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3.5(5.5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257275
  • 条形码:9787568257275 ; 978-7-5682-57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内容简介

  报告以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并切实践行习近平***极具震撼力、穿透力和感召力的报告,理解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底气所在,把握报告回答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都需要把网信军民融合作为践行新时代伟大斗争、贯彻新理念伟大工程、解决新矛盾伟大事业和实现新目标伟大梦想的科学路径。在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项目,都应深度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网信军民融合就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持久驱动力量。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网信军民融合》杂志社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中国(复旦)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反恐与网络安全治理专委会、天津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核心,组织精干力量,分“时代篇”“历史篇”“国防篇”“产业篇”“技术篇”“人才篇”“借鉴篇”“未来篇”,编写梳理了《2017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报告》。在内容布局上,作为首本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我们充分考虑了历史的纵深感,并非单纯2017一个年度的内容,而是以此作为开篇之作,在此基础上,筹划之后的年度报告。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目录

**部分:时代篇
一、新时代:在更高起点谋划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
(二)着眼一流军队新目标,提升融合层次,拓展融合范围,加深融合程度
(三)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新动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网信技术高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二)网信事业发展须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要求
(三)网信军民融合应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示范性贡献
三、新方法:网信军民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高瞻远瞩、顺势应时,向网络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三)党的十九大绘就新时代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蓝图
四、新格局:网络强国建设的格局、道义和力量
(一)网络空间蕴含信息时代*具创新活力、革命意义的先进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
(二)网络空间军民融合基于网络强国建设的格局、道义和力量
(三)网络空间军民融合需发挥国家战略、军队需求和产业支撑的综合效应
五、新起点:“一法两战略”视角下的网信军民融合
(一)《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法律支持
(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供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需求牵引
(三)《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提出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大使命任务
六、新征程:激发“数字立国”格局下的军民融合之力
(一)创新力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
(二)号召力蕴含中华民族网络空间崛起的顶层设计
(三)中国智慧方案全面提升蕴含于网络空间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
(四)网信军民融合激发数字经济社会和网络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五)践行网络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更高起点聚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历史篇
第三部分:国防篇
第四部分:产业篇
第五部分:技术篇
第六部分:人才篇
第七部分:借鉴篇
第八部分:未来篇
展开全部

2017-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节选

  《2017网信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一、孕育:“军民结合”模式探索中国防科技工业的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初步建立,我国开始探索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模式。尤其是军事电子技术作为国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被列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加强建设。  (一)建立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  20世纪5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大致经历了集中管理、支援战争和军民结合三个阶段。  一是集中管理阶段。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重工业部成立(当时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主管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船舶、兵器、航空工业、化学和建筑材料工业等方面的工作),归口管理兵器工业。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在重工业部设立电信工业局,负责组织生产并积极准备电子军工企业的调整工作,由军委直接负责全国的电信工业企业的领导。  二是支援战争阶段。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于1951年1月批准成立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简称中央兵工委),负责保障抗美援朝战争军工生产,其办事机构及具体业务由重工业部兵器工业办公室负责。1953年3月,电信工业局从原主管民用机械的一机部划归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从而使电子科技工业长期归口管理于国防工业部门。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鉴于二机部已统一管理国防工业,军委撤销了中央兵工委。  三是军民结合阶段。195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二机部汇报时指出:“军事工业要学会民用生产本领,民用工业要学会军用生产本领。”之后中央明确了国防工业要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1957年,二机部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十六字方针。1958年2月,一机部、二机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既管民用机械工业,也负责国防工业,仍称一机部。20世纪60年代初,国防工业从一机部分离,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国防工委与三机部实现合署办公,开始尝试“军民结合”的国防工业发展模式。  (二)探索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建设逐渐步人正轨,毛泽东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应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发展思想。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军民兼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1957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国防工业要贯彻“两重任务、两套本领、平战结合”,这标志着我党创建“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理论源头。1957年,在原来“军民兼顾”的基础上,制定了“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具体方针,将“军民结合”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在国防工业领域进行部署决策。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