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作者:孙学亮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0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086130
  • 条形码:9787562086130 ; 978-7-5620-861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法学(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特色专业建设、转型专业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论文作者都是一线的法学教育工作者,他们立足于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目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需求导向视角下高校法学教材建设的新思考
论信息时代大学课堂吸引力的提升
——基于教师的反思
从古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起源谈我国法学教育“超越性”的缺失
产教融合背景下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关于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特色专业建设
高等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联动机制研究
——以天津商业大学法学专业为例
简论商科专业的法学教育
从审辩冲突看我国法学教育改革方向
法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地方立法调研的实践性教学范本研究
——以《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为研究对象

转型专业建设
高校心理学专业应用转型的思路与路径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心理学系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初探
心理学专业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项目导向学习模式的探索
论团体箱庭疗法的教学模式探索
实验室开放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心理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内涵与实施方法
从实践教学环节谈如何促进心理学的应用转型

课程建设
法理学是法学教育中的初阶课程吗
论物证技术实验在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本科国际私法课程的序言教学
《法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研究
商科院校涉外法律双语课程建设研究
《中国法制史》教学改革再探
经济法的实在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谈谈《经济法概论》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与实施
双语教学在海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管理
高等商科院校自主学习场域构建
——以慕课应用与教学语境转换为切入
应用型高校教师评价现状分析及思考
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探析
——以商科院校为例
过程性教学课程考勤的创新研究
——以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为例
展开全部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节选

  《天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二、信息时代大学课堂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信息时代,大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及手机浏览内容的吸引力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如自学效率高  当互联网技术遍布全球,全民上网,人们不再单一地依靠书本或者口授相传来获取知识,而是简单地通过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便可以获得知识时,大学课堂的教学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小学课堂:中小学课堂多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并且学生因未成年所具有的自学能力有限,加之受到中考或高考的压力,不得不依赖教师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学习;大学课堂上的学生多已成年,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当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可以通过更为快捷的互联网渠道获取时,学生便不愿将大把的时间用于课堂,而倾向于自我学习。加之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效率高,因此,更愿意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来进行学习,而不愿聆听课程。  同时,网络上各种慕课和微课的大量存在,也为自学的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学生们也不在乎课堂内容是否真正听懂、课堂笔记是否全面记下,因为即便没有听懂或记下,各种慕课或者微课的视频可以反复学习,网络上整理好的学习资料下载下来更为全面。因此,教师的授课成了大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众多学习方式中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之一,完全改变了过去课堂授课仅为唯一学习方式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各种学习方式的竞争中,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果不能体现出优越性,当然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学生对课程本身缺乏兴趣  不少课程的老师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授课方法都为人称赞,但仍然有不少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醉心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而忽略教师的授课,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课程本身缺乏兴趣。兴趣是吸引一个人注意力的*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对某些内容感兴趣,想了解其中的原理,纵使讲授人讲得枯燥,听者听起来仍津津有味;反之,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纵使讲授人讲得天花乱坠,听者仍毫无反应。  有些大学生因为高考失利等原因进入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因此对专业所学的课程始终难以提起兴趣,课堂学习时间被用于干各种与课程内容毫无关联的事情,不听教师讲授。还有些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但对专业内所学课程有些感兴趣,有些不感兴趣,对不感兴趣的课程一律不听课,期末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功利性”较强,尽管对课程不感兴趣,只要课程学分高,老师给分高且要求松的一律选修,这样就可以做到上课不听讲,却能保证成绩优秀且不用认真学习的“*佳状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大学生有课后的大量网络学习资料可供考试过关,又有各种非课程的互联网有趣信息吸引自己:更是放纵自己不关注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堂内容的有趣性难以匹敌互联网信息  传统的课堂授课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往往紧扣教材,注重学生的对知识的记忆,学习方法也多从有利于学生的识记出发进行总结。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归纳和总结,实用性相对较差,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如果授课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律去学习,那么课堂的吸引力本身就会十分有限。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