像穿过“任意门”那样呢?我将在本书中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哆啦A梦》里尽是“这个想法真棒啊”“要是能做出来就好了”。想必有不少读者见到秘密道具时,就忍不住想“要是我有这么个东西就好了”。这部漫画里有一种“记忆面包”,可以拓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并让吃下面包的人牢牢记住。而到了现代,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就能在某种意义上实现记忆力的增强。尽管实施方式有差别,不过类似的技术愿景的确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哆啦A梦》的秘密道具对研究者而言也是创意的宝库。即便如今已在大学担任教职,我还是会时不时重温这部作品,并从中不断获得新的灵感。“想把书中的这个给创造出来”的心情,总是能成为促进我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动力。 基于上述理由,我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幻作品,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的研究和见闻为广大读者所理解。

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作者简介

稻见昌彦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部任系统信息学专业教授,超人体育协会联合代表。 曾任东京大学助教、电气通信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客座专家、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媒体设计研究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类增强工程、自在化技术、娱乐工程。除“光学迷彩”外,还开发了触觉增强装置、动态实力增强装置等针对人类感觉或知觉的设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