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曹操评传

曹操评传

作者:张作耀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24cm 页数: 13,384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曹操评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816945
  • 条形码:9787545816945 ; 978-7-5458-16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曹操评传 本书特色

曹操是曹魏时期的大军事家。因《三国演义》和戏剧角色的缘故,曹操在百姓心目中的名气如雷贯耳。曹操又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有人认为他是奸雄,有人认为他是乱世能臣! 究竟如何评价曹操? 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作者在掌握大量史料基础上全面评述了曹操的一生,既“肯定其事功 非难其为人”。他的功业及其思想大都得到了肯定,为人谲诈的一面也如实作出反映和评论。该肯定的充分肯定,该否定的用语也不乏尖刻。 本书作者张作耀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7年调至人民出版社,历任编审、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和《新华月报》主编等职。学术专著有《曹操传》《刘备传》《孙权传》。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作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作者,是一位文笔深刻的作者。他撰写了《曹操传》《刘备传》《孙权传》,对于驾驭《曹操评传》这类题材也可以说是行家里手! 本书作者以较大篇幅对曹操的思想进行了探索,发掘并总结了曹操在中国思想史中的贡献和地位。作者认为,曹操是一位大军事家。他戎马倥偬,御军30年,他的战争实践,不乏成功之举;他的著作,富有军事创见。曹操是一个大政治家。他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但又并非是那种单纯的权力欲者,而是要利用权力谋划大事,追求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曹操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同样熠熠生辉。他继承了乐府的传统,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焕发了四言诗的新生,开一代诗风。本书还探讨了人们常常提起的曹操*终为什么没有取汉代之做皇帝的原因。*,“世受皇恩”的家世影响,报汉之心时在制约;第二,拥汉扶汉而不篡汉的话说得太多了,难以自食其言;第三,不愿把自己同刘备、孙权摆在同等地位上。这些分析是有见地的,推进了对曹操的研究。 本书曾收入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中。本次再版,作者订正了一些原书当中的错误。

曹操评传 内容简介

  《曹操评传(修订本)》全面评述曹操的一生。上篇对其事功进行总结,作出评价;下篇将其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思想给予梳理,力求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评传》认为,曹操是一代军事大家,对中国军事思想作出重大贡献;曹操谋求集权,礼刑并用,唯才是举,不信天命等主张,和行屯田以资军食、抑刑并用,唯才是举,不信天命等主张,和行屯田以资军食、抑兼并无令弱民兼赋等诸多经济主张,以及力除社会陋习、以先王之道为教和文学主张,都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曹操评传(修订本)》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曹操评传 目录

导言

上篇
**章 社会、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
一、动荡的社会背景
二、模糊不清的家世源流
三、任侠放荡的少年时代
四、初入仕途,急立名誉
第二章 在大乱中谋发展
一、称疾归里,待机乡间
二、间行东归,起兵讨董卓
三、谋不为用,“我自西向”
四、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
五、中原始逐鹿
第三章 迎帝都许
一、酬夙志,迎帝都许
二、揽权力,百官总己以听
三、权时宜,重用贤能
四、行屯田以资军食
第四章 用兵东南
一、先打弱近之敌,南征张绣
二、以敌制敌,东讨袁术
三、先抚而后击,长驱伐吕布
第五章 统一河北
一、以弱制强,官渡胜袁绍
二、乘敌内乱,讨平袁氏兄弟
三、北征乌桓
第六章 兵败赤壁
一、间行轻进取荆州
二、延误军机,初战失利
三、料敌不当,兵败赤壁
四、惨痛的教训
五、挫折后的冷静
第七章 计破马超与韩遂
一、声讨张鲁以速马超、韩遂反
二、渡蒲阪,据河西,结营渭南
三、巧施离间计
四、用奇破联军,乘胜而归
五、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第八章 统筹谋敌,屡次击孙权
一、阮瑀捉刀胁孙权
二、军败叹赞孙仲谋
三、士马不能逞其能,密教张辽破敌军
四、不失为正确的战略决策
第九章 得陇不复望蜀
一、遥制兵,夏侯渊建功西北
二、亲督将,张鲁畏服封侯
三、失掉一次“望蜀”的机会
四、汉中不复再有
第十章 *后的岁月
一、战略观念上的转变,联吴击关羽
二、有远见的后事安排

下篇
第十一章 “兵之变化非一道”
一、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二、将贤则国安
三、重赏明罚,“礼不可治兵”
四、兵无常形,尚奇而贵诈
五、重地势而不以险固为资
六、“因粮于敌”
第十二章 不慕虚名重实权及其尚礼崇法思想
一、“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二、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三、按汉初诸侯制度“封公建国”
四、设天子旌旗而不为天子
五、治定礼为首,拨乱刑为先
六、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
第十三章 唯才是举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二、用人重谋,“诫在面从”
三、唯才是举
四、不拘一格用人
五、不用则杀之
第十四章 不信天命之事
一、不信天命
二、不信乱神
三、慕仙而不信仙
四、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第十五章 抑兼并。无令弱民兼赋
一、重豪强兼并之法
二、减轻赋役,恤民疾苦
三、改税制,开租调制之先
四、重视水利事业,倡行盐铁官营
第十六章 以先王之道为教
一、整风俗,力除社会恶习
二、重教育,以先王之道为教
三、好艺术,倡复先代古乐
第十七章 文学贡献及其主张
一、继承并推动了乐府诗的发展
二、歌以咏志
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四、“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附:
曹丕
一、生平
(一)文武同修的少年时代
(二)从丞相之副到魏国太子
(三)逼禅代汉
二、军事主张及其没有建树的军事行动
(一)重抚用降
(二)“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三)没有建树的军事行动
三、政治思想
(一)绝外戚、宦官专权之路
(二)诸侯就国,无诏不得入觐
(三)复三公,行“九品官人之法”
(四)重视用人,但不善纳谏
(五)崇儒
(六)轻刑
四、经济主张
(一)轻税,免租,赈民
(二)继续推行屯田政策
(三)罢钱币,以谷帛为市
五、文学贡献
(一)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
(二)理论创见
(三)创作特点
(四)历史影响
六、余论
(一)相信祯瑞与灾异之兆
(二)提倡薄葬
(三)好田猎,喜女色,逸乐无禁
曹植
一、生平
二、自然观、人生观
(一)“天地协气而万物生”
(二)“先民谁无死,知命复何忧”
(三)非鬼神而信嘉祥
(四)“仙人”路上徘徊行
三、政治观
(一)提倡“诗书礼乐以为治”
(二)继承了“亲亲、贤贤”思想
(三)修“君子之道”
(四)主张“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
(五)向慕“井田”之制
(六)备赞先王之政
四、文学理论及其创作特点
(一)文学理论
(二)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及特点

附录:三曹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原版后记
修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曹操评传 节选

  《曹操评传(修订本)》:  一、称疾归里。待机乡间  曹操在济南相任上做了两件事之后,虽然并不后悔,但也感到后怕。《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当时“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主动提出辞去济南相,并请求留在京城做官禁保卫方面的差事。曹操在十几年后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追述他当时的心情也说,“故在济南……违迕诸常侍,以为豪强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曹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诸常侍和豪强怎么能容忍他如此损害他们的利益呢?曹操乞留宿卫,纯属以退为进,实非本意。但就是这点心愿,宦官和贵戚们也不能让他得到满足。权贵们的心计是既要把他调离济南相位,又要把他排挤在京师以外。于是“征还为东郡太守”。东郡太守与济南国相地位相等,用现在的话说是同级调动。且就当时的地域重要性而言,东郡地位和济南国地位也不相上下。曹操由这次调动验证了自己的担心,因此托疾不就。因为不去做东郡太守,朝廷便再次给了他一个闲差事,任命他为议郎。此时他的头脑很清醒。他既要躲祸,又要试图从另一个方面建立自己的名誉。因此对于议郎一职也是“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据记载,曹操回到家乡谯之后,“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应该说,鉴于当时的情势,曹操称疾归乡里,实乃韬光养晦,沽名钓誉的绝好机会,也是充实头脑、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曹操常以“非岩穴知名之士”而自憾,如果能得机会做一段“隐士”,当是莫大快事。由此看来,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的另一段话也是可信的。他说: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指同年举孝廉者)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无疑,曹操确曾做过长时间隐居的准备。**,既然“不能违道取容”,隐居当是*好的选择;第二,天下大乱之势已定,既然不能立即驰骋沙场,“待天下清”后而再举亦是*安全之策。当然,绝不能认为曹操已经准备终生做隐士。如果那样,他就不成其为曹操了。他的落脚点是即使不得已等二十年再做官也不算晚。所以说,曹操“称疾归乡里”的*终目的是待机乡间。他作了长时间隐居的思想准备,但更重要的是隐居乡间窥视局势,等待时代的召唤。  说实在的,曹操称疾乡里,的确有屡屡干忤宦官和贵戚的原因,怕为家族带来大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曹操正是利用了自己的家族地位才敢于“不就”官而装病乡下。据记载,曹操约在三十岁时(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为济南相,当年或次年辞官,三十二岁被征为都尉。这二三年间,正是他父亲曹嵩走红的时候。曹嵩原为司隶校尉,后为大司农、大鸿胪、太尉之职。太尉就是“三公”了,家庭根基不可谓不硬。  曹操称疾归乡里年余,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征为都尉。曹操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他那“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欲以泥水自蔽(指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绝宾客往来”的愿望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名望,但他还是带着“不能得如意”的惋惜心情离开乡间,再踏仕途。  二、间行东归,起兵讨董卓  东汉中平年间,黄巾军初起之主力虽然被镇压了,但其余部不断更以新帅,再聚力量,攻城略池;同时,在黄巾军影响下,各地义军蜂起。天下“骚动”,朝廷一片慌乱。  为了对付混乱的局势,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朝廷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皇帝宠信蹇硕,用作元帅,直接统领八校尉和大将军何进。  不久,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灵帝死了,皇太子刘辩即位,改元光熹,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秉政。宦官蹇硕谋诛何进,谋泄,反被何进所杀。何进杀死蹇硕后,准备按袁绍建议“尽诛宦官”,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又给何进出了个臭主意,“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后汉书·何进传》)何进因此召并州刺史董卓等进京。  何进此举,很多人不以为然。主簿陈琳入谏曰:“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三国志·何进传》)何进根本听不进去。曹操更知试图把宦官全都杀掉和招致四方之兵进京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笑之日:“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除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

曹操评传 作者简介

  张作耀,1931年生,山东平度人,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兼任《新华月报》主编、《新华文摘》主编。代表作有《曹操评传》《曹操传》《刘备传》《孙权传》和论文《论太平天国革命性质》《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关系》《初辩》《廖仲恺思想刍论》《曹操集权而未篡汉自立辨析》《论刘备》《诸葛治蜀论》《论孙权》等。编著和主编有《中国历史便览》《中国历史辞典》《大哉孔子》(大型图说)等。论文集《史海蠡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